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LMTL wrote:https://ud...(恕刪) 軌道是基礎建設,花錢有理。半導體獎勵投資的時機早就過了, 拿了獎勵投資仍然不賺錢的公司,就快快倒一倒,拜託別拖。名嘴的話可以聽,賽都可以吃了。
遠見雜誌/千億前瞻基礎建設 別讓捷運變「劫運」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49847文/遠見雜誌 李建興行政院宣布砸下台幣4241.33億元進行軌道建設計畫,各縣市旋即陷入搶建捷運的「軌道熱」。無論是否被匡列進前瞻計畫,總計光六都規劃中的捷運就多達60多條,預計投入逾1.2兆元,打造近千公里的捷運,相當於再複製6.67座北捷。軌道運輸絕對是值得推崇的基礎建設,但錯誤的建設比貪汙更可怕。回顧台灣擁有百年歷史的台鐵、營運21年的台北捷運,及剛滿10歲的高鐵和通車步入第10年的高捷,由於主政者、民代以至於民眾對軌道運輸錯誤的認知和期待,讓台灣軌道生態充滿脫序現象。《遠見》借鏡港鐵、日本軌道運輸成功經驗,並蒐集專家意見,理出病因且抓出解方,期望讓軌道設計更貼近人民需求。台灣致力成為軌道國家的同時,我們都得要有更成熟的評估和準備。3月23日行政院召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記者會,院長林全領著各部會首長,捧著一疊疊厚厚的規劃書,浩浩蕩蕩地向全民宣布未來八年的基礎建設藍圖。這場會一開就超過2.5小時,被喻為行政院史上最長的記者會。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光是軌道建設,就占前瞻建設編列預算台幣8800億元的一半。預計在八年內,政府將一舉砸下4241.33億元,準備在各地大興土木地啟動捷運、台鐵立體化……等工程,堪稱前瞻建設的最大重頭戲。正因為這攸關區域發展,22位縣市長莫不屏息以待,猶如等待放榜的學子,探詢著分配到的預算。只是,各縣市爭取到的資源不盡相同,幾家歡樂幾家愁,許多自覺「未受垂憐」的縣市立即高分貝地叫屈。全台瘋捷運 縣市為爭預算爆口水戰不分黨派,分少的人都抗議。「只有兩個字給他,叫做:我呸!」國民黨首席副書記長林為洲首先為黨內的百里侯發難。他質疑,綠營執政的屏東縣人口才約80萬,拿到218.22億元,憑什麼人口超過100萬的新竹縣市,只能拿到30多億的「零頭」?眼看著高雄市爭取到逾千億元的補助,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卻只有得到203.32億元,市長朱立倫不禁失望地指出,為了讓新北的軌道建設更完善,市府團隊向中央提出包括三環三線、新北台鐵捷運化……等八起、共1891億元的計畫,沒想到最後只有三案獲補助,而且都是已動工甚至要完工的,「這不是前瞻,只是在回顧。」連自家泛綠的縣市長和立委也不買帳!新北市選出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難得跟朱立倫口徑一致。「以民生汐止線來說,新北市前往行政院提案,但為何最終沒納入?有些連可行性研究都沒做的,反而中選,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他說。有趣的是,錢分得少的縣市「攔轎喊冤」;獲中央關愛的,卻還嫌錢不夠多。以這次爭取到787.43億元的桃園市來說,市長鄭文燦就想乘勝追擊,要求中央加碼400多億元,核定桃園捷運棕線、台北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桃園捷運綠線大溪延伸線等三路線。至於先前擊出「全壘打」,所提路線全數獲補助的台中市,才隔六天,中央就又多撥780萬元,做為「大平霧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經費。而遭林為洲嫉妒的屏東,繼「東港觀光鐵道」列入前瞻計畫後,縣長潘孟安則打算再加碼爭取將東港鐵路延伸至高雄林園。自3月記者會以來,全台陷入了一陣瘋狂搶蓋捷運的「軌道熱」。遍地開花下,除了中央補助地方的4241億元外,各地方政府也必須自編預算來投資軌道建設。總計中央補助加上地方出資,本次納入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總預算,高達9558億元,幾近21縣市全年總歲出,等於全台約有一年地方總預算受到排擠,全拿來興建軌道。但還是有不少政治人物覺得,這樣的投資還是不夠。來自嘉義縣民進黨籍立委陳明文與來自屏東的立委蘇震清進一步疾呼:「台灣能不能打造一個『環島高鐵』,讓屏東縣民也能享有便利交通運輸工具?」出身花蓮的原住民立委高潞‧以用也不示弱,要求中央評估花蓮市區蓋輕軌的可行性。光六都捷運藍圖 總經費就飆破1.2兆根據《遠見》彙整,光是六都,包括已納入前瞻計畫核定及規劃中的未來捷運藍圖,總經費更高達1兆2000多億元。若這些計畫通通落實,未來六都新增的捷運軌道路線就達890.8公里,是目前已通車的雙北、桃園、高雄捷運總長度258.69公里的3.44倍。若以北捷現有營運長度136.6公里來算,意謂著未來將再複製6.67座北捷。其實,無論是捷運、高鐵或台鐵,各縣市之所以會對軌道驅之若鶩,其來有自。首先由於軌道運具運載量大,運作良好的話,能有效取代汽機車等私有運具,解決塞車問題,相較於公車,其班次頻繁、定時、車速快,也符合現代人「分秒必爭」的需求。另外,台灣擁有2151萬汽機車數量,偏偏機動車輛產生的汙染量占總空汙量相當高的比例,有違節能減碳的國際潮流,因此,藉由軌道運輸來抑制機動車輛、改善環境,就成了當務之急。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軌道運輸往往搭配著都更、新市鎮開發、產業鏈發展等都市計畫,也就是所謂的「大眾運輸發展導向(TOD)」的都市設計概念,因此對於都市空間以及永續發展亦有相乘效應。