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luya6510 wrote:晚上為何空氣品質變差,簡單一句就是逆溫。解釋過很多次的問題,還是跟月經一樣! 哈哈你還知道教科書阿, 真的懷疑你怎麼拿到畢業證書的請翻出任何一本教科書, 寫著"晚上空氣品質變差,簡單一句就是逆溫"這種幹話的, 否則請不要汙辱教科書&別人的智慧別以為20年前讀過幾年書就了不起,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依然對您"PM2.5不可能進入肺泡,20年前就聽課聽到爛..."的高論印象深刻呢
呵呵,討論風氣似乎突然火藥味重了點就個人了解空汙擴散分垂直擴散與水平擴散逆溫層能影響的只是垂直擴散,因此逆溫層能夠對於空汙有絕對的影響必須搭配水平風速如果水平風速不高,那麼晚間的空汙加重就很有可能是逆溫層造成的但是如果水平風速不低,那麼就不排除還有其他可能原因, 如工廠偷排廢氣p.s. 剛剛看了一下高雄昨天的氣溫變化,白天24.7度,晚上13.8度, 11度的溫差是很有可能形成逆溫層的
石帝霸 wrote:哈哈你還知道教科書...(恕刪) 冬季夜間污染濃度反而升高的現象,當整個大範圍區域都變糟,夜間逆溫就是主因污染源則是白天排放的污染物,當擴散不佳(風速低)的時候,夜間逆溫就會再影響地面那是這個城市所有人通力合作累積的污染物,白天沒吸完的散不掉,晚上又逆回來再吸一次的結果沒有任何一家工廠的排放可以讓整個區域在一個晚上就全面性變糟至於PM2.5進入肺泡,你大概沒聽說矽肺病進入肺泡不難,重點是你的不可溶性PM2.5居然可以穿過0.1-0.2um 的肺泡細胞進入血液中循環再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破壞DNA然後這些不可溶性PM2.5還可以持續進行堆積、累積你要不要寫個專利,那些奈米機器人都沒你的PM2.5屌
石帝霸 wrote:死鴨子嘴硬...(恕刪) 你要不要現回答,溶解後的PM2.5要怎麼堆積。只有不可溶解性的PM2.5才會堆積,這叫常識,但是在這裡變成得特別解釋的專業知識。要看新聞不如看論文標題:大氣懸浮微粒對健康大鼠肺部組織DNA損傷研究很清楚,不會跟我說你看不懂吧他的研究是研究微粒對DNA的損傷,還是微粒上的化學物質對DNA的損傷?採集的PM10幾PM2.5為何要用99.9%甲醇進行超音波萃取?給老鼠吸的是直接拿PM2.5給牠吸?不是吧,你要不要再看仔細點。最後的結論是啥東東造成老鼠DNA損傷?造成肺部發炎反應?是PM2.5顆粒還是PM10顆粒?是顆粒嗎?麻煩你戴兩副眼鏡看清楚,是顆粒嗎?
hareluya6510 wrote:污染源?不是貼給你看...(恕刪) 現在已經2018了如果依閣下提供的2012資料相同的污染源搭配相同的啥逆溫差的空氣品質不會號稱年年都改善只會不變而已所以相同的東西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龍哥被砲真的只是剛好而已國民黨真的要加加油人家執政黨多有學問相關話題討論到現在,多出很多以前都沒聽過的專有名詞也算是學到了不少結論就是,專有名詞認識比較多,空氣就是好的
menglingli wrote:現在已經2018了...(恕刪) 改善是跟以前的數據比,減少就叫改善但是有改善不叫空氣品質好,這是兩回事從我初次到台中市到現在,我就沒覺得台中市的空氣品質可以說是好的。現在是冬季,所以懸浮微粒較高,再過兩個月,懸浮微粒濃度就會開始降低,但是空氣品質會變好嗎?答案是不會,接下來跟著上場的污染物叫臭氧。你很快又得認識新名詞,叫光化學反應。講空氣品質就請跳脫政黨2016年以前講空污,我就是DDP2016之後講空污,我又變成KMT我只想說,肝他媽的我只想要有好空氣,有這麼難理解?
hareluya6510 wrote: 你要不要現回答,溶解後的PM2.5要怎麼堆積。只有不可溶解性的PM2.5才會堆積,這叫常識,但是在這裡變成得特別解釋的專業知識。...(恕刪) 請問你是哪隻眼睛看到我說溶解後的PM2.5會在體內堆積?左眼?右眼?天眼? 然後你再貼一篇論文硬要把你的幻想塞給我,這招式確實第一次看到,挺新鮮的
menglingli wrote:現在已經2018了...(恕刪) 我跟他吵架的原由:當初有人貼PM2.5會穿過肺泡進入血管, 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OOXX他吐槽說甚麼:"PM2.5大小是OOO, 肺泡大小是XXX, PM2.5怎可能進入肺泡...."、"20年前讀書時就聽到爛..."之類!我反吐槽:"PM2.5泛指小於2.5微米的微粒...,當然進得去...!"事件傳送門 F82~F88現在他又要扯甚麼可溶不可溶的(估計是發現自己講錯了要硬凹), 問題是我根本沒說過可溶不可溶or可不可以堆積體內的話, 又是一個死不認錯、死要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