股海神經 wrote:
版主沒有錯。歷史寫人,是比較自然。每個人,如滄海之一粟,不具寫歷史的能力。...(恕刪)
不幸的是
在這世界上對於"歷史"是有相當程度的定義,也是公認的
不是誰認為怎樣就怎樣的,這樣後代教育部分誰來負責?
偏向自然法則或許屬於自然史
但自然史可不會記錄誰家的政治怎麼了,而且依舊是人寫的
"歷史寫人"這個觀點來看目前無法將他歸納為任何一種史學
即使是歷史哲學的部分似乎也跟他不盡相同
還是要扯到行上學呢?那基本上就各說各話了
跳脫立場以客觀來說
"歷史寫人"不是不可能喔
但必須提出完整前因後果,並注意不能前後矛盾自打嘴巴
並公開在學術界發表,然後是一連串的激辯與論證
不管學界上承不承認,"歷史上"就會多出個"歷史寫人"的學派
然後突然又矛盾了,"歷史寫人"這學派還是人寫的並記錄下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
人寫出來的東西,僅是片段的記憶而已
時間會沖淡這些片段的記憶。
形而上,也不是壞事
會讓自已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對事物的演變,包容力會大一些。
惱人的紛擾,也許就能夠比較處之泰然。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新一代領導者,既不高大,也不特別英俊瀟灑。他們通常是很普通的演講者,在群眾裡並不顯眼,他們並非以才氣或雄辯來使聽眾著迷。反之,使他們與眾不同的,在於他們想法的明晰和他們深深的奉獻精神,以及不斷學習的開放態度。他們胸中沒有既定的答案,但是他們確實能夠對自己周圍的人逐漸注入一種信心:在一起,我們可以學習任何我們需要學習的,以達成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使這樣的人擁有這種自然領導才能的,是他們一生不斷努力的結果,這些努力包括培養思考和溝通的技能,能反省個人價值觀及調整個人的行為,使與價值觀一致;學習如何傾聽和理解他人及其他人的想法,若非經過這樣的努力,光靠個人魅力,只是缺乏實質內涵的風格,突然造成受他影響的人,獨立思考和明智選擇的能力越來越低,這對組織或社會的破壞力將無以彌補。
-----------------------------
以上都是抄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