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hC wrote:在八田與一建嘉南大圳前,台灣根本長不出稻米好不好...(恕刪) 台灣米的歷史很久了,怎麼會長不出稻米?============================維基早期台灣原住民栽種的稻米是以小米為主,直到明鄭鄭成功來到台灣、發現台灣很適合栽種水稻,才開始由中國大陸引進台灣大量栽種,因此開啟台灣稻米王國的開始。但是台灣稻米的基礎工程奠定在日治時代,當時日本政府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策略投入經營台灣的蔗糖與稻米產業,大力建設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並將所生產的蔗糖及稻米運回日本,但是當時台灣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日本人稱它為「在來米」、意指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口感比日本人習慣的粳米差、因此日本人育種出了適合台灣耕種的粳米品種、蓬萊米。近來台灣育種出台中10號這個秈稻品種、口感卻接近粳米。
我阿公民國7年生的,十年前過世了,那時候我們在中部就在種田了...只是因為嘉南大圳讓台灣稻米產量增加,好方便運回日本去,就這樣,那時候生活還很困苦的,他並不懷念日本的生活,沒啥提起過。不過不只虎頭埤,臺灣有很多水利設施都值得紀念,我推德基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