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bigman wrote:來自中國?中國是哪一...(恕刪) 中華民族 最早追溯到當年朱元璋用恢復中華某種程度來說 劉邦用漢 朱元璋用中華民族 本身就具有血統融合性但您的用語太沉重 用雜種來形容 比較不適合
god52101314 wrote:台灣人 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嗎? 要講台灣應該先瞭解台灣的地理與歷史,以及台灣與中國跟世界歷史發展的關係...台灣雖然靠中國很近,但在遠古時代台灣跟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島上只有原住民,當時由於航海技術不佳、再加上中國自古就是鎖國政策,所以對於海洋的瞭解不多。中國自古只有在平緩河、江上打戰的水軍,沒有在波滔海上的海軍,再加上中國與台灣的「黑水溝」潮流,造成中國與台灣在地理上有隔絕的障礙。台灣的文字歷史(或是漢人史),源自於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荷蘭商船首先來到東亞,第一次看見台灣稱『福爾摩沙』(一詞音譯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均為「美麗」之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台灣有高聳中央山脈,可以攔截海面上的水氣,因而島上植物繁密,不像大部分島嶼因為沒有高山而缺乏綠意。歐洲商船來到東亞,中國並未對外打開港口通商,於是歐洲商船艦隊以當時無人管轄的無名島(台灣)做為貿易中繼站/補給站/庇護站,由於歐美商船靠著中國瓷器(CHINA的由來)、絲綢等獲取很大的利潤,所以對於貿易有著很濃厚的意圖。為了開發台灣這個貿易中繼站,再加上歐洲商船隊所帶的人員有限,所以從中國沿海招募很多移工到台灣開墾,當時中國處於鎖國政策,並未正式開放移工,再加上東南沿海農作不佳、政策又不准出海討生活,東南沿海人民生活不佳,於是開始有人以偷渡的方式到台灣做移工,開啟了台灣漢人開墾史。台灣名字的由來之一,本指安平地區一帶,因為安平是台灣首先開發的區域,「大員」是原住民語,意旨海上來的人,當時台灣並沒有真正的名字,真的就是無名島,後中國移工回陸被人問起來自何處,於是用原住民語「大員」稱之,久而演變成「台灣」。台灣特有的「撿骨遷葬」習俗,照理說中國人入土為安,下葬後就不再移動大體,然就是因為當時很多移工渡海來台,客死異鄉,然中國人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總是希望死後能回歸故土,但因運費所費不貲一般移工連吃都吃不飽,哪有能力?所以暫時下葬於此,待日後後人發達完成遺願,這就是撿骨習俗的由來,後因後代生於此死於此,便也認為台灣就是故鄉母土,所以此習俗僅為儀式性意義,而無實質功用。由於首批來台的是荷蘭人(紅頭髮,而非金頭髮),所以當時漢人對歐洲人的印象就是紅髮、大鼻特徵,所以台灣人稱當時荷蘭人建造的城堡叫「紅毛城」,像混凝土也是從西方引進,台語叫「紅毛土」(意思就是紅髮荷蘭人帶來的土),台語叫外國人「阿肚仔」,「肚」台語的意思是啄木鳥,意思是歐洲人的長鼻像啄木鳥一樣....後經明鄭、清朝、日治到現在民國,台灣之所以有獨特的歷史發展,都是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所致,大航海時代(歐洲商船的據點)、鄭成功、清朝、日治到民國,鄭成功、蔣介石會把台灣當成復興基地,都不是巧合,而是有其軍事上的考量,日本佔領台灣也是因為大戰略的考量,所以台灣成為鄰近國家或是世界勢力的集中點,因而形成台灣地位。另一個漢人大遷移台灣,就是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當時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因為戰爭避難,當時台灣人口約600萬一下暴增900萬,因為戰爭移入中國從南到北的人,這在中國歷史上少見,有人就帶來各種文化、習俗與飲食,所以說台灣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地方,從一開始是的原住民,歐洲航海商隊、移民的中國人、日本人的管轄,到現在的民國政府。有人說台灣之所以是美食王國,原因就在於多元的文化影響,有來自歐洲文化,也有日本文化,還有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飲食,所以各種文化落在這塊地上,孕育出多元奇特的文化果實。
chang.d1210 wrote:要講台灣應該先瞭解台...(恕刪) 台灣各地廟宇的碑文 都會提到從中國來到台灣台灣各地的古蹟 多數來自閩南居多其次是遠古時代的地球 也和現在的地球人無關因為上一個主人是恐龍 只是沒想到隕石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