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復興空難 證實飛機走錯方向

aowo wrote: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恕刪)


應該說是一直沒看到跑道,

沒看到, 當然走歪了, 哀
wen75 wrote:
那霸空難,我推測說維修出問題的部份,螺絲忘了鎖、沒鎖,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嚴重多了。
也就是不修還沒事,修了變成沒鎖!死更快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對全世界2000多架第三代737操作廠商所發出的檢修通告中,至少有23宗回報發現縫條止檔螺絲鬆脫的現象,其中甚至有一例已經造成油箱穿刺滲漏,因此FAA緊急將原本24日之內進行目視檢測的要求,提升到10日之內以內視鏡檢測[4][5],這是除了全面禁飛檢查之外,等級最高的檢測要求。由於並非偶發案例,因此意外可能起因於製造商的設計或製造錯誤之機率再次大增。9月2日日本國土交通省成立的事故調查委員會指出,波音公司在9年前設計新一代737客機時,把螺帽設計得比零件洞口小,如果沒有直徑較大的墊圈止住,容易造成脫落。舊型737與其他如767、777等較大型客機則因螺帽的直徑都比零件洞口的內徑還要大,因此即使忘了安裝墊圈也不致脫落[6]。

9月8日時,華航公佈該公司所屬波音737-800型機隊在經過檢查之後的結果報告,指出機隊的止檔組件中發現有多達100顆的螺帽有緊鎖扭力磅數不足的情況。由於華航所擁有之737-800機隊機齡尚短,還未到適航指令規定的檢修時間,因此大部分的相關組件都仍處於原廠出廠時的狀態,並未進行過售後拆裝[7]。根據此跡證,華航傾向將事故的成因指向負責製造客機的波音方面。而在2008年2月左右,波音方面已經傳出要修改螺帽設計的消息。

2008年7月22日,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調查認為,設計和維修都有問題:襟翼的止檔螺帽過小是波音公司設計上的缺失,考慮要求美國航空當局能對波音公司提出安全勸告,指導波音改變設計,將螺帽加大,以防止脫落。日方的調查基於在螺栓部份發現少了墊圈等3種零件,而研判維修失誤造成止檔螺帽鬆脫導致起火爆炸,但也指出,由於新設計而變小的止檔螺帽若能像舊型機種一樣大的話,即使忘記裝上墊圈也可防止檔螺帽脫落


==========================================================

真是太棒了 一次打臉三個不同國家的調查機構哩
Allen Yeh
allen_yeh wrote: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對全世界2000多架第三代737操作廠商所發出的檢修通告中,至少有23宗回報發現縫條止檔螺絲鬆脫的現象,其中甚至有一例已經造成油箱穿刺滲漏,因此FAA緊急將原本24日之內進行目視檢測的要求,提升到10日之內以內視鏡檢測[4][5],這是除了全面禁飛檢查之外,等級最高的檢測要求。由於並非偶發案例,因此意外可能起因於製造商的設計或製造錯誤之機率再次大增。9月2日日本國土交通省成立的事故調查委員會指出,波音公司在9年前設計新一代737客機時,把螺帽設計得比零件洞口小,如果沒有直徑較大的墊圈止住,容易造成脫落。舊型737與其他如767、777等較大型客機則因螺帽的直徑都比零件洞口的內徑還要大,因此即使忘了安裝墊圈也不致脫落[6]。

9月8日時,華航公佈該公司所屬波音737-800型機隊在經過檢查之後的結果報告,指出機隊的止檔組件中發現有多達100顆的螺帽有緊鎖扭力磅數不足的情況。由於華航所擁有之737-800機隊機齡尚短,還未到適航指令規定的檢修時間,因此大部分的相關組件都仍處於原廠出廠時的狀態,並未進行過售後拆裝[7]。根據此跡證,華航傾向將事故的成因指向負責製造客機的波音方面。而在2008年2月左右,波音方面已經傳出要修改螺帽設計的消息。

2008年7月22日,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調查認為,設計和維修都有問題:襟翼的止檔螺帽過小是波音公司設計上的缺失,考慮要求美國航空當局能對波音公司提出安全勸告,指導波音改變設計,將螺帽加大,以防止脫落。日方的調查基於在螺栓部份發現少了墊圈等3種零件,而研判維修失誤造成止檔螺帽鬆脫導致起火爆炸,但也指出,由於新設計而變小的止檔螺帽若能像舊型機種一樣大的話,即使忘記裝上墊圈也可防止檔螺帽脫落


