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是沒有創新能力而是沒創新失敗的本錢因為台灣經濟已經老化低毛利產業是輸不起只要錯一次馬上就輸掉拼了一生或三代的事業台灣有幾個大企業有本錢讓底下的人拼高利潤高風險的創新一個輸不起的國家有什麼本錢讓年輕人去衝大陸跟台灣最大的不同是有本錢輸也必需找錢輸讓國力快速提升所以敢灑錢讓年青人去拼有本事就別呆在窮的只剩錢的台灣當憤青不去大陸還有歐美日新加坡
i♥堂 wrote:阿 里 巴 巴 的 ...(恕刪) 肯把權力下放給年輕人,馬雲就已經打敗台灣所有企業家了。就連王永慶,郭台銘都無此魄力。現在大陸中生代企業家的遠見和魄力早已在台灣那些企業大老之上。那些台灣什麼經營之神,##教父,##大王只是三十年前時勢造出來的英雄,台灣把他們吹的跟偶像一樣,是滿無聊了。建議大家多看看馬雲的語錄
mbljeff wrote:台灣不是沒有創新能力...(恕刪) 其實新加坡又何來本錢了。淘寶能做出來,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給大家看一篇大陸的老新聞,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大陸的2000年的時候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這次事件我也很榮幸的觀察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幸虧新浪網還保留下來了原始的記錄,大家可以看看當年的大陸人是怎麼看待網絡生存的。放到現在這當然都不是問題拉,大家可以很開心的“宅”在家裏,可是在發文時期是2000年,僅僅72個小時不出門,就造成了巨大的困難,而且這次測試引起巨大的爭議,大家可以看看大陸的網購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提取幾個:在中國,網上購物從下訂單到收到貨物實際上需要多長時間?恐怕沒多少人能夠說清楚。 上海某記者曾嘗試著在 網上購壹瓶“六神丸”。從晚上7時15分下完訂單,到第二天下午1時,這位記者仍沒有收到所購的六神丸。而據這位記者 透露,從所選購藥品的商店胡慶余堂到他上網的地方僅有15分鐘步行的距離。…… 網上購物的時間究竟耗在了什麽地方