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沒有陸客的韓國 比台灣更慘

本土企業台績電要跑到美國,不知是啥原因?
TfhC wrote:
本土企業台績電要跑...(恕刪)


台灣風險高啊。

TfhC wrote:
本土企業台績電要跑到...(恕刪)


同樣道理啊, 台灣跟中國一樣,也只是全世界眾多市場中的一個而己, 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

好像很多人一直以為全世界都只剩中國而己...
counter65 wrote:
阿就是風險大的市場啊, 不然前陣子歐美各國大廠在逃什麼, 搞到中國要限制資金匯出.

既然大陸風險大,歐美各國大廠都逃什麼,我們政府幹嘛限制台資往大陸跑?

counter65 wrote:
同樣道理啊, 台灣...(恕刪)

你是說台灣風險大?
counter65 wrote:
同樣道理啊, 台灣...(恕刪)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亞洲你不跟中國做生意,跟誰做生意?

韓劇韓星賣到歐美?到歐美旅遊?到歐美設廠?哪個便宜方便?

counter65 wrote:
同理, 風險那麼小...(恕刪)


競爭和勞工薪水的提升啊

成本變高自然就要搬到更低的地方

競爭贏不了自然就會撤點

這都是市場經濟的一部份,蠻基本的常識吧?

至於說到外匯管制,各種說法都有,但多半是在講貨幣和匯市的東西
這難度比較高 文章可以給你參考

http://zh.cn.nikkei.com/china/ceconomy/22726-2016-12-08-09-21-36.html
例如日經中文講的這篇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2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的外匯儲備比上月底減少691億美元,降至3.0516萬億美元。創出自2011年3月以來、時隔5年零8個月的最低水平。降幅創出人民幣出現暴跌的今年1月以來的新高。這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為了防止人民幣對美元暴跌而採取了外匯干預,同時美國長期利率上升也産生了影響。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4年頂峰時曾達到近4萬億美元,但目前接近跌破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減少意味著外匯干預能力的下降,投機資金等拋售人民幣的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在官網上刊登了「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11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分析了外匯儲備的減少因素,這非常罕見。

 分析稱第1個原因是央行的外匯干預。自川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當選以來,人民幣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一同對美元貶值。據稱人民銀行實施了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外匯干預,以外匯儲備形式持有的美國國債等因拋售而出現減少。

 第2個原因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産的價格波動。川普當選之後,美國長期利率大幅上升,以外匯儲備形式持有的美國國債價值縮水。其他産生負面影響的是美元獨自走強。美元對人民幣以外的日元和歐元也大幅升值。因此,中國以外匯儲備形式持有的日元和歐元債券換算為美元後出現價值減少。

 中國貨幣當局為了避免人民幣暴跌導致的國內金融市場混亂,嚴格管理與海外的資本交易。這是為了盡可能減少從中國外流的資金。具體來説,超過500萬美元的海外匯款和兌換要由當局事前進行審查。企業分紅的匯款等有可能受到影響。正在訪華的日本瑞穗銀行行長林信秀7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示,「海外匯款必須事前與當局協商。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企業活動等)將受到影響」。


或是bbc這篇都能參考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38592173

中新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辦等機構,在周四(1月11日)對"比特幣中國"開展了現場檢查。
中國在這一電子貨幣上的交易變化令比特幣的價值下跌超過16%。
這一變化是跟隨著北京試圖壓制資金非法流向境外的措施而來的。人民幣的疲弱令很多人試圖買入外幣。
在2017年的最初幾天,比特幣匯率飆升至歷史新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來自中國的強大需求。中國是比特幣交易最多的地方。
中國央行表示,此次是重點檢查該企業是否超範圍經營,是否未經許可或無牌照開展信貸、支付、匯兌等相關業務。同時檢查其是否有涉市場操縱行為、反洗錢制度落實情況,以及資金安全隱患等。
周四早上,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從前一天的915美元下跌至760美元(624英鎊),而一月份較早前,比特幣曾上升至1129美元。
匿名貨幣流動
這一虛擬貨幣依靠數以千計的電腦管理互聯網上的貨幣流通,被用作全球範圍內匿名轉移資金。
因此,有估計認為,中國有人利用它來繞過政府管制,將資金轉移至海外。
目前,中國有法律規定個人每年兌換外幣的限額。
去年,人民幣下降了大約7%。
而比特幣的價格則在2016年上漲了125%,成為世界上表現最好的「貨幣」。

counter65 wrote:
呵呵, 大家看看,...(恕刪)


就事論事而已

事實上就算你要否認,台灣最大的出口國已經是中國很多年了,從扁政府時代開始至今都是如此

而且其實這篇本來是在討論觀光業的,有人扯到歐美大廠又或是匯市資金管制的東西都很離題



話說到底走了哪堆歐美大廠我也想了解看看就是了

是因為人工上漲的關係走掉的話很正常

或是被後起的中國企業幹掉的也很常見,像是阿里巴巴或是天貓或是滴滴都是巴掉外商公司的例子


另外既然你很愛說我們只提中國

那為何你不提看看哪些市場值得我們去開發呢?說來給大家討論也不錯吧



counter65 wrote:
呵呵, 大家都看到...(恕刪)

大陆今年一定经济崩溃














高兴了吗?
counter65 wrote:
從來沒放棄, 那來放棄一說? 現在大家在做的不就是分散風險嗎?

中國只是全世界眾多市場中的一個, 而不是全世界, 很多人好像都以為全世界只剩中國, 他只是一個市場而己, 不需放棄,
但風險大,資金匯出越管越嚴,分量自己抓, 現在大家不就正在這樣做了嗎?前陣子徹出的歐美大廠就在教大家怎麼做風險管理不是嗎? 還是這裡的網友比那些大公司還厲害?

沒做好管控的就像韓國一樣, 樣品都給大家看後果了, 就這樣而己.


距離最近、人口最多、語言相通、文化近似,GDP全球第二
綜合起來,應該說明了不少事情吧
不論怎麼加成,大陸都會是最大的一大塊市場
大到你幾乎無法分散風險
這幾乎是天注定的
中國不只是"一個市場"
中國基本上就是台灣最大的市場

全世界當然不是只有中國
但笑問非洲、南美、中東你有什麼人才與資源去經營?
聽說現在連南向去東南亞都遇到人才荒
北美與歐洲乃是全球公司都在使力的重點市場,你有什麼獨到之處可以去贏?
把放眼全球掛嘴上,卻不管自己手短,說再多也沒用

VICCHEN2006 wrote:
我哪裡有說中國最好?陳述事實也被戴帽子,能不能不要這麼玻璃心?
有本事拿道理來反駁指正我!

大大別這樣
人家就是講不出道理,只好使出最後絕招。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