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732 wrote:
基本上這一大篇可以歸...(恕刪)
確實是垃圾文無誤....
---------------------------------------
歷年來汽電共生的裝置容量738萬瓩,但要先扣除工廠自用的電力後才有餘電賣台電。104年汽電共生業者尖峰保證容量204萬瓩,代表汽電共生業者在尖峰就只有剩204萬瓩可賣;105年只會少不會多,彰化縣政府搞掉了台化彰化廠一來一往就差了25萬瓩,雲林縣政府又刪減了麥寮28%的用煤量(台塑化勢必要減少契約售電量)。
依報刊資料,台塑化在2005年時裝置容量282萬瓩,六成自用四成外售,算起來可以賣113.2萬瓩;2017年四月的報導,簽約的容量僅約65萬瓩;前幾天的報導,平日外售台電15萬瓩,近日升載緊急支應台電的也只能有約46萬瓩的外售電力。從113萬瓩降到15萬瓩,除了部份是近年來自用電力增加外,大部份都歸功於雲林縣政府的生煤減量政策生效,抑制了燃煤發電量。
除了台塑化麥寮受限於可用燃料量外,更多的汽電廠還有另一個原因讓電發不出來 -- 早期的汽電廠裝置容量都是汽機全覆水規劃,全力發電時整廠熱效率只有35%,離合格汽電共生系統要求的50/52%有段距離。在汽電共生能源效率查核辦法公佈後,這些汽電廠平時就不能合法全力發電了,發電量大概砍了3成以上。有部份機組也退出了合格汽電共生系統,改為自用發電設施,不再回售電力給台電。
========================================
台電現在手上惟一的法寶,就是用緊急電力需求這個尚方寶劍,要求汽電共生廠提高發電量[依法緊急供電期間可不計入能源效率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