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前面有人提到助念要"收據"就有所不滿,我是不懂人家要個"收據"是會讓你少幾塊肉啊?
tjptw wrote:
至於前面有人提到助念要"收據"就有所不滿,我是不懂人家要個"收據"是會讓你少幾塊肉啊?
...(恕刪)
如果不僅是要收據,連你的信徒往生了,隔年還來打電話來問要不要繳保費你覺得如何?
還是太多BU所以沒有辦法確認客戶的狀況?
不過站在商業角度來看也不是不能理解嘛,
大客戶當然是要時時update客戶狀況和資料,
小客戶一定是轉給新手或是比較小的BU去管理,難免出錯和沒有常時更新客戶資料也是合理的,
我懂!!
猴子果果 wrote:他們一個都會的會員少說數十萬眾,經常性活動的也至少數千人,你叫他們去哪裡開會、聚會?跟學校借嗎?跟音樂廳借嗎?那又會排擠掉多少需要空間的人士?他們有能力自己蓋就沒啥好批評的。捐款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又沒人拿槍抵著你捐,不爽就捐別人啊,為何看到他們捐款多就眼紅呢?那就是慈濟的號召力夠,公信力夠,我們因該祝福而非眼紅。我是沒捐慈濟都捐聯合勸募啦,他們還有一種"行政捐"就是將錢捐給組織運作(包含薪資)而非直接捐給受益人。就是要讓社福團體能有經費維持運作。任何組織要把事情做得好,要有人做事,要有地方聚會,要有組織運作,才能做得好。慈濟只不過是把這些事運作的很好的團體,自然能號召更多人投入,而這種成就,是不應該被苛責的。想想台灣早期受過多少國外各種組織的援助,特別是宗教組織。我們台灣人別小鼻子小眼睛,老外能做到無私奉獻,我們去幫外國困苦區域就要受到責難。這種觀點是文明的後退。
這只能說 無風不起浪...(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