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7~ 20191123海洋竹南風電總發電量(上)與海洋竹南(下)的比較[data] 20191117 20191118 20191119 20191120 20191121 20191122 20191123PS. 海洋竹南(裝置容量128MW)已經使用一個月了,但是目前資料仍顯示其裝置容量為0MW。所以風電總裝置容量(703MW)其實少算了128MW。
瘦虫弱精 wrote:這工程耗大最好有:發.發電機組風力起動數據中央氣象局公告每日風速、風向數據..(恕刪) 貢獻一下2019年11月18日 海洋竹南離岸風電2019年11月14日 海洋竹南離岸風電2019年11月15日 海洋竹南離岸風電
提供一下有關離岸風電的視頻...現在大型離岸風電已可很便宜供電了...只是我們好像買貴了...另外一個我個人的擔心是引外資結果這些外資確在台灣借錢,舉債...賺錢是外資賺..倒了算台灣的...有債留台灣之嫌....
lutin111 wrote:提供一下有關離岸風電..現在大型離岸風電已可很便宜供電了...只是我們好像買貴了....(恕刪) 台灣陸地上風電也很便宜全部都是外國貨一度電2元--- 2.6元 比燃煤便宜上偉做2支離岸風電台幣40億( 一支20億)上偉做22支離岸風電台幣200億( 一支10億)一口氣訂200 支(全部進口用丹麥外勞不用台灣勞工)離岸風電會更便宜離岸風機貴桑桑?昔40億蓋兩支 今240億完成22支2019年10月08日上稿編輯: 陳文姿媒體小農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台灣第一、二支離岸風機於2016年樹立,2017年正式商轉,耗費40億鉅資,上緯能源這項工程被形容為「豪賭」。如今,海洋風場(Formosa 1)接近完工,共22支風機(包含上階段已完工的2支),共耗240億,建置成本大幅下跌,見證跨出第一步的艱辛。海洋風場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2架裝置容量4MW的風機,總計8MW。已經於2016年10月安裝完成,2017年4月商轉,就是被稱「貴桑桑」、2支40億的風機。第二階段於今年5月開工,共20架裝置容量6MW的風機,預計10月中安裝完成,全部風場(含一、二階段)共計240億元,後期成本大幅降低。不過,上緯新能源總經理林雍堯提醒,這「不能」直接解讀為第二階段是「200億建20支」,除了經濟規模的因素,完整風場10平方公里的地質調查、及升壓站等也都是在第一階段進行,所以成本才會較貴。第二階段另一特點是將風機裝置容量從4MW提升到6MW,總裝置容量不變,但風機數減少。以裝置容量來算,第一階段8MW,等於每MW成本5億元。以全部風場花240億來看,平均每MW成本1.875億元。
dailoan wrote:台灣陸地上風電也很便...(恕刪) 你說的不對政府和廠商簽的約貴貴的買電...國外都平價了...實際上台電自己建不管風電還是光電都更便宜,...但仍把國有地租給民間建光電貴買電也不給台電自己建...風電也一樣...貴買之外...不平衡要台電自己花錢建抽蓄水儲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6394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6394【現場直擊】日本都來取經!亞太最先進的離岸風電技術就在台灣天下雜誌679期 文 劉光瑩 2019-08-122017年815大停電,讓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成為輿論焦點,兩年後,《天下》深入北中南,訪查與2025能源轉型目標落差最大的離岸風電進度,直擊苗栗外海如城堡般的工作船、台中港亞洲最專業的離岸風電碼頭,以及高雄興達港30層樓高的風機水下基礎。台灣海峽儼然成了全世界最忙碌的風場,幾近從零開始的離岸風電,已跨出傲人的一步。今年盛夏,當台灣被熱浪包圍、用電屢創新高同時,《天下》跟著一支離岸風機,從零組件到成為海上發電廠的旅程,看見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落地的過程,一切正如火如荼地在台灣海峽上演。風力、太陽能為何能挑戰已有百年歷史的化石能源體系(例如煤炭發電),原因很簡單:邊際成本為零。換句話說,只要 有風、出太陽,能源就自然產生了。「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正變得讓人無法抗拒,」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永續發展研究主管劉易斯在《金融時報》的文章寫道。但這並非意味著零成本,因為絕大多數成本都花在基礎建設上。在歐洲發展已臻成熟的離岸風電,如今在台灣才剛起步。(延伸閱讀:只講台語的董事長,簽下台灣首張離岸風電訂單 )今夏開始,台灣第一次建置大規模離岸風場、第一次訓練本土的風場工作人員、第一次生產重達千噸的風機水下基礎。 經濟部指出,2025年預計將在台灣海峽上設置5.5GW(10億瓦),約700支離岸風機,新增就業人次約兩萬人,累計帶動投資上兆元 。 離岸兩公里處的海上,散布著4支60層樓高、聳立入雲的離岸風機,10幾個露出水面、亮黃色的是風機轉接段。重達千噸的自升式平台船,4隻長腳穩穩站在海裡,緩緩吊裝風機塔架。遠看工作船似乎靜止不動,但釣魚的黃大哥笑說,「這麼遠看不出來,他們上面說不定很忙呢!」這儼然是座海上工地。除了平台船,還有鋪海底電纜的布纜船、起錨船、拋石船、載鯨豚觀察員的漁船,與在打樁時會製造氣泡幕以降低噪音的氣泡幕船。施工建造中的苗栗海洋竹南風場是全台首座離岸風場,可看見從荷蘭來的自升式平台船架起四隻腳,正在裝設風機。竹南風場預計總容量128MW(22支風機),年發電量可達4.8億度,約可提供1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2019年5月18日開工,計劃年底完工。(王建棟攝)這一天的上午,台大工科海洋系教授蔡進發,正好帶著80位來自彰化、台中等地的高中生參訪竹南風場。「這是台灣第一次,希望能有更多學生對海上風電工作感興趣,」蔡進發說。
dailoan wrote:https://www...(恕刪) 以後就是慶富案的翻版.什麼7,000億台商投資回流,根本是向國內銀行貸款免息資金去搞.離岸風電外商反正弄不好拍拍屁股走人把爛攤子丟給台灣的銀行去處理,倒楣的就是誠實繳稅的人民.高鐵就是一例,挺民進黨的大陸工程殷琪BOT當初政府說一毛錢政府不用出,結果呢?賠了4,000多億全民買單政府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