甚至,捷運帶來的人潮還能進而活絡區域的商業活動,其中,與台灣國情相近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因捷運而繁榮的案例就比比皆是,因此,躋身為「捷運都市」則成為各縣市的主課題。交通部長賀陳旦也指出,台灣是能源進口國,軌道運輸還能有效減緩對原油進口的依賴。其次,台灣公路系統過度發展,各縣市每年合計砸下300億元在擴建、整修道路,間接刺激汽機車量成長,其中更有六成經費是用來徵收、買地,僅四成用在土建。相對而言,捷運多半依著現有道路興建,徵地成本節省許多。「最重要的是安全!」賀陳旦語重心長地說,台灣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全球名列前茅,每十萬人死亡人數是13.2人,其中機車族占61.08%。死亡率是軌道大國香港的7.33倍、英國的4.89倍、日本的3.41倍,更促使政府積極推動軌道建設。事實上,交通部2016年統計,北捷、高捷和高鐵運輸人次分別是202.2萬、17.2萬、15.5萬,皆已創下歷年新高,足以見得台灣正往軌道國家邁進。但,軌道運輸真是改善交通、促進地方發展、提升生活品質的妙藥嗎?真的是22縣市都急迫需要的嗎?「捷運,並沒想像中浪漫!」即便台北捷運被國際鐵道機構評比為全球十大營運績效良好的都會捷運之一,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董瑞斌卻替台灣人的「軌道夢」澆了一盆冷水,「這不是唱衰,而是軌道運輸的成本高、影響層面大,操作真的要謹慎、周延。」董瑞斌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回顧台灣擁有百年歷史的台鐵、營運21年的台北捷運,及剛滿十歲的高鐵和高捷,的確充滿著各種光怪陸離的脫序現象。亂象1〉政治人物拿捷運換選票徒增錢坑隨著台北捷運造就大台北區域和房地產的榮景,致使各縣市紛紛希冀仿效,不少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選民,不管百姓需不需要,先要了再說!立委陳賴素美針對前瞻計畫質詢賀陳旦時就表示:「遺憾的是,此次鐵路地下化推動,並沒有納入楊梅跟埔心地區,因為本席所在地方就是桃園的南端——楊梅啦!」過去20年來,台灣選舉文化與民粹當道,人人都期待捷運、火車直接開到家門口,使台灣充斥捷運計畫浮濫的現象。以六都來說,不管經費通過與否,規劃中的捷運就多達60多條。但偏偏軌道運輸「易生不易養」,囫圇吞棗而產出的鐵路,早已讓台灣生出一個個大錢坑。先不論每年虧損金額逾千億元的台鐵,就連高運量的北捷也有沉重負擔。「在北捷現行五條線路中,只有板南、淡水信義線是賺錢的,其餘都是賠錢的!」董瑞斌攤開北捷2015年報,帳面營收186.3億元、獲利5.26億元,但細究運輸本業,扣掉運輸維運成本、管銷費用,還呈現虧損,需靠其他業外收入勉強獲利。北捷尚且如此,運量遠不及北捷的高鐵和高捷,營運更是辛苦。以高捷來說,2008年通車,第一年就虧22.01億元,直到2012年連虧五年,已無法承受累計76.73億元的赤字,面臨破產危機,最後逼得高雄市政府不得不提前買回資產,以減少折舊攤提的負擔,並減資,再增資,打消壞帳,才救了高捷一命。前交通部長毛治國就直指:「興建捷運是災難!」他任內曾經一下子打回地方所提的八條捷運計畫。亂象2〉運能預估失準 浮濫增站變蚊子館「用捷運換選票」的負面效應,除了路線浮濫增加外,更在沿線民眾爭先恐後要求增站下,出現了一堆因民粹而生的蚊子車站。今年3月,一群網友發起票選「最想廢掉的北捷車站」時,小碧潭站雀屏中選。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小碧潭站的人氣太低。縱觀北捷117個車站,小碧潭站去年平均日運量只有2286人,排名倒數第二,是第一大站台北車站的1∕68。若一天營運18小時,等於每小時進出人次才127人。這條硬砸數億元拉出的支線,根據當時官方公開說法,是在「十四張地區民眾及民代陳情」後,迫於壓力才增站的。低人氣的小碧潭站生意欠佳不打緊,由於是支線,阻礙了每天23萬人次利用的公館以南新店線班次密度。據專家估計,該站至少得花100多年才會回本,等於害己又害人。而增站所造成的後果,台鐵亦是深受其害。在全民瘋捷運下,許多縣市將腦筋動到了台鐵,要求在沿線增設通勤站。這原是最省成本、最速成軌道捷運化的做法,但由於接駁、道路、停車位……等周邊配套未同步到位,效能不如預期,已讓不少通勤站淪為蚊子站。台鐵局長鹿潔身表示,由於每增設一站,隨之而來的是人事、設備等維運成本,大站都辛苦經營,更遑論小站了?此外,由於各地搶蓋的緣故,為了爭取中央預算,因此向上呈報的營運規劃,充斥著過度美化的誇張數字。以台灣高鐵來說,當初委託顧問公司估算的營運第一年日運量約為23萬人次,但2007年通車首年卻只6萬人次,僅為預估值的26%。原估計當年營收737億元,只達到135億元,達成率18.32%。高捷興建時也因過度膨脹的數字矇騙,貿然採取成本昂貴的高運量系統。依高雄市政府委託鼎漢顧問公司預估的日運量,在營運首年就要達到23.7萬人次,孰料卻只有10.96萬人次,達成率僅只有46.29%。亂象3〉消費者拒絕漲價票價 與成本嚴重脫勾讓台灣的軌道運輸病入膏肓的,是民眾普遍存有的「只求得利、不願付出」的心態。縱觀台灣的鐵路系統,台鐵、北捷和高鐵分別已有22年、20年及10年沒漲過價。今年3月,高鐵公司原本有鑑於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累積漲幅已達到漲價門檻,而要求將基本費率由每人每公里4.009元調為4.134元,沒想到事隔幾天,大股東交通部卻礙於民代壓力,而自廢武功,反對漲價。剛上路的機場捷運亦身受其苦。不但車廂較豪華、車速較快的直達車並未與普通車收費不同,由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的票價160元,也只比客運125元高出一些。