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問題不在三橫三縱,問題在沒有新三橫三縱及其他!


abcpanadol wrote:
這樣做影響太多人,
而且提高機車成本, 不提高汽車成本,
大概會被罵到臭頭, 被批到死, 下次別想選了

在屬於地方稅的牌照稅上面動手腳就可以了。只要把牌照稅改成排碳稅、油耗稅,排碳量愈高、油耗愈高的車,牌照稅就愈高,這樣就可以減少大半的汽機車了

再來強制規定大眾運輸車輛必須是純電、油電、柴電車種,這樣又可以少掉不少計程車,但還是能確保公車能跑完全程
cinnamon coffee wrote:
在屬於地方稅的牌照...(恕刪)

是說市民太為難柯市長嗎?
沒事買甚麼車嘛,買了車也不要開上路嘛
現在既然買了車,就該在稅務上多繳點
反正都是台北市民自己的問題嘛,多繳點錢也是應該的

讓大家有個暢行街道,不是是政府的事,是全台北市民的事
這樣...還需要市長嗎?

 
spotlight228 wrote:
透過三橫三縱自行車道這種交通建設來策略性引導轉化都會居民的交通習慣
這種「思維」值得高度肯定
但現在的問題是:三橫三縱的路線是有問題的
除了仁愛路沒有與捷運路線重疊且路幅夠寬很適合外
南京、信義、復興、松江新生..這幾條都是和捷運路線站點完全重疊
導致自行車與捷運反而形成某種替代關係
替代汽機車的效果則相對反而不大
並不是最適合優先施作的
真正未做而該做的路線
反而是民族、民權、民生、市民、和平...這幾條橫的
還有中華、重慶、建國、敦化、光復...這幾條縱的
還有捷運站做為轉乘節點的概念
周邊次要道路連結到捷運站規劃成自行車道網(不必像三橫三縱的那麼寬)也是應該的
另外政府在推動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上真的太沒有決心了
應該透過大幅提高燃油機車的產銷/持有/使用成本
以及因此而取得的收入來補貼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
這樣台北甚至台灣的都市環境才能真正升級!

電動機車的碳排放比燃油車還高 為什麼要推廣 ~
Juiming6995 wrote:
柯P坦承塞車是危機 ...(恕刪)


1. 根據不同交通流量與屬性,主幹道設置「棋盤式自行車路網」,次要道路設置「自行車優先道」,形成完整路網,貫穿台北市,確保全市自行車通行

根據規定,市區的車道寬度,快速道路至少需3.25公尺,主要及次要道路至少要3公尺。台北市車道現在多約3.5公尺,機慢車道則有4.5公尺,甚至6~7公尺。我上任之後,首先要檢討台北市40米以上的幹道,檢討斷面設計,藉由縮減車道路幅的方式,擠出空間,留出2米以上的自行車專用道,以不同顏色區分

↑↑↑↑↑↑↑↑↑↑↑

大家猜猜看這是誰的政見

kiss1119 wrote:
1. 根據不同交通...
大家猜猜看這是誰的政見

(恕刪)


重點不是誰的政見
而是誰有執行能力

為柯P大魄力喝采!!!

spotlight228 wrote:
重點不是誰的政見
而是誰有執行能力

為柯P大魄力喝采!!!




你從PTT 來的?

不住台北是吧蛤?

瞎扯一堆東西
我算半個自行車通勤族

但是這幾個月的天氣狀況,我都沒有騎自行車

現在外面風大雨大,實在無法把車牽出去!

對於這些日子還有辦法騎自行車通勤的人

獻上百萬分的敬意!

larry-han wrote:
我算半個自行車通勤族
但是這幾個月的天氣狀況,我都沒有騎自行車
現在外面風大雨大,實在無法把車牽出去!



更好笑的是~~~~~~

未來會看到
在下雨、寒冷的天氣
寬達六公尺,冷清使用率低的自行車專用道
在對著隔壁塞爆的車道冷笑
哈哈哈哈哈


不用等未來,
這幾天我都輕快地騎單車在大塞車車道裡的車縫中穿梭,
在路口看到同事的車,
我進公司30分鐘才看到他進辦公室~

為什麼我要在車縫中穿梭?
因為沒有單車道,
因為汽車也塞進機車道,
兩線道硬擠成3線道~
單車還能穿梭
摩托車都被擠到過不去!

期待以後有開闊的單車道~
spotlight228 wrote:
透過三橫三縱自行車...(恕刪)

問題不在這。

學外國,別弄什麼專用道,全部都由行控中心指揮燈號,有時變全面單向,有時變全面禁行,時代在進步,電影看這麼多,這都沒學會。
全市都有單車臨時專用道,有何難處?
我砲故我在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