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diamomo wrote:看了文鄒鄒的條款還是...(恕刪) 優勢?那是啥?能吃嗎開放麥當勞來台灣 台灣的優勢在哪?開放摩斯漢堡來台灣 台灣的優勢在哪雖然馬總統說台灣企業品質如何又如何的好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實際上它就只是一個關係正常化的條款ECFA的還比較會扯到租稅協議之類但是有競爭就有進步 至少市場模式會受到改變量販店你有聽過嗎?全台第一家量販店萬客隆(雖然停止營業了)改變台灣人生活模式 改變產業鏈 改變台灣零售業而他是一家外資公司 以外國人想法進入台灣而你有沒有去過量販店?便利商店你有聽過嗎?是日本一家著名的連鎖便利商店 台日共同合作出全台第一家連鎖超商而你有沒有去過便利商店?而請問 你們學校有多少人在這兩家外資公司賺學費?究竟要不要敵視外資呢?很有趣的議題對了 有聽過頂好超市嗎?你知道他是港資企業嗎? 港資等不等於中資呢?你覺得有不有趣呢?原來港資不等於中資 所以頂好可以不用滾出台灣而你認為呢?港資裡面究竟有沒有中資?阿 對了 毒油事件 他們家的油反而沒事企業之間的行為很複雜 有時會有企業之間的持股交換或是入資出資問題夏普聽過嗎?尋求台資紓困卻破局的故事今天如果換成中資介入紓困而且媒合成功 台灣要如何面對?要求夏普退出台灣?當台灣是開放市場的狀況 執政者終究會面臨台灣究竟要不要把中資當外資的問題服貿條款就像公開條款 檯面下幹的事把它弄上來講而已就像瘦肉精問題 談協約談出了不得檢出但不會檢驗 相信美國人的良心嘛而當腦袋換了 手開始不聽話去驗了 於是......台灣公司設立也從以往的法規從嚴 檢查從鬆 大家作表面功夫到現在的只需房屋稅單即可辦理公司登記 鼓勵大家以實際所在地作登記地工廠還搞出臨時工廠制度 說穿了 就是幫以往不合乎區位使用的小工廠解套我相信很多與政府接觸的行業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政府目前是朝向檯面下的事情合法化陽光化去走多想想 實際上要避免中資進入台灣有沒有可能,如果不鎖國的話究竟該不該把它外資化 當成正常外國企業來看並且納入政府掌控為何我會說這東西事實上只差在由誰開始作及如何做當然 你也可以繼續相信某些人講的全台灣到現在都還沒有中國人入資的企業 頂好總公司連一個中國股東都沒有
轉貼一位澳門同學的心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一個僑生,一個澳門人我想要跟大家講一下,真實的澳門狀況因為與現在支持抗議的學生息息相關澳門人沒能力反抗,只能默默接受澳門的慘況,今天台灣輸了,台灣也會變到這樣過去的澳門制衣業,玩具業,傳統工藝,有人情味的澳門,有年輕拼博的一面,也有優閒生活的一面現在的澳門中小企大幅倒閉,樓價上升澳門的樓價 以nt 計算不足10年 100萬--->2500萬 因為大陸資金大量流入,大陸人買下大量房子,再把價錢調高(即港澳所謂炒樓)過去的老店,因租金的翻倍下,大多倒閉,淪為 化妝店,金舖,藥房,名牌店,(如channel,qucci)的慘況打工的,不再有尊嚴,不再有安全真人真事:一荷官在賭場工作時,大陸賭客因一直輸錢,隨手拿起一個煙灰缸,扔過去,荷官頭部重創,需還沒有生命危險,但在旁的上司立即督促,不能反抗,要保持笑容,要不然以後不要在想在相關集團打工,事後客人不需負任何責任由於中小企倒閉,只能向大商家求工作,假設不能再在相關集團打工,後果是怎樣?大家應該想得到。薪水上漲 物價上漲澳門薪水 以前大約nt25000,現在平均nt60000 ,但物價,一個面包,以前半塊錢,現在5塊錢薪水上漲一倍左右,但物價上升十倍,真的薪水高就可解決問題嗎? 資金流入可以改變生活?環境變差,治安變差,生活環境變更差真實澳門案件一個在路邊擺攤的老闆,無顧給輸錢跟醉酒的強國人慘遭活活打死強國客隨地小便,破壞環境,手拿一堆錢,視其他人為垃圾自視大爺,行霸道,大家不敢反抗,因為拍掉了工作企業,商家,為賺強國人的錢永遠把所有罪名扔到員工身上,但員工沒得選擇,只能默默接受市場進入條件變高,使到年輕人沒有發展跟創業的空間你們願意台灣變成這樣嗎?小弟文筆不是很好,希望大家明白澳門真實的一面,不要讓台灣這最後一塊的淨土給毀了
原來服貿跟炒樓有關,這會不會太想當然耳了一點...看各國炒房都是開放華人(港,台,陸)【移民】的副作用,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把服貿跟炒房掛上鉤的...希望反服貿的人,不要把大家當傻瓜,請拿出清楚完整的論述不要到處散撥這種沒有證據文章。tourcura wrote:轉貼一位澳門同學的心...(恕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E%B3%E9%96%80#.E7.B6.93.E6.BF.9F踏入1970年代,製衣、針織、彩瓷與電子、玩具和人造花等行業取代傳統手工業支配澳門經濟。到1980年代,因為配額制度關係,紡織品(多為出口成衣)及新興產業包括其它輕工業(如玩具、人造花和電器產品)佔較重要地位,美、法和當時西德為澳門的出口大國。但自1993年下半年起內地宏觀調控,物業市場轉冷,曾有不少空置的未開工地盤充斥在澳門半島、南區和新口岸區有不少「爛尾樓」和空置商用樓宇。紡織業紛紛北上設廠同時關閉澳門廠房以減少工資成本,加上回歸前治安不靖和金融風暴,當時澳門經濟幾乎停滯不前,1996年至1999年更經歷了經濟負增長澳門回歸前製造業早跑了對嗎?
因為這種協議沒聽過有人逐條審查的,開放給你審查已經不錯了。這種談判都是雙方各取所需,我這邊吃虧點,那邊佔便宜點。不可能每條都對我方完全有利。你們覺得這協議對我方不利,大可叫某黨反對。反對不成,年底跟 2016 選舉,就拿這協議大作文章,如果能說服民眾則換某黨執政,大可廢除這協議,或增加限制。這才是正常民主程序。tourcura wrote:既然這樣,服貿協定為...(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