甚至因新北市泰山、林口的民眾抗議基本費率高於北捷,認為被視為「二等公民」,要求降價比照北捷。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無奈地說:「大眾運輸雖然以服務民眾為第一要務,但還是要考慮成本,其實台灣的機捷已比其他國家便宜了!」劉坤億所言非假。綜觀鄰近國家的機場捷運,行車距離與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相當的香港機場快線,票價就高達台幣415元。而換算成每公里費率,台灣機場捷運為4.6元,遠低於香港的12.35元、東京成田機場捷運的11.08元、大阪關西機場的10.52元。目前全球軌道運輸僅東京和香港地鐵能從票箱收入達到獲利。台灣不但先天體質不如人,又在拒絕漲價下,票價嚴重與物價脫勾,營運雪上加霜。亂象4〉規劃急就章 打掉重練的後悔工程一堆另外,由於全民愛軌道,也使得地方首長為了急於剪綵而倉促興建、通車,造成一堆後悔工程。台中BRT是最鮮明的案例。在國外行之多年的BRT,原本是都市捷運系統的選項,但台中BRT卻因配套機制未全然到位即倉促上路,問題叢生。市議員邱素貞就怒批BRT是「胡志強拉抬選情的威而鋼」。更令人咋舌的是,BRT通車沒多久後,新上任的台中市長林佳龍即宣布廢除,花118萬拆除相關設施,也讓原先編列300億元的BRT計畫胎死腹中。姑且不論孰是孰非,從台中前後任市長對BRT兩極的評價,足以看出台灣面對茲事體大的軌道計畫,是否過於兒戲?攤開台灣幾起懸而未決、爭端四起的軌道建設,就足以見識台灣軌道政策的反覆及矛盾。以北宜直鐵為例,日前立委陳歐珀就質疑交通部版的「北宜直鐵紓解雪隧效益資料」造假。交通部在3月8日出席「東部軌道建設座談會」,簡報時結論指出「直鐵轉高速公路車流效益只有8%、對紓解國五的交通阻塞無甚大效益」。對此,陳歐珀忿忿不平地表示,這與他2月聽取的簡報結論「直線鐵路對轉移國五的交通阻塞效益甚大」「直鐵新方案一轉移量可達43.34%」南轅北轍,「這種初一十五不一樣的研究結論,請總統看看哪一本報告資料是假的?」對此,曾參與評估的前宜蘭縣工務處處長呂學麟也發出不平之鳴:「『北宜直鐵案』從1995年迄今已歷經六次規劃研究,每次都說效益甚大,孰料最後居然稱無甚大效益,這簡直比用紫微斗數推算還荒唐!」尊重專業、完整配套 軌道政策才能長久對此,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祕書長陳彥良語重心長地指出,政府在進行軌道規劃時,就應該尊重技術幕僚的專業,不應政權轉換而急就章推出不成熟的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軌道政策,不僅常常出現前後自打嘴巴的現象,在各縣市各自為政下,目前六都規劃的捷運機電、車箱系統,就多達十幾種。「一個首都就有九個系統,不亂嗎?」台北市長柯文哲重批:「台北市目前就有五種不同機電、車箱不同的軌道系統,未來還會有四種新系統,一個首都就有九個系統,不亂嗎?」他直指,這是公務員被《採購法》綁住,每個系統都需要公開招標,不能直接議價,「不然檢調就來了!」但不知變通的結果,使得台灣軌道系統混亂,維修難度加鉅,也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難以為台灣的軌道人才和產業累積能量。總之,畸型的軌道系統生態並非軌道本身的原罪,而是主政者、民代等政治人物,甚至民眾對軌道有不成熟的期待和錯用所造成。此刻,台灣即將在未來再付出上兆台幣全力興建軌道建設時,是該從過去的錯誤學到教訓、妥善規劃的時候,否則勢必成為一個超大錢坑,在全台各地無端長出一堆蚊子站,成為全民難以承受之重。
前瞻計畫只見豬肉分贓 不見前瞻https://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5051.html作者 / 伊佳奇「高齡化」已是當前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台灣的老化指數剛剛首度破百,顯示人口老化程度再創新高,這將影響國家未來的經濟、財政、社會等發展。行政院所提「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理應以高齡化需求為核心,整合各部會力量,建構高齡化社會的健全友善環境,帶動民間參與,強化健康促進、減少長照與醫療需求,激發「橘色經濟」,如此才能有前瞻,避免後顧之憂。好的國家政策規劃非但要能解決眼前問題,更要能未雨綢繆,為未來舖設好基礎建設,消弭可預見的公共議題,並能吸引民間投資,帶動經濟成長。目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非但漠視高齡化的壓力,更讓人感到是豬肉分贓(Pork Barrel),還增加子孫背負的債務,強化世代衝突。財政部日前公布最新國債鐘資訊,累計至今年四月底,中央政府累計長短期未償餘額已達5兆6587億元,平均每人國債負擔為24萬元,債務逐年創新高。立法院正審議充滿爭議性的前瞻計畫,經費高達8,824億元。將以舉債來支應,中央政府累計未償餘額會大增至6兆5387億元,平均每人國債負擔將成為27.83萬元,增加3.83萬元,增加下一代所背負的債務。今年三月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統計數據,我國老人人口達到313萬9千人,超過幼年人口(14歲以下)的313萬4千人,以老年人口數除以幼年人口數的老化指數首度破百,達到100.18,顯示我國人口老化程度再創新高。