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扯 wrote:可見的有人腦袋不清楚,你要漲票價,首先要考量到桃捷的替代性高不高,替代性高一漲價連線有乘客全都跑光了,收入怎會增加!何況是桃捷原本乘坐的人就少,為什麼?? 潛在乘客考量票價與方便性下,目前都還是選擇搭公車,坐火車,自行開車等,代表桃捷的設站位置,票價以及運送時間,仍不足以讓原本需要通勤的潛在乘客改變心意。反正在當今官場上,只要跟對主子,腦袋空心一樣可以當董事長! 胡兄真是說到重點了,可惜台灣某些人是看不懂的如果漲價就可以賺錢,那高捷怎麼不漲價?如果沒有相當高的無可取代性,漲價只會嚇跑使用者而已還以為漲價是萬靈丹呀,憑這點思維邏輯能當上董座,真的是跟對主子了
台北的活動人口其實比戶籍人口多非常多農曆新年期間台北活動人口起碼少掉一半以上此外雙北在還沒有捷運之前公車路網的密集度已經是全台第一(本人從小一就開始搭公車上學)捷運通車前後公車路線更是不減反增也就是說雙北捷運主要是把原本搭公車的民眾吸過去而已這可以從板南線通車行成雙十後人次爆炸性成長看出端倪這也是為何高捷人次一直無法成長的原因要讓搭公車的改搭捷運很簡單只要搭捷運比搭公車快就好了但要讓原本騎車開車的改搭捷運......就要用很多方法逼他們改搭增加公車接駁捷運站的路線減少路邊停車位機車停車要收費捷運票價打折嚴格執法違停等等措施而在這些措施在台北歷任市長都一直在做綜合以上總總才有今天北捷的成功而機捷的功能導向和北捷完全不同機捷能吸的客源就是原本搭台鐵,高鐵和客運的旅客所以癥結是要如何吸引這些人改搭機捷我真的懷疑這些教授的腦袋到底是什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