==========================================================

真是太棒了 一次打臉三個不同國家的調查機構哩

我並不常全部引文佔版面,請見諒!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與評評理。
我知道這類問題,經常引來航空、空軍 業內人士來討論。(很多是辯護、緩頰)

我只作過機械維修數年,認識2個作過飛機維修的同事,或許我不如上述人專業。

這是你所加色的2段,
"至少有23宗回報發現縫條止檔螺絲鬆脫的現象,其中甚至有一例已經造成油箱穿刺滲"

"由於華航所擁有之737-800機隊機齡尚短,還未到適航指令規定的檢修時間,因此大部分的相關組件都仍處於原廠出廠時的狀態,並未進行過售後拆裝"

大家不要討論這對波音公司是如何名譽抹黑,我們就純就事論事。
(還好你沒遇到波音公司上班的,網上人才很多,話不要亂講)
以下圖片擷取自FAA調查報告的動畫,google查downstop assembly第一個就是。(畢竟這是很專有的名詞,該條目被排第一也不奇怪了)

事故調查報告結論推測下止擋脫落之原因是:
華航於事故發生前一個半月,依該型機製造廠(波音公司)發佈之服務信函,執行下止擋組件預防螺帽鬆脫之維修作業時,螺帽側之墊片掉落造成下止擋組件由軌道脫落。

說不定這裡有人曾經親身對這個downstop assembly有檢修的經驗。
魔鬼就藏在細節裡,沒有Washer墊片,如何鎖上?
沒錯,螺帽歪一邊的話,可以卡在較大的洞上而鎖上。
washer墊片並不是掉出來的,而是本來就沒裝上,因為油箱掉落的整根螺絲左邊螺帽還在。
但是washer以外的downstop等零件,是非常精密的(網上還有更詳細的尺吋資料),還有sleeve套管,光sleeve就讓你螺絲歪不了。
而且downstop上還有導溝,天啊,重重保護下,要讓螺帽歪一邊的方式卡在大洞口邊鎖上,幾乎是不可能
,不論右邊或是左邊,一邊去固定,另一邊用扳手去轉緊。

結果就是左邊螺帽會被螺紋吃進downstop的洞中,根本是鎖不上的。

所以根據長年以來,應對客戶跟機械設備商保固期內的說謊大賽經驗。
推測這個downstop assembly是被華航在維修時,拆下組立上去後,忘了鎖。
推說沒放進washer或鎖不夠緊,只是避重就輕的說法。國內媒體也就這樣輕描淡寫。
想說washer不重要,很多人平時也會忘了加。


高科技機台,重要螺帽鎖完,經常有加個漆線,要說人家鬆脫,自己也加個漆線證明你有鎖好吧。
鎖螺絲作業多的時候,要按順序、作表格check或擺標誌物,防呆避免忘記
(不過是鎖個螺絲,手邊在作的,怎麼會忘記,很呆對吧,所以才叫防呆
就是有人會忘記,我本身工作沒幾年,就遇到太多次了。)
華航身為最高標準的航空機械維修作業,上述幾點,所有人員有在遵守嗎?
因為washer掉落或沒加,一般大眾認知是平常的事。
大眾不清楚,這個組件裡的washer形同螺帽,沒螺帽鎖的時候就會發現吧。
跟鎖不夠緊,容易鬆脫,是很大很大的不同,後者把責任部份推給機體振動,設計不良。

FAA請華航預防鬆脫作業,華航竟然是這樣讓他鬆脫的嗎?荒謬
那霸航空奇蹟,是所幸有嚴格篩選錄用的空姐,才有這樣超水準的表現。
華航四年大限,不是不到,時候未到而已。

還有航空模範生,新加坡國恥(人口比例,相當於台灣死亡人數350人),這帳還沒算在台灣瞎子廢物般的塔台(抱女人,吃東西有聽過)身上。

新航開除了所有機師,台灣塔台呢?當然難以懲處,懲處就代表有過失,在法院就要負擔部份比例責任賠償了。

如果中菲事件,台灣人躲在船機引擎旁,一人被子彈打死,感到憤恨的話。
想想新加坡死那麼多人,是如何憤恨。

新加坡賠你機場設施就算了,你還想抓新航機師判刑啊?