同時,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攀升至13.33%,根據國發會推估,老年人口預估於明(2018)年超過14%,達到344萬,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將超過20%,預估當年總人口高推估是2,381萬人,老年人口將會高達477萬,屆時,五位就有一位是老人,與目前人口四位就有一位老人的日本一起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成員,台灣老化速度將成為世界第一。這世界第一所代表的是許多家庭、社會已經或將面臨的問題:「長期照護」。對於老化速度超過100年的法國,雖是有較寬裕的時間來準備,還是面對許多照護人力與訓練不足等問題,試問政府:從現在到2025年僅剩不到八年的時間,準備好了嗎?長照2.0還在試辦,問題已是層出不窮,前瞻計畫還在分豬肉,視而不見即將出現的海嘯嗎?面對高齡化的海嘯,唯有強化健康促進,維持高齡者身、心、靈的健康狀態,遠離失能與失智,才能減少長期照護的需求與壓力,讓家庭正常化運作,減少社會問題,維持國家經濟生產力,更要開創「橘色經濟」。經濟部早已預估2025年高齡人口的到來,所帶來的「橘色經濟」高達3.6兆,換言之,這經濟規模是遠超過目前前瞻計劃的投資,如果前瞻計畫內容能考量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將投資項目以高齡化有關為軸心,舖陳基礎建設,吸引民間企業投資,讓「橘色經濟」蓬勃發展,將可一石二鳥,一方面減少長照支出,降低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促進消費,活絡經濟,以增加稅收。所謂「橘色經濟」是指一群退休但身體健康、被界定為「初老」的族群,像是秋天橘色的「橘色世代」,尤其是指戰後嬰兒潮的世代。這群初老族,擁有較好的教育機會,投入台灣經濟起飛的階段,進入台灣消費力成長的時光,擁有龐大的可支配所得,身體也還健康,仍可享受食衣住行育樂,商機龐大。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至2016年底,50到64歲人口數為5,182,379人,下一世代的初老,非但人數眾多,且擁有較高的自我意識,願意能使自我能有更理想的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層面消費,但今天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是否能提供高齡友善與通用設計的環境?食安的問題持續困擾著社會,從食用油、有害添加物到最近的雞蛋被檢測出戴奧辛異常偏高等,如何能讓民眾安心的吃,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無毒、安全的食材已是民眾殷切所需要,前瞻計畫項目怎能少這一項?初老、中老到老老不同階段,因牙齒與咀嚼功能的老化,會有不同的需求,政府應鼓勵民間發展高齡友善餐飲內容及友善環境的餐廳,使得老人願意出門用餐,增加運動量、與外界互動等,政府要做的是給予輔導與認證。與健康息息相關的是運動,如何養成運動為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要靠社會觀念的推廣,政府政策的誘導,不是僅設各區的運動中心,消極的提供老人在離峰時段免費使用運動中心,更應鼓勵民間投資與運動、休閒、旅遊等有關的產業,提供老人健康消費券、運動積分比賽等活動,以鼓勵老人將運動排入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此外,老人福祉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是可幫助初老族群延緩老化、增進生活品質、增加資訊取得、提供社交活動等重要工具,初老對於3C產品的運用十分熟悉,雖然離開職場,仍可靠老人福祉科技產品,維持健康與生活品質,譬如:穿戴裝置可遠距監控生命徵象、可提供運動數據、朋友間彼此個人或團體運動競賽資訊、家庭間噓寒問暖的心理關懷方式、預防跌倒或偵測睡眠品質等工具,這些是可由政府以政策來鼓勵民間研發與生產,來提升老人生活的品質。有了健康的老人,才能減少醫療與長照支出,否則可看現在日本每年有超過100兆日圓(約新台幣380兆)是用在老人身上,包括:年金支出約60兆日圓、醫療支出約40兆日圓,介護保險給付超過10兆日圓,且是與年俱增;到2025年時就會變成是150兆日圓!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必須引以為戒,而非僅在長照議題打轉,忽視如何減少長照需求,應強化健康促進。目前「軌道建設」占前瞻計畫中近半數的預算,高達4,241億元,前瞻計畫像是交通部施政計畫,並非全民的前瞻計畫,高齡化卻是全民均將面對的課題,絕非衛福部單一部會的事,期盼前瞻計畫能改弦易轍,將高齡化列為核心議題,跨部會規劃出與高齡者生活各個面向有關的基礎建設,引導民間企業投入,激發橘色經濟啟動,才能避免債留子孫,減少長照需求,增進經濟生產力。(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
方凡卡優新聞網2017年6月21日 上午7:41近7成民眾不看好前瞻 軌道建設支持度僅6%https://tw.news.yahoo.com/%E8%BF%917%E6%88%90%E6%B0%91%E7%9C%BE%E4%B8%8D%E7%9C%8B%E5%A5%BD%E5%89%8D%E7%9E%BB-%E8%BB%8C%E9%81%93%E5%BB%BA%E8%A8%AD%E6%94%AF%E6%8C%81%E5%BA%A6%E5%83%856-234139717.html國泰金控今(20)日發布6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民眾整體經濟信心略為轉弱,但依然穩健,正當台股維持萬點之上時,民眾對未來半年股市風險意識提升,看法轉於保守。