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歌迷影迷一張票一張票的崇拜
藝人不也買了豪宅法拉利 這就沒問題?
有人就在妙禪那裏得到平靜
這是自我感受問題 旁人有什麼資格去說三道四?
我沒信仰 也覺得這有些盲目
但我不會去嘲笑那些人 都心甘情願的
以我所見 大多數酸民 不過眼紅罷了
這兩者不一樣喔。
光是在稅法上,宗教圈與娛樂圈就相差很多。 宗教法人有相當好的稅率優待,但是藝人的演唱會可沒有。 此外,藝人演唱會屬於買賣活動,不能收費而沒有讓付費者得到任何東西。 講稍微誇張一點,如果演唱會出槌,聽眾有權利要求退費的。 但是宗教法人的募捐,卻不屬於買賣的活動,所以真的可以拿錢不做事的。
但是在信者的心中,卻是永遠無法承認「拿錢不做事」的現實...
-題外話-
這種大型斂財宗教組織,其實是一種社會的悲哀。
他們的傳道者也自稱「不是宗教」,只是「禪修」,只是因為法律的關係,所以只能登記為「宗教財團法人」。
很多上面出來見證的,大多都是既得利益者,無論是上層的關係互助,或是經濟收入,所以他們的確可以「體驗」到好處。 而他們對於這個宗教本身的忠誠度,很多就是以經濟利益為基礎,並不是在互信的基礎下所產生。 但是,在這種狀態下,為了掩飾自己的既得利益,或是為了逃避「因利益而引發的罪惡感」,很多人就會組織出一套說法,例如神蹟與啟示...等等。 除了可以說服與麻痺自己之外,也能成功的掩飾自己的不安全感,而對於最上層的人來說,這就是最樂見的狀態。 這也就是一種所謂「經營」的模式。
至於下面一群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哀,也是被這種異端宗教所針對的一群人。 無論個人的經濟狀態,這群人的共通點就是沒有自我,而且心中缺乏某些東西,例如「被尊重」「被認同」「附屬感」...等等。 而有些可以在這些宗教組織當上初級中級主管的,很多是現實生活中不見得有能力領導,但是卻渴望有權力的那群人...等等。
一般人也渴望「平靜」,渴望「好的生活模式」「健康的生活模式」「快樂的生活模式」,而這些東西如果要在現實生活中達成,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尤其在台灣,經濟不好,景氣差,認同感又差的地方,再加上從小就被灌輸這些觀念,這些「易說難做」的觀念,所以很多人其實都不快樂,因為要達到這些目標,都是要付出相對的代價的。 但是台灣的教育體制,並沒有教導孩子所為的「目標與代價」的觀念...
最常見的,想要健康的生活模式,可是工作需要應酬喝酒... 工作繁忙,找不出時間運動...等等。
而這些可「渴望」,大多都很微妙,平常也是壓抑與隱藏在心中,不敢釋放出來,正所謂「跟現實低頭」。 但是這些「渴望」如果在異端宗教組織中被拉出來,那一般就是一發不可收拾。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那些聚會中,他們才能得到心中想要的東西,才會「快樂」。
某甲參加這個禪修,某甲就戒酒了... 看起來似乎是這個異端宗教讓某甲戒酒了,但是實際上,只是某甲自己自主性太差,一件可以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反而做不到。 而這跟此宗教有關嗎? 也不盡然,因為人家也沒有所謂的戒律,只告訴你「做應該做的事情」。 結果其實是某甲自己「願意」限制與改變自己,因而戒酒,與宗教的教義沒有關係。 但是就是因為這樣,這個原先屬於某甲的功勞,就轉嫁出去了...
而這算是「願意」嗎? 也不盡然,因為某甲會認定這是「很多師姐師兄盯著你」的心態下,不得不轉變的。 但是為了掩飾自己是「被盯」的人,自己衍伸出的一種制約。
在那種環境下,很多人的確可以得到「尊重」「附屬」「認同」「領導」...等各種渴望,一些原先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所以眾人才會趨之若驚。 更重要的事,很多時候,這也是這些人一輩子唯一的一次機會。 所以那種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感,就是讓這些人深陷的最終原因。
最後,也別忘了,由於有附屬感,所以慢慢的就會衍生出「優越感」,也就是「被加持的」「被祝福的」「被選中的」「被認同的」那種感覺,而因為其他人沒有,所以更是凝固了那種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優越感...
但是,這些信者所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終其一生也無法進入這些團體的上層,因為要經營這種大型團體,需要的也是能力,跟在現實生活中生存所需的能力是一樣的...
而崇拜的動作也一樣,當一個人開始抖動,另外一個自然也會抖動,不然就是「不被祝福」「不被加持」的那位... 所以整個場的人都會抖動,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反而是人越多越容易達成的目標。 而一但適應這種模式,只要聚會就會自己知道怎麼做,所以全場都有相同動作也不奇怪。 當新人加入的時候,看到身邊每個人的動作,自然也會知道要怎麼做。
因為,有誰願意被其他人指出為「不被神佛祝福」「不被神佛加持」的那位??
也因如此,這些人將更無法坦然接受「自己被騙」的事實,所以也只能越陷越深,因為這是他們生命中的小確信,細小的光芒。 當你要去剝奪這些人的小確信與小光芒,或是想去剝奪上層的既得利益,你認為會發生什麼事?
而說真的,每個月花個兩千塊就可以得到「內心的平靜」? 就可以得到「神佛的加持」?
那當年苦修的那些僧人,應該都是笨蛋加三級了? 那些長年鑽研人生道理的高僧,大概都是蠢蛋加三級?
而不要小看這2000元的定價,這也是一種商業模式。
對於這些信者而言,2000元說多不多,但是說少不少。 一個剛好把這些原先就「拖泥帶水」性格的信者緊緊夾住的金額。 錢都花下去了,不去就可惜了... 再換個方式問,這些原先就不是很乾脆的人,有多少人會願意承認自己「花錢花時間又被騙」的事實? 這些人的自尊,能夠承受這種打擊嗎? 都花了那麼多錢,老師父當然一定很厲害的,不然要怎麼面對自己?

人,是很脆弱的,尤其在一個大環境不好的時代,更是無比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