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所以蔡1.5博的口試時間到底是星期一(1983/10/17) ? 還是 LSE 聲明的星期天 (1983/10/16) 啊?

GeordieSan wrote:
是去參加自己的博士口(恕刪)


當然不可能排得那麼緊....萬一天候影響航班....

另外,都能調那幾天的入出境資料,怎不順便把上課期間的調出來以杜悠悠之口 ?
Allen Yeh
allen_yeh

不管任何政黨傾向,收錢帶風向的全家橫死 ==> 有排除我嗎?

2021-10-19 6:42
turtlins

那你就自己賭咒:「如果我誣賴turtlins收錢帶風向,我全家XX。」

2021-10-20 5:31
看來還真有星期天舉行口試的,只是看來菜婆趕不及參加,還好反正是內定的,參不參加無所謂了,事後給點補償又沒事了,有錢真好
turtlins

不同段落?不對啊,你這篇回文總共就只有一段啊,哪來的不同段落啊?你還是同一個人嗎?哈哈哈~

2021-10-30 3:08
turtlins

這是你說的呦:「事後給點補償又沒事了,有錢真好」,這怎麼看都是給錢補償的意思啊,哈哈哈~

2021-10-30 3:10
论文的编号没有是怎么回事,有人清楚么。还是彭P瞎掰的?
youngj wrote:
论文的编号没有是怎么回事,有人清楚么。还是彭P瞎掰的?


第一,

林環牆扯的那個IALS論文編號,

根本是冷飯回鍋炒。

所謂IALS的論文編號,

只是IALS圖書館內自己的館藏論文流水號而已。

有收進IALS圖書館的,才有那個流水號,

沒收進的,就不會有那個流水號。

拿這個流水號來扯,

其實和他兩年前就已經提過的「IALS館藏目錄查不到蔡的博論」,

根本就是同一回事。

而IALS館藏目錄之所以查不到蔡的博論,

也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解釋過了,

那是因為蔡的博論確實沒有送達IALS圖書館。

而蔡的博論之所以沒有送達IALS圖書館,

則是因為蔡的博論在由口試委員繳交口試通過論文給倫敦大學高階學位辦公室之後,

到辦公室轉送論文給當時的倫大總圖SHL的這個過程中,遺失了。

論文必須先送達SHL,

如果是法學類,就會由SHL轉送一本到IALS,

SHL沒收到,當然IALS也就不會收到。

而辦公室有收到論文,這是確認的,

因為辦公室必須是收到口試通過報告和口試通過論文,

才會頒授學位,

而當年辦公室確實頒授了學位。

但在辦公室收到論文之後、辦公室轉送論文到SHL、SHL收到論文之後的過程中,

論文遺失了,可能是沒有送達SHL、SHL收到後遺失等等可能。

這一點,

倫敦大學在接受英國政府ICO調查時,明確向ICO解釋過是:

「在1980年代中期到2010之間,就在該圖書館各種重整架構的變動中,遺失或放錯位置」。

倫大除了遺失,多加了一種「放錯位置」的可能性。

ICO的調查報告和裁定文,請參考:

英國政府資訊委員辦公室(ICO)對蔡英文論文一案的正式裁定書中英對照

第二,

為什麼會有放錯位置的可能性呢?

因為倫大有十幾個聯盟學院,

在二十世紀的頭十年之前,

所有學位都由倫大校本部頒授,所有論文也統一送到SHL館藏,

但之後組織改制,學位由各學院自行頒授,論文也由各學院自行館藏,

而原來館藏於SHL的各學院論文,也陸續分送回各學院圖書館。

這個過程就是倫大對ICO解釋的「該圖書館各種重整架構的變動」。

以上可參考:

