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小心評估借款方的償債能力。以台灣為例,計劃興建公共建設如捷運等就是為了炒房,預測的客運量很會吹牛,營運後為了討好選民,票價也會打折,沒有政府每年撥出預算支持是活不下去。如果要全額貸款給人家蓋碼頭、公路等基礎設施,當地政府是沒有撥預算支持繼續營運的義務。或者現在熱們的資料中心,也還沒有看到未來運轉後的現金流量會如何。
小米尼 wrote:https://udn.com/news/story/124552/8919363 !!!財經網美胡采蘋在粉專指出,這其實像是美國版本的「 一帶一路」。她指出「事實上好的投資計劃美國金融機構也會搶著貸款或入股的,因此如果台灣投資美國4000億,貸款給別人,債權還是我們的,我們主要是拿利息貸款給美國或投資美國,並不是送錢給人家,我們還是有債權、有利息拿,錢還是我們的,債務人還是要還。---------------講得很好聽!這麼好,為何要用高關稅逼迫?小弟不懂? 請大家指教 拿台灣的錢投資美國那台灣人喝西北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