值得注意的是時事題,將近7成的民眾不認為執政黨力拼臨時會過關的前瞻計畫,可以有效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小英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因為沒有具體計畫內容,遭到在野黨砲轟,但執政黨擁有國會過半的強勢,還是得以排上臨時會討論,力拼三讀通過。但一般民眾並不領情,即使國民經濟信心的問券前提已經提示,國際競爭力評比機構報告認為,基礎建設不足是台灣國際競爭力無法大幅向前的重要因素,還是有3分之2的民眾,認為行政院4月初通過的瞻計畫,無法有效提升台灣競爭力。行政院一發布前瞻計畫之後,除了已有捷運的都會區之外,不少縣市政府爭著要蓋軌道工程,但根據國民經濟信心調查,軌道建設的支持度最低,僅獲得6%的支持。五大項目中,最獲支持的是綠能建設,高達31%,其次為數位建設,約24%,城鄉建設也有2成的支持度,水環境建設獲得17%的支持,但軌道建設的支持度只有6%。6月的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發現,民眾的景氣樂觀現況指數及景氣展望樂觀度,持續小幅回跌;在就業現狀與展望的樂觀程度上,出現些微改善,薪資上漲的現況指數連續2個月改善,但民眾消費意願仍然下滑。國泰金控經濟研究處認為,雖然整體經濟信心略微轉弱,但仍屬穩健。台股現在站穩萬點之上,為2000年以來最佳狀況,但隨著指數墊高,民眾風險意識也增強,股市樂觀指數、風險偏好指數雙雙下滑,也是去(2016)年11月以來,首度呈現下滑,顯示民眾對於未來半年股市看法,轉趨觀望,偏向保守。今(2017)年以來,物價穩定,1至5月平均CPI年增率僅0.6%,主計總處預測全年CPI漲幅為1.08%,但民眾對於物價看法不算樂觀,認為全年物價漲幅將達1.32%;至於全年經濟成長展望,雖然主計總處已經上修至1.92%,但民眾認為全年經濟成長率應該只有1.5%,看法並沒有改變。整體而言,民眾對景氣看還算正面,但多少擔心物價上揚。
一樣是搞軌,人家在幹嘛~~我們在幹嘛~~~還前瞻勒!!錢給我留下來HTT与韩国签署超级高铁商业合同 率先在韩部署系统创业创新腾讯科技2017-06-21 07:52分享6评论腾讯科技讯 6月20日,超级高铁技术公司(以下简称“HTT”)刚刚签署了首份商业合同,根据这一合同,HTT将把该公司的超级高铁相关技术授权给韩国,而此交易也可能让韩国成为首批获得未来派系统的国家之一。在Hyperloop超级高铁系统中,从封闭的管道中抽掉空气,用磁悬浮技术推动胶囊列车沿着管道以每小时约750英里(合1207公里)的速度行驶。超级高铁的概念最初由亿万富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2013年提出。根据HTT与韩国签署的这份商业合同,届时,韩国政府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机构、韩国建筑技术研究院(KICT)和韩国汉阳大学都将使用HTT的技术。合同内容包括,HTT将授权和研发管道基础架构与安全平台,并向韩国方面提供全面的测试轨道,同时韩国方面也将能够使用HTT的悬浮、推进力、电池技术以及乘客体验设计等技术。HTT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克-阿尔伯恩(Dirk Ahlborn)周二在接受CNBC的采访时表示,创收以及HTT公司将与韩国方面如何分成等具体细节还没有最终决定。但是,双方此番合作的目标就是授权HTT公司的相关技术,并与韩国相关机构联合研发新功能。今年初,韩国政府以及相关的学术机构就宣布了拟打造代号为“HTX”超级高铁的计划。按照韩国方面的设想,其打造的超级高铁时速将达到每小时620英里,这就意味着从首尔到釜山之间约200英里的行程只要20分钟就能到达。韩国当时的目标就是要把HTX连接到该国的诸多大城市之中。不过,阿尔伯恩表示,此番与韩国合作的具体时间表还没最终明确,但目前,韩国政府将能够使用HTT的技术,这样也会加速韩国在此方面的研发工作。阿尔伯恩还表示,他预计具体的合作会从明年初开始,届时韩国方面就将准备开始相关的建设工作。事实上,HTT公司一直在与多国政府合作,以尝试推动其技术的商业化,但目前为止,HTT只是一直在进行所谓的“可行性研究”,其目标就是研究超级高铁系统在一些国家是否能够在商业方面进行可靠的运作。此类研究目前也在阿布扎比、斯洛伐克、捷克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展开。去年,HTT就展示了可以加速胶囊列车前进的磁悬浮技术,今年,该公司又在研发乘客车厢,预计将于2018年展示。不过,目前并非只有HTT公司在研发超级高铁系统,事实上,其竞争对手Hyperloop One也在研发自己的交通系统。目前,Hyperloop One目前正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搭建测试轨道
搞軌(道)可以,但請發展自己的軌道工業,就算未來不能外銷,但至少國內軌道全採用國貨.不要只會買外國貨是要幫助發展國內產業,還是幫國外廠商增加業績?看看 高雄興達港(扁政府)花大錢建設,要成為全台最大遠洋漁業港口.現在連一艘遠洋漁船都沒停泊.成了全台最大蚊子港.這就是全民要的錢沾建設嗎?
政府投資半導體? 不好吧...政府投資的慘業哪一個沒倒的...最慘的就是兩兆雙星這種事情還是讓民間去做比較好也比較專業,政府要做的應該是整合大廠組國家隊比較實際.軌道這麼多輕軌也只是一小部分, 鐵路 捷運 公路..等等, 都是基礎建設, 鋼鐵水泥金融等等都是國內重要傳產.涉及的範圍比較廣也可以提高就業率和城鄉發展,這讓百姓比較有感,而不是侷限於半導體相關業者.有人提到不要用國外的東西來建設...那請問飛機是我們自己的嗎? 人家國外有本事做得出來, 除非你也有本事做得出來,還是只要外國的東西以後都不准用? 以後有建設用到外國的東西都不准建囉?
