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派出6架 SU-30MK2戰鬥轟炸機,分成兩個編隊自不同方位對中華民國海軍特遣艦隊展開飽和攻擊。每一架SU-30MK2戰機都在60海里外各發射出4枚KH31反艦飛彈後就掉頭返航,其中有兩枚飛彈在發射不久後就失效墜入海中,其他的22枚反艦飛彈張牙舞爪地直奔目標而去。
一時之間每艘軍艦都警報大作,所有的士官兵都依照平時訓練的步驟就戰備位置。同一時間,執行獵殺基洛級潛艦任務的兩架S-70C則受到一架越南空軍SU-27的雷達鎖定威脅。
為了有效整合艦隊防空戰力,統一由紀德艦的Link-16三軍通用資料鏈分配反飛彈的目標,兩艘成功級巡防艦以艦艏的單臂發射器在一分鐘內射出了10枚標準一型防空飛彈,紀德艦上的2座雙聯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更是發射出了16枚標準二型防空飛彈。
在這一回合天價的飛彈攻守之下,標準防空飛彈共成功攔下了13枚KH31反艦飛彈,但此時剩餘的飛彈已經距離艦隊太近了,快!! 發射干擾彈發射器實施軟殺,在漫天的金屬絲和熱焰彈飛舞下,又有2枚反艦飛彈被干擾彈誤導偏移墜海。
特遣艦隊上所有的快砲、艦砲都抓狂似的對飛彈來襲方向射出了一道道彈幕,但就像二戰時美軍對上神風特攻隊一樣,效果有限,只有一枚被砲火擋下。而最後防線的8座的方陣近迫系統,炮口噴出了一段段如光束般的鈾彈,以硬殺手段擋下了5枚反艦飛彈。
拉法葉艦甲板上手拿著水喉,身穿防火衣的士兵,親眼看到反艦飛彈穿入軍艦,他在面罩裡咒罵了一聲”幹!!”的同時,轟隆!!!他被大爆炸震飛到海裡…(待續 )
剛完成飽和反艦戰術在返航途中的6架SU-30MK2戰鬥轟炸機,還在竊竊自喜之時,儀錶板上的飛彈警報器突然嗶聲大作,”My God! 哪裡來的飛彈?!” 飛行員馬上作出反制動作! 砰砰砰! 熱焰彈從機尾不停地射出,在驚慌之中有2架戰機直覺迴避而發生擦撞,折斷機翼向下墜落,飛行員彈開座艙罩安全逃生。
另有一架SU-30MK2直接被飛彈擊中,瞬間就化成了火球,飛行員當場殉職。其餘三架戰機為了保命,卯盡全力做出各種高G力的迴避動作,但要甩開飛彈的糾纏那是這麼容易的事,最後戰機氣力放盡,只有一架越南空軍SU-30MK2戰鬥轟炸機僥倖脫逃返航。
“報告指揮官! 標準一型飛彈擊落2架敵機,海劍二飛彈擊落1架敵機,另有一台逃脫!” ,發動這波飛彈攻擊的是海軍105敦睦特遣艦隊的成功艦與康定艦,他們正從新加坡方向進入南海戰區之中,越南空軍萬萬沒有料到居然有一支中華民國海軍的伏兵從後方發動奇襲。
同時,被越南反艦飛彈擊中的拉法葉艦傷得較重,引擎受損停機,火勢雖被控制,但艦身已經進水傾斜。而同樣被擊中的另一艘成功級巡防艦,各艙的水密隔離正常,甚至還能維持航行,證明了在環太平洋演習中派里級所展現的優秀抗損能力。諾克斯級的渦爐主機則完全被炸壞,現在只能靠友船以纜繩慢慢的拖往太平島…
“呼叫獵鯊流氓! 呼叫獵鯊流氓! 迅速向船艦返航,你們附近空域有敵機威脅,迅速向船艦返航” 紀德艦以無線電命令兩架S-70C立即返航。但是越南空軍的SU-27戰機,早已經鎖定了兩架反潛直升機,冷血的以空對空飛彈擊落幾乎是手無寸鐵的中華民國S-70C,機上的人員不幸全部陣亡。
少了反潛直升機的威脅,越南基洛級潛艦此時更肆無忌憚的朝向紀德艦駛去,準備從海底獵殺這艘中華民國海軍噸位最大的旗艦。此時整個中華民國海軍艦隊正亂成一團~滅火、救傷、堵漏、重新裝填彈藥….,無法專心的應付對水下的威脅。
越南的基洛潛艦已經潛伏到距離紀德艦15公里處,四枚重型線導魚雷已經裝入魚雷管內,潛艇艦長下令:”1號、2號魚雷管注水,待命發射!”, 聲波藉由海水的傳播可以穿得非常遠,這個注水的聲音在聲納員靈敏的耳朵裡是多麼的巨大啊!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越南的基洛潛艦後方5公里的海底,有一艘他的孿生兄弟正在聆聽他的一舉一動,那是一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基洛潛艦…
越南基洛潛艦先射出了兩枚重型線導魚雷,隔了15秒接著再射出二枚向紀德艦直搗而去。艦長手上的指針式碼表滴滴答答的在轉動著…4分鐘後魚雷就將進入末端音響導引階段,到時候神仙也救不了你們這些台灣人了!! 哈哈哈!!
解放軍的基洛潛艦無法坐視不管,他們向越南潛艦射出了二枚魚雷,越艦聲納員大吃一驚,哪來的魚雷!! 越南艦長立即下令從艦尾射出了干擾彈~ 干擾彈在海中不停地翻攪旋轉並冒出大量的氣泡與噪音,企圖影響解放軍魚雷的軌跡,同時越南潛艦做出了大角度的迴避動作,這使得其中三枚向台艦發射的線導魚雷像髮絲一樣的線路斷了線,引發了自爆。只有第一批發射的一枚魚雷進入末端自我導引階段,並鎖定了紀德艦!!
一條白線高速的向紀德艦的左舷衝來,這個距離已經來不及進行迴避了!! 所有的艦炮都向海面開火,試著阻擋這枚重型魚雷。就在距離紀德艦800公尺處,一股超大的水柱噴出海面,伴隨著爆炸聲讓附近的艦艇都隨之劇烈搖晃!
“我們來了! “,中華民國海龍號潛艦艦長用無線電說:”抱歉讓各位受驚嚇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