我只知道"民用航空法" 的"總則"內文定義的很清楚:" 機長...略...,於飛航時指揮並負航空器作業及安全飛航之則"。台灣也是依循國際民航規範的,除了飛航管制機構指揮外,機長權力最大,他依當時狀況決斷一切。

如 果 "專責專職"的飛安會最終報告出來,是飛航組員過失,拜託事情回歸專業,該檢討飛航人員就要檢討,這也是失事調查的最重要意義,必免事件再發生。

對事不對人,針對問題改善缺失,並非對人不對事,如果流於情緒鄉愿,要讓事件再次重演?

oyhwcaak wrote:
對事不對人,針對問題改善缺失,並非對人不對事

當事情總是那些人在發生,當那些人代表某個體制時。
歸納起來,你就要注意那些人跟體制了。體制不改革,調查責任對自己就是輕輕放下,這是天性,最好的辦法就是糾責開除,也就是棒子加蘿蔔

像台灣空服員就很優秀,那霸空難就是證明。

我相信飛安會說的實事,機師有問題,連跑道都看不見的機師,機師就是錯了。
部份事實,就是謊言,舉例:
就像只指責我打他一巴掌的事實,確實是事實。
但是他剛剛給我襲胸,也是事實,只是沒有人看見。

不信任,是因為前科累累,就像GMP食品安全
包括我說的,謊稱沒有申請跑道、那霸空難維修、新航空難判例。

新航空難,台灣報告把所有責任百分之一百的給了新航。
車禍都經常有責任比,負擔個1~2成,總有個交代吧。

塔台完全無責,那塔台的作用何在,塔台是飛機的第二雙眼。
塔天有眾多人員,設備,在天候極端不佳時,是否所有人員都動起來(還是一邊吃東西?)
分分秒秒,盯著各項資訊,隨時給予飛機各種資訊。

以開車來說好了,一邊講電話,聽廣播,也是可以開車不違法。
但是當當車速快,車子多,山區路況九彎十八拐,或是起霧時

我心中就有個塔台來輔助我了。
首先我會關掉廣播,全神貫注,不想其他事。
才能將我十數年在腦中的開車經驗,反映在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作最佳的反應。

塔台經常都是無責,畢竟亡者死人是不會說話,也無從串供,比較吃虧。
wen75 wrote:
當事情總是那些人在發...(恕刪)

新航是SQ-006機組員自己就看錯跑道了,
又要怪到塔台是怎樣?
這個是還有飛機所屬製造國的NTSB也有來協同調查,
你以為調查報告就只有飛安會在定調嗎?


另外,GE-222這件事,
你要不要連TSB、BEA的協同調查也不要信?
台灣人一直以"死者為大的心態"最讓人討厭了。
wen75 wrote:
當事情總是那些人在發生,當那些人代表某個體制時。
歸納起來,你就要注意那些人跟體制了。體制不改革,調查責任對自己就是輕輕放下,這是天性,最好的辦法就是糾責開除,也就是棒子加蘿蔔
...(恕刪)


請問你知不知道每一起飛航事故由誰負責主導調查,以及誰有權一起共同調查,這都是有規定的!
如果你覺得這個體制不對,那麻煩您建議一下怎麼改好嗎??讓大聽聽你的高見!!

另外針對我前面的問題...請不要跳過好嗎??一起討論嘛!!

能不能說說,國內外有哪一起空難事件在調查報告沒出來之前就完整公佈黑盒子的內容??
國際民航作業有一定的標準,飛安會的組織架構職權也跟隨國際走,鑑定搞鬼是瀆職的,飛安會成立至今都很公正的運行。

空難事件發生大家都難過,凡事出必有因,空難通常是很多原因湊成的,如果最終調查結果飛航機組人員要負最大責任,拜託請對事不對人,空難事件調查本來用意就不是要究責,而是找出事因避免重演。

歷史上有許多空難是因飛航機組人員過失造成,之前發生韓航降落出包不就是飛航機組人員的過失嘛,人都有可能犯錯的,這並非所謂將過錯全推給飛行員,這是針對事件檢討。

飛航作業是高度專業性的,如果不尊重專業,無視事件真相而單方面認為調查報告是相關單位有意脫罪,以卸責給飛航機組人員。這種心態只會扭曲專業,甚至流於民粹,泛政治的操控。 假若 飛航機組人員有過失,確實的針對問題改善以免事件重演才是辦法。而不是口水炒作鄉愿一下,掩蓋真正問題,等悲劇再度發生時,大家再來搞一次?
wen75 wrote:
新航空難,台灣報告把所有責任百分之一百的給了新航。
車禍都經常有責任比,負擔個1~2成,總有個交代吧。...(恕刪)


針對新航空難,台灣真的沒被檢討嗎??

http://youtu.be/IH_AGlKeFT0?t=38m45s

勇於檢討,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pan6282 wrote:
針對新航空難,台灣真...(恕刪)

其實不只被檢討,
差點還被拒絕飛入台灣領空…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