建議有興趣繼續延伸閱讀的直接到以下的原始連結瞧瞧2017/05/11【圖解】英國用3年評估基礎建設,台灣卻想花3個月通過前瞻計畫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7929採訪:李修慧、黃郁齡|撰文:李修慧|製圖:黃郁齡3月20日,行政院舉辦第一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說明會,公布前瞻建設計畫書與前瞻建設條例,反彈與質疑排山倒海而來;4月26日,由於民進黨團打算強行通過前瞻建設條例,立法院成為格鬥場。雖然民進黨後來決定退回重審,但質疑聲浪依然沒有止息。關鍵評論網賠上編輯的眼力及腦力,帶你拆解將近400頁的前瞻計畫書,也分析到底為什麼一個國家的重大發展計畫,會問題連連。前瞻計畫五大建設根據行政院公布的前瞻計畫核定本,前瞻計畫將以8年為期,規劃「下一代所需要的基礎建設」,內容分為五大項目,其中各建設內容如下:前瞻2-02-if改這些建設中包含以前就核定通過、目前正在動工的建設,共14項,也包含一些這次新規劃的新興建設,共71項。這些預算共8,824億,但這只是中央核定從2017年~2024年這8年內的「特別預算」,2017年前已經核發的、2024年後可能還需要的,縣市政府必須提供的自籌款,都不包含在內。而這8,824億,又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撥給特定縣市,另一種由全國各縣市政府主動向中央爭取的「競爭性預算」或是全國都能分配到的預算。我們將直接提撥給特定縣市的3,927億元預算,按照縣市區分計算。電腦上請將滑鼠移到該區塊,手機上則是直接點選,就可以看到該縣市所分配到的金額(部分縣市因金額較小,無法直接顯示):有些建設,由好幾個縣市共同負責,比如「花東鐵路電氣化」就由花蓮縣政府與台東縣政府共同主管,計算方式是將預算除以2,花蓮縣與東縣各分一半來計算。其中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的預算最多,共1,050億,且主要花費在高雄捷運黃線,共856億。預算第二高的則是民進黨執政的台南市,約744億,主要花費在軌道建設跟綠能建設,而且因為綠能建設中唯一的綠能科學城位在台南市沙崙,因次綠能建設中所有分區經費全都投注在台南市。預算最少的則是國民黨的南投縣,預算是0,所以沒出現在這張圖上。第二少的則是民進黨執政的宜蘭縣,只有軌道建設中的「北宜鐵路提速計畫」,由宜蘭縣、台北市、新北市政府共同分攤1200萬的預算,平均起來宜蘭縣只分到400萬。而若分成「北、中、南、東、離島」五區來看1。前瞻2-03離島由於主管「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因此預算全為水環境建設。東區則全為軌道建設,且全部來自「鐵路電氣化」預算。北區、中區、南區則以軌道建設為主。其中又以南區所得到的金額最高,光軌道建設就有1,975億。程序問題不只立委強行過關這麼簡單除了4月26日在立法院,民進黨仗著人數優勢,不顧在野黨提出的異議,強行通過前瞻計畫特別條例之外,前瞻計畫的程序問題其實還有許多,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說,整個前瞻計畫從規劃到評估的程序通通有問題。徐世榮解釋,政府大型計畫的正當程序,應該至少包含四個面向,並由不同的部會負責:興辦事業計畫-交通部(以前瞻計畫中的「軌道建設」為例)環境保護計畫-環保署土地使用計畫-內政部土地徵收計畫-內政部無論什麼樣的計畫,都必須完成這四個步驟,充份評估對環境、對人民的影響,與人民討論土地徵收狀況後,才能開始執行。但徐世榮說,台灣政府的程序,還延用威權時代的模式,政府說什麼,就要人民做什麼。這次的前瞻計畫也不例外。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興辦事業計畫」後,在沒有跟人民討論、溝通的狀況下,馬上就推出「前瞻計畫核定本」,直接決定要撥多少錢,甚至打算在立法院直接通過相關法條。而環境保護、土地使用、土地徵收等重要步驟,全都變成「配套」。政府不僅不跟人民討論,環保署、內政部等機關,也都只能像附屬機關一樣,跟著興辦事業計畫走。前瞻2-04資料來源:信傳媒〈張景森的前瞻是軌道 你的前瞻計畫是什麼?〉5月7日,數位政委唐鳳替國發會發表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QA」,面對「沒有溝通、討論」的質疑,她說,行政院各部會不習慣在政策初期,就公布所有的內容,而習慣等計畫方向擬定了、預算通過了,在各個子計畫開始之前,再啟動相關的評估及討論,因為針對每個子計畫討論,才比較容易聚焦。但是,民眾又要怎麼相信政府,不會通過前說一套,通過後做一套?徐世榮說,真正好的建設,應該用「審議式民主」的方式,由下而上推動,經過充分的討論、凝聚共識後,再進行。研究政策環評的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則以英國基礎建設計畫的例子告訴我們,就算是國家級的大型建設,「充分溝通」也不是不可能。最近,英國政府也正在擬定2021年開始的基礎建設計畫。原本,英國有特定部門處理每五年一次的基礎建設計畫,但有感於舊的計畫及程序沒辦法反映大眾需求,2015年,英國以全新的方式,擬定接下來30年基礎建設的投資方向。