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承認吧!新南向缺大戰略陳牧民:台灣根本不瞭解印度

南向,,,算了吧!


還是前進法國比較實在,,,


天天吃法國餐對法國可是了解的很多呦,,

印度阿三誰懂啊?

caraxist wrote:
a技術自主的成份提高了


傳統的勞力密集就是低自主成分,發展的難處在於成本和自有資本,沒有自有資本就是外資進來投資

caraxist wrote:
b東南亞本身即擁有中大型的內需市場


沒有一定的所得沒法消費那些產品的,所得剛提升時,先滿足基本食、衣、住、行,然後一步一步的提高生活品質,家庭內部會開始買家電類產品,東南亞的大多數家庭所得還沒高到(或者說有足夠大的人數)來消費,即使是中國,那是能消費的人口數上升到一定數字了,人均所得其實還沒到消費爆發

先得有二及產業創造一定時間的自有資本,然後三及產業才能夠成長

caraxist wrote:
c已經區隔出自己的附加價值高的產品進入西方市場


有啥呢?

caraxist wrote:
西方創新創投團隊此時就剛好卡位進來
補足他們不夠的在地化人才


創投是追求一本萬利的,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的行業,東南亞哪來的空間給創投,以前創投發達的只有美國,連歐洲都不太好,中國是這兩年市場越來越大才開始有創投的空間,創投要能發展,要有市場和金融給予投資者獲利的空間,東南亞目前不具備

東南亞還是得一步一步來,先有基礎建設再說,連基礎建設都太差,談發展太遙遠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傳統的勞力密集就是低...(恕刪)


小弟論點是根據 超級亞洲 這部紀錄片
已經出兩集了
很期待看到您對這部紀錄片的看法
radish121790488 wrote: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2...(恕刪)

"新南向"不就是"擺脫陸"
做給綠民看的假議題..
何須了解印度,了解台灣人就好,選票重要。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caraxist wrote:
小弟論點是根據 超...(恕刪)


只有大概看過第一集,在我看來就是給一般觀眾看的片子
這跟從經濟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例如:十億的勞動力是個大數字,但將十億的勞動力轉換成生產力那是需要其他很多條件的,經濟學上說的四個要素,東南亞充分具備的除了勞動力外,其他的呢?這還是書上的條件,轉換成真正發展的條件那得更細了

經濟學中,基期低的地方,發展會快(GDP增長高),但成熟經濟體增長1%的量卻高過低基期的5%甚至10%以上
印度增長10%產生的量和中國增長6%的量和美國增長3%的量誰大?
更別說增長要看付出的代價來評估,一國CPI增長10%換來GDP增長5%是好是壞呢?

中國可以這樣發展,別的國家不具備相同的條件
想發展先弄基礎建設、沒有適當的水、電、交通、……,小企業的投資沒問題,要大的投資就想太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tsaichan wrote:
所以如果認真地以為"新南向政策"是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這只是轉移焦點的一種手段好嗎!.....
商人如果天真的"信以為真",配合投資,那虧死也是自找的!.....
我覺得只是政府在警告企業,不要再西天取金了。
政府都已經為了假裝有因應措施而推出新南部政策,你還不識相地往左邊走,查水表是遲早的事唷。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radish121790488 wrote: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2...(恕刪)

跟過去會用毛澤東一樣
會用盧比一樣萬事通
radish121790488 wrote: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2年多來...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陳牧民....「人家都在做,台灣不去做,要等到什麼時候?」...(恕刪)


從小被印度人騙怕了,以我的觀察,台灣人道行差印度人很多,建議大家還是別太把重心放在印度,撈不到甚麼好處滴。
其實更多人去中國,同樣一句話,「人家都在做,台灣不去做,要等到什麼時候?」。
台灣政府對外束手無策 對內朝夕之策
台灣人民眼高手低 崇洋媚外 坐井觀天 自尋死路

我斷定20年內game over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