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高雄 輕軌 165億元,台中 BRT 20億元,不知那一條坐的人比較多?

我台北人 因為高雄捷運 和 台中BRT 都沒搭過 所以就不評論兩者的差異了~~~

但我必需要說~台灣的大眾交通運輸 比較難做起來~真的是台灣人比較懶~不愛走路~(或許不能說懶 只是沒有走的習慣)

我本身在日本留學工作了快五年~~~

日本電車線很密沒錯~~但是 其實有時候到很多地方 也是都要走很遠一段路~~~但日本人早已經養成走路的習慣

所以我在那邊 也就養成每天都在走路的習慣 我光是住宿的地方 離車站 就要走20分鐘~

有常去日本旅遊的人 應該都有體驗過 走到要鐵腿的經驗~~




但我回台灣後 也習慣了這樣走~~~

也很常去某些地方就是走一段路可能15~20分鐘都有


可是 我朋友 走一點路 就開始抱怨 不然就是喊累

有時候約吃飯 我找了餐廳 搭完捷運 又走了10多鐘左右~就會開始念 怎麼這麼遠~~~~

或是和朋友約去信義區 或是一些捷運可以直接到的地方~他們還是一定要開車或騎車

應該說 可能我們是都算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年紀~~大家總有總有一種這種年紀出去搭捷運 很遜的心態(猜測)


PS 對了~~~還有 像 有時候明明超近的距離 像晚上買個雞排 7~8分鐘路程 台灣人也要騎車

或許~~真的是習慣不同吧~





gzergxgary wrote:
我台北人 因為高雄...(恕刪)



確實是習慣問題,不過我自己也常走路一公里轉公車,
已經超過三年不騎機車,但是身邊朋友沒有人如此的。
那資訊不完整的資料想誤導誰,找最新資料很難嗎?去看看看後來brt的乘客是向上成長的好嘛!

ansonhsu wrote:
噗,一個原本好的BR...(恕刪)

差一點被你乎嚨了
後來定眼一看
哈哈,你幹嘛po一張打自已臉的圖?
從這張圖表說明
近三年來,台中市的大眾運輸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從原來月搭乘500多萬人次,成長一倍到破千萬
而brt的運量,短短一季內,就已經破百萬,同時間公車營業量有下滑破百萬人次嗎?
若沒,這就說明了,brt其實是非常成功的一個政策
真的
綠支最愛講的藉口『大眾運輸系統不一定要以營利為目的』
但就算不追究這點,高捷的低運量也完全沒有起到大眾運輸系統該發揮的角色

但北捷跟台中的假公車卻做到了,而且幹得漂亮
石梯有夢 wrote: 差一點被你乎嚨了 後來定眼一看 哈哈...(恕刪)


石梯中尉,看看局長的這段話吧!

交通局長林良泰指出,全市共規劃6條BRT,總長為216公里,遍及大臺中29區,首條BRT藍線將於年底動工,路線自臺中火車站至靜宜大學,全長17.2公里,預計102年底試營運,103年初全面通車,票價將與公車相同,通車之後,BRT每日通車人數預計從目前公車數的6萬人,提升至8萬人次。

交通局預估每日6萬人次,民國120年才會達到8萬人次,現在還是免費公測,日運量還不到4萬人次,很多還是因為原公車改線,被迫轉乘所增加的運量!

由此可見棄BRT,改換其它交通工具的還是比較多!一個原本是良好的政策,因為要選舉趕通車,被做爛了!還故意用免費一年搭乘,希望變政績。要是開始收費,嗯…







根本沒做好,就宣布通車!爛透了!


拿鐵加糖 wrote:
首長把廠商視為敵人 把經濟發展視為環境污染的元兇
在我的印象中 高雄一直都認為自己要做產業升級 而作產業升級的手段
卻是讓原本帶動高雄發展的產業 形塑成最大惡亟的財團


高雄曾經有5大鋼鐵廠 現在剩2間
高雄工作機會會這麼慘
是因為96台灣金融風暴 導致一堆公司倒掉 產業外移
並非高雄市把工業區全趕走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communi

yqaz wrote:
高雄曾經有5大鋼鐵廠...(恕刪)


喔...原來是金融風暴造成的喔
可是他們對外不是都宣稱是政府長期重北輕南以及馬皇無能害的
這是今天的照片嗎?
你幹嘛拿還在施工中的照片出來?
這個站早就開始使用了,我自己也進去過這個站裡面過,不是你這樣的照片!
ansonhsu wrote:
石梯中尉,看看局長的...(恕刪)



所謂的趕
一種叫做積極的趕,譬如說 日月光事件中 把日月光當成是污染後竟溪的元兇,把有申請的放流管當成沒這會事來做,也不給廠商一個解釋的機會,就是一昧的與民粹站在一起。

另外一種叫做消極的趕,譬如說 對於現有的高雄產業 也不關心也不輔導 有事沒事就去形塑工業已經是落伍的行業。也不用積極去招商,跟帶動就業的廠商畫清界線,深怕人家說官商勾結,與財團站在一起。讓廠商認為高雄市是個不適合投資的地方,漸漸的自然就撤廠,往中北部去了。

高雄之所以就業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少,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現在的高雄市不跟財團站在一起、不跟產商互動、讓投資者認為高雄是一個風險高的投資區域。
至於什麼國際因素、外來的因素 這些全台灣都是承受這些外來的影響因素,而面對這些因素地方首長怎麼面對就是關鍵的重點。

yqaz wrote:
高雄曾經有5大鋼鐵廠...(恕刪)
ansonhsu wrote:
石梯中尉,看看局長的...(恕刪)

我想問那整體提昇怎麼來的!
看你的圖之後我發現,畢竟整體大眾運輸是正成長的,而且你引用的話是
發布日期:2012-10-19
http://www.traffic.taichung.gov.tw/sub/news/index-1.asp?Parser=9,14,101,100,,,1183,,,,2
2年前的預估或許沒當初的高。
但是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就是,我現在去大遠百看IMAX已經不會想開車了。我都直接換搭乘BRT去了。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