前瞻2-05英國政府在一開始讓民間團體自由提案,而後彙整民間的提案,並進行研究、評估,先出版一本「基礎建設計畫初稿」,再讓民眾針對計畫初稿提供意見、修正方向,最後才推出「計畫核定本」,開始執行。整個過程不僅由專門的「獨立委員會」統籌,光是與民間溝通,就經歷了兩階段的意見蒐集,共歷時12個月,而整個計畫從開始推動、評估、溝通、蒐集意見,得花上三年。趙家緯說,因為花了許多時間蒐集民意、進行評估跟調查,所以英國提出的計畫,與民意相合,也不容易出現「換個首相計畫就斷了」的狀況。相較於此,台灣的前瞻計畫,是行政院自己的「前瞻想像」,沒有民意基礎,當然會引來許多質疑。而台灣民眾,也沒有參與討論的機會,面對行政院自嗨的「核定本」,台灣民眾只有「要」和「不要」的選項而已。軌道建設:缺乏評估的軌道建設,可能讓上萬人流離失所這次前瞻計畫預算,不只8,824億的中央特別預算,許多給特定縣市的建設,尤其軌道計畫中的鐵路地下化,還需要地方政府撥出「自籌款」,而這些自籌款,就是細節裡的魔鬼。南鐵自救會代表陳致曉表示,像軌道建設這樣大型的開發計畫,必定需要徵收人民土地。以台南市為例,台南市政府這次得到大筆的軌道建設經費,但同時也得撥出400多億的自籌款,台南市長賴清德受訪時表示,將透過「市地重劃」及「區段徵收」籌措其中200億。而陳致曉說,「『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其實都是地方政府斂財的手段。」他進一步解釋,區段徵收時,地方政府常只需要一小塊地,卻把周邊幾百倍大的地都通通收走,雖然政府必須將原本居民的地重新分配給他們做為補償,但政府可以用「未來土地會漲價」為由,只分配給居民30%的地,而且是由政府自行決定居民分配到哪塊地。「可能把你的地從精華區移到墓地旁邊,精華區通通通賣給財團。」桃園市樂善村就是區段徵收的例子。「區段徵收」就是一種土地炒作,全世界只剩台灣還在實施而「市地重劃」則是由當地居民組成重劃會,以「數人頭」的多數決方式決定是否接受重劃。「建商就會買一小塊地,一坪登記一個人,」用灌水的方式通過重劃,一旦支持「市地重劃」的人過半數,便由其中七個人組成重劃會代表,政府會授予這七個人公權力,可以強拆屋子,甚至自由決定給每一戶的補償是多少。最近引起爭議的台中市黎明幼兒園就是一例。不捨父親血諫保留黎明幼兒園,18歲少年給林佳龍一封公開信陳致曉說,這次前瞻計畫書內容空洞,看不見任何的土地使用、土地徵收的評估,他擔心所有需要牽涉土地的計畫,都會步上台中黎明幼兒園及桃園樂善村的例子。經濟民主連合發言人許博任也直言,軌道建設中很多計畫的必要性令人質疑,比如「高雄捷運岡山路竹線」其實跟台鐵現有軌道重複。根據徐世榮估計,整個前瞻計畫,包括軌道建設、水庫建設、科技園區興建等導致的土地徵收,可能將讓11萬人面臨迫遷。【反迫遷事件簿】從南鐵東移到果菜市場強拆,台南高雄還是當年的「民主聖地」嗎?前瞻2-06-if改水環境建設:河川汙染、水管漏水,建再多水庫也沒用水環境計畫內有「增加供水」「河川防洪」「創造親水環境」三個主要目標。其中「增加供水」花費高達1,067億,號稱計畫結束後,每天可以增加100萬噸的供水量,而方法以建水庫、建蓄水池、鑿人工湖為主,儲水設施的工程就占了65%。但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台灣之所以缺水,不是因為水庫之類的蓄水設施不夠多,而是由於「自來水管漏水」以及「河川汙染」。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降低漏水率專區,由於台灣不少水管採用塑膠材質,2016年,台灣的水管漏水率高達16%,遠高於美國加拿大的13%,等於一年漏掉5億多噸的水,每天漏掉139萬噸2。其實只要解決漏水問題,就可以達到前瞻計畫「每天100萬噸」的目標,但這次前瞻計畫卻完全沒有修繕水管的預算,反而拼命蓋水庫,李根政說,「這就像口袋明明有個洞,不補起來,卻拼命去賺錢一樣。」此外,河川汙染也會影響供水,李根政以高雄市鳳山水庫為例,鳳山水庫的水源來自屏東東港溪,而東港溪來自中央山脈的伏流水,經過岩層自然過濾,又乾淨又豐沛,連枯水期都有每日50萬噸的流量。但因為鳳山水庫位處下游,上游東港溪長期遭到養豬廢水汙染,這些受汙染的髒水沒辦法做民生使用,一直以來只能當工業用水。李根政強調,不管如何清除淤泥、興建水庫,只要水源遭受汙染,都沒有用。真正該做的是管制河川汙染。而在「創造親水環境」的目標上也一樣,無論政府打造了多少親水公園、河岸綠地,李根政說,要是河川受汙染,「民眾一到河邊,就聞到臭水溝的味道,誰要去?」李根政強調:「我們不反對公共投資,但公共投資要用在對的地方。」比如台灣無數地下水井,都因為沒有登錄、管制機制,遭到超抽。由廢水淨化而來的再生水設施太少。而台灣低到不合理的水價,也讓大量用水的工廠、企業等完全不想省水、節水。管線破、水費過低,台灣年損失60億噸自來水前瞻2-09綠能計畫:台灣需要的不是大型園區,是深入生活的節電政策而綠能計畫中,花費最鉅的就是台南市的沙崙綠能科學城。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表示,比起花大錢、讓財團投資大型的科學城。台灣更需要的是深入民間的「節電政策」,以及能讓民眾「自己的電自己發」的中小型能源企業。台灣尖峰時間的用電,五成來自一般家庭或商辦大樓,其中又以冷氣的用電最大。但李翰林說,台灣大部分屋子隔熱效率很差,「很多人開冷氣其實是在幫房子散熱。」