關於倫敦大學有313本論文至今仍未送達圖書館一事之考證與修正

上面這篇文也說明了前述口試委員、高階學位辦公室、SHL、IALS之間的關係。

2005年到2009年期間,

因為組織重整,有313本論文始終未送達SHL,

SHL在館藏目錄中加註Not yet received。

我大致清查過倫大各種有電子目錄的圖書館館藏系統,

只找到其中182本,仍有131本不知去向,

其中也包括LSE的學位論文。

這還是因為1990年代之後,倫大也開始電腦化連線,

高階學位辦公室會在送出論文之前,就先傳送學位授予及論文相關資料給SHL,

供圖書館先建立館藏條目。

如果是在1990年代之前,

館藏目錄所需資料是記載在一張紙上,連同紙本論文一起送達。

所以,

如果論文沒送達,那張紙連同上面的館藏目錄所需資料也就一同遺失了,

圖書館無從建立館藏條目,也不會知道有這本論文存在。

除非有人拿歷年獲頒學位名錄,一一去查對,

否則光是圖書館館藏目錄,也不會看出任何線索,

而蔡英文就是名列獲頒學位名錄的那一位。

總之,

蔡的博論沒有送達SHL,或是如倫大提出的另一種可能,SHL收到後遺失了,

那麼當然不可能再轉送一本給IALS,

IALS當然也就不會有館藏目錄,

當然也就不會有流水編號了。

第三,

所以,IALS沒有流水編號,

只代表IALS沒有收到論文,

並不能代表高階學位辦公室沒有收到口試委員交來的通過論文,

也不代表論文沒有通過口試。

尤其是在蔡英文的例子,

因為IALS在1981到1984年的論文索引期刊中,年年都記載了蔡的博論題目和學位進程,

1984年那一期所記載的論文題目,就是現在我們看到那本博論的題目,

也是各項文件中所記載的博論題目。

IALS在1985年所出版的歷年全英法學類學位論文索引特刊中,

也記載了蔡的博論題目、學位、年份,

也給了一個論文編號:1313。

https://ials.sas.ac.uk/digital/ials-digital-resources/legal-research-united-kingdom-20th-century
https://ials.sas.ac.uk/lruk/unfair-trade-practices-and-safeguard-actions

這才是真正IALS給的論文編號啦,

這本特刊所收錄的法學論文題目,遠比IALS自己館內編有流水編號的多很多啦。

甚至到了1989年,大英圖書館出了三大冊的全英學位論文索引Brits

也同樣收錄了蔡的博論題目、學位和年份,

請參考:

六個月前的證據:蔡英文博論題目記載於1989年出版的大英圖書館出版品

第四,

即使不談這麼多倫敦大學校史,

光看林環牆提供的IALS論文流水編碼,

馬上就找到一本LSE的法律系博士論文,同樣沒有被編入IALS的流水號:





不要說流水號找不到這本,

IALS館藏中根本就沒有這本:



連SHL現在都不收藏這本論文,早就在倫敦大學組織架構改變之後,轉送回LSE圖書館了:



也就是LSE圖書館內目前收藏、LSE論文網製作成電子檔供人下載的這本。

總結:

在倫敦大學的體制中,

論文繳送圖書館是學位頒授程序完成後的步驟,

而不是如論文仔以為美制、台制的作法放諸四海而皆準,

論文送到不見了,或是圖書館登錄之前或登錄之後搞丟了,

也不可能因而回頭溯源去撤銷早就頒授的學位啦。

所以,

通過口試、獲頒學位而沒有被館藏於某些圖書館中,

這在倫大校史上並不罕見,

蔡英文當然更不是唯一特例。

以圖書館館藏之有無、給館員自己參考的什麼流水編號之有無,來當作論文、學位真假的證據,

卻無視於高階學位辦公室留下的學位頒授,

根本是本末倒置、尾巴搖狗啦。
conika

希望那些1450也能早晚各唸三次以提振士氣。

2021-10-20 9:15
turtlins

你也可以早晚各念三次,迴向給彭主播啊,哈哈哈~

2021-10-20 17:20
conika wrote:
幹的好,國民黨是在野最大黨,應該督促國民黨負起監督與揭弊的責任

支持朱立倫! 打倒塔綠班!!



