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台灣媒體一片弱智,是記者和編輯太年輕嗎?

台灣媒體圈生態 被稱為「弱智媒體」,
但 AI 自動繪圖軟體,
所生成的照片,卻優秀到 得大獎,

真偽世界 一團混亂... 

" Sony世界攝影大獎優勝作品「竟是AI畫的」攝影師親揭真相、拒絕受獎 "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271589
這是「假新聞」嗎?

為何會先有一張照片,
貨架上「滿滿都是鹽巴」。

再一張照片,
上面「沒有一包鹽巴」。

這種「前後對比」的照片,
就像是「當事人」自己在拍的。

是有人在社群「創造話題」嗎?

媒體記者也不覺得奇怪,
就照著複製下來,
寫成新聞,
是要鼓動 全民去搶鹽巴嗎?

「2人 拿30包鹽巴」,
全台灣有 2300萬人,就那「2個人」,
這麼剛好?


新聞:台灣人也在搶鹽巴!全聯驚見「2人拿30包」貨架空掉
https://www.nownews.com/news/6241371
媒體產業的未來:

(傳說)【A版本】

年長有經驗、有判斷的「被榮退」、資遣後,

年輕的,
給「餐飲服務業」薪水就好。

記者
變成最不值錢的行業之一。
「經驗」慢慢變成「負債」,
遲早會被榮退。

-------

【B版本】

另一種說法是,
現在的主管,
如果不給記者、編輯 低薪一點,
下面 怎麼會「去賣、下海」呢?

記者、編輯 才會去配合
賣新聞、賣民調、賣評論、賣業配、賣廣告。


傳出
這就是媒體現在的生態。
媒體圈 陰暗生態:

1994年1月,汐止鎮鎮長選舉,《自由時報》駐汐止鎮記者譚旺樹【接獲報社指示】,人處在「廖學廣政敵」的辦公室,連寫3天報導攻擊 爭取連任的廖學廣,報社每天用半版攻擊廖學廣。

選舉結束後,【《自由時報》交代譚旺樹,繼續修理廖學廣】,譚旺樹覺得 選舉已結束,沒必要 而沒配合,卻在同年2月18日接到 資遣通知,2月19日收到「當天立即生效」的 資遣信。

摘自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B%96%E5%AD%B8%E5%BB%A3
pc1200 wrote:
最近聽到一種說法,指...(恕刪)
9成都綠媒
居然這樓又重現江湖.....

我只想提一個現象

現在記者在進行訪問時好像只會拿著一支手機照著念, 完全不會看著訪問對象...
Line新聞、google新聞、雅虎新聞、微軟新聞,
盡選些「同質新聞」、
「同角度新聞」、
「電腦選的,最多家都寫的同款新聞(通俗、庸俗)」,
這樣就是好的新聞平台嗎?
媒體圈 傳聞:

許多媒體主管
針對 有能力者,
找理由 榮退、退休、裁撤、調職、不好過、離職、資遣、找錯、撤職、減薪等,
故意挑能力「差自己一截」的人,
或是「自己人」,
接任下一層級的主管,或重要職位。

媒體主管 雖把自己位子「周邊清出安全距離」,
保有其 職位安全感,
但台灣媒體的整體品質,
因此 不堪聞問。

( 因為許多從 最上層 開始,各層 幾乎都這樣 亂搞 )
有嗎?政論節目大多還是比較老的女人在主持啊



圈內透露:
媒體「幫派化」。

好的人才,離職、傳換跑道,
不見得被任用。

因為媒體掌人事者,
多是「幫派化」。

不是你有才華、有能力,
就會被任用。

而是「順不順眼」,
是不是「小圈圈」能接納,
也有妒才,故意不用,以免自己被取代。

媒體圈的任用,與不任用,
很複雜,
也很醜陋。

高位的,不見得好,
離職的,不見得不好,
差別只是 誰占了 什麼位。

這是台灣媒體 惡質化 的原因之一。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