因此,推動建築物改造,培育專業團隊到家為民眾進行建築物「節能健檢」等,才是最省預算又有用的方式。此外,再生能源的特性,還是「自發自用」最適合,因此除了節能,也應該鼓勵民眾「創能」。比如鼓勵民眾將住家的屋頂改裝成太陽能板,補助小型的再生能源廠商、推廣太陽能電池等,達到「能源自主」的理想。李翰林說,達到能源自主的所有技術,台灣其實全部都具備,政府卻只想蓋一個新的科學城,在科學城裡做,將能源問題與民眾遠遠隔開。而談起沙崙綠能科學城,李翰林批評,這個科學城號稱落實「循環經濟」,但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循環經濟」的園區,比如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區、日本北九州生態城市等,都藉由整個園區系統性的設計、配置,達到零耗能、零廢氣。但前瞻計畫中的沙崙綠能科學城卻被切分成一塊一塊的,分由主管機關各自管理,沒有系統性的估算汙染與耗能,也沒有建造相應的設施處理。只是口頭上的「經濟循環」。而附近的沙崙農場也可能被沙崙綠能科學城的聯外道路切割,沙崙農場是目前台灣少數還有環頸雉及台灣特有種野兔生存的地方。李翰林擔心,科學城聯外道路,不僅會讓這些生物棲地變小,未來更可能成為「路殺盛地」。【圖輯】沙崙農場什麼都沒有,就徵收吧,反正沒有「人」會被影響前瞻2-07數位計畫:不應該是擴大內需,而該串接國際這次前瞻建設的數位計畫包含「資安基礎建設」「教育數位化」「偏鄉建寬頻」等。8日,國民黨立委許毓仁開直播節目,邀請專家討論數位計畫。當時,資安公司創辦人黃耀文首先對「資安基礎建設」發難,他認為,台灣的資安技術很好,政府該做的不是推動「內需」的「基礎」建設,而是鼓勵台灣企業向外走。他舉以色列當例子,以色列跟台灣同樣都擁有良好的資安人才跟技術,但以色列企業早就與美國產業鏈串接,「美國大公司都要技術都去以色列找,要投資也去以色列找。」黃耀文強調,政府不應該閉門造車,應該放眼世界,將台灣與國際產業鍊串接起來。黃耀文說,與其花大錢提供內需,政府真正該做鬆綁法規,打造亮點城市。比如自駕車城市、精準醫療城市,當台灣成為全亞洲對這些科技最友善的國家,「你要發展自駕車,只能來台灣,」這樣,技術自然會進來,也就能培養出人才。前瞻2-08-if改城鄉建設:別為高污染產業開後門前瞻計畫中的城鄉建設,比較像是雜項,將所有無法放進「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的,通通塞進「城鄉計畫」中。這樣的城鄉計畫缺乏明確的願景,細分的10個細項,也各自獨立。經濟民主連合發言人許博任說,這就是前瞻計畫最大的問題「劣幣綁良幣」,許多計畫的確是經過評估、縝密規劃,的確值得推行,但不少計畫意義不明,還可能對台灣環境、人權有害。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就說,城鄉建設中最讓他擔心的,是「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這項計畫將花費200億,改善舊有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並新興20個產業園區,但到底要建設哪類的園區,計畫書沒有說明。李根政擔心2006年的高雄市「新園產業園區」事件將會重演,當時,為了吸引台商「鮭魚洄游」,在內閣蘇貞昌的推動下,釋出許多台糖土地讓企業承租。但這些早期從台灣移出、轉向東南亞、再轉向中國的工廠,大多是高污染的產業。企業將土地切分城一小塊一小塊再向上呈報,藉此躲過環評,並將含有重金屬的電鍍汙水直接排入的二仁溪,影響附近的民眾健康,也影響當地農業。而類似的案例也不只一例,2016年「屏東龍泉工業區」也發生類似的事件。李根政說,小型產業園區規劃比較明確的目的、規範,並對焦到台灣所需要的產業,而不是為了衝產值,放任高污染的產業輕易過關。前瞻2-10除了上述針對各建設的意見,也有許多民眾反映,很多更該重視的議題沒有被規劃進前瞻計畫裡比如長照、中南部空汙、瀕危動物保育等。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說,就是因為一開始沒有正當程序,缺乏溝通、評估,所以無法凝聚民意,每個計畫才都出現那麼多問題,因此他強調,「沒有程序,後面的實質內容都不用談。」台大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則表示,這不見得是蔡英文政府的問題,而是台灣從戒嚴時代以來,所有國家發展計畫,都沒有與民眾討論的「習慣」,因此台灣政府也不知道如何與民間討論長期、整體性的發展。當民眾無法理解政府提出的計畫內容,政府也說不清楚時,出現「綁樁」「浪費公帑」的質疑聲浪也就可想而知。到頭來,這些所謂「前瞻願景」,在沒有凝聚民間共識,缺乏與民眾溝通,又沒有完善評估的狀況下,與民間的期待根本不一致,只會成為政府一廂情願、而人民怨聲載道的「怨景」。
這就是台灣選民有趣的地方啊一年都沒政績就被大家罵得要死, 名嘴也開始罵... 支持度民意持續下滑三年才會有政績的建設..太沒效率了吧 都快卸任了~何況台灣又沒英國這麼大....給你十年討論好不好?...郭董就出來罵政府沒效率 哈哈哈GDLMTL wrote:建議有興趣繼續延伸...(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