turtlins wrote:
第一,林環牆扯的那個IALS...(恕刪)


蔡用博士資格回台教書,不用繳交論文嗎?
gophershpj

就蔡英文不用繳論文~~~也沒論文

2021-10-30 0:51
turtlins

是喔,人家倫敦大學、LSE、IALS、大英圖書館、英國政府ICO、英國法院、政大、教育部的說法和你不一樣欸,哈哈哈~

2021-10-30 2:27
turtlins wrote:
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海外歸國博士應徵教授 是不是要檢附 "論文"?
所以那幾個很愛護航的要回答一下到底是哪一天嗎?

LSE跟蔡方是誰在說謊?

總統府很愛說以LSE為準,但是自己說詞都跟人家鬧雙包,是在演哪一齣?

護航前記得先經過總統認證喔,不然護航完又要被總統府翻供打臉就難看了,雖然早就被打臉過就是了
turtlins

目前LSE的檔案紀錄就是1983年10月16日喔,蔡英文只是告訴她的律師,她記得應該是10月17日。除非蔡英文有確實的依據,不然當然是以LSE的檔案紀錄為準啊。

2021-10-30 2:29
一本論文

連作者本人都拿不出來的論文?

請問全世界有誰看過真跡?

忘了說作者還活著,不是死了兩百年......
turtlins

拿不出來?那貴派掌門人彭文正天天在節目上改錯字的,是誰的論文呢?你這樣怎麼對得起你們的掌門人呢?哈哈哈~

2021-10-30 2:30
Ichiroderdi1 wrote:
所以那幾個很愛護航的要回答一下到底是哪一天嗎?


你提起這個,

正好呼應了前面我提過的另一位總統的趣聞。

這是馬英九在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親筆寫下的自述:



他先是在其中一段提到自己是在民國69年秋天完成博論並口試:



接著又提到自己在民國69年夏天回國參加國建會,

並寫了一篇七千字報告,還把這篇報告投稿刊登在7月24日的聯合報:



秋天完成論文並口試,

竟然還有空在夏天專程回國參加國建會,

行前還能抽空準備材料,回國後立馬寫出七千字專文報告呈交外交部。

沒關係,算他厲害,難怪能比蔡英文早八年當上總統。

不過我這裡要說的趣聞是這個,

這是馬英九臉書上貼的:



欸,

這是怎麼回事,

到底是7月24日,還是7月23日啊?

這算是造假嗎?

哈哈哈~

有沒有「哪幾個很愛護航的要回答一下到底是哪一天嗎?」

哈哈哈~

而且題目還差了一個字,

論文仔會說這是兩種版本的投稿嗎?

哈哈哈~

還有還有,

請看文章左下角的署名。

看不清楚?

沒關係,

我幫你放大一下:



1980年7月23或24日,

他投稿聯合報的署名頭銜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但他在自述中,明明說自己是到了秋天才完成論文並通過口試,

1981年才獲頒博士學位,

寫這篇文章的時間點,

他連論文都還沒完成,更別提口試、獲頒學位了。

人家蔡英文1983年10月20日在聯合報刊出文章,

署名頭銜國際經濟法博士,

這時至少是已經通過口試了欸。

也許日期差一天和文章題目記不清楚,

這兩項條件都是要當台灣總統的必備素質之一吧,

哈哈哈~
allen_yeh

不錯,找到馬英九的缺失,繼續加油。是說怎麼不打馬英九沒拿到博士學位呢?

2021-11-20 13:11
turtlins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論文仔那麼傻啊,人家哈佛大學有認證啊,政大、教育部和教審會也都有審核過啊,就和蔡英文一樣啊,雖然蔡英文拿出來證明的資料比他多很多喔。這樣還要懷疑,那只能說對學界完全外行啊,哈哈哈~

2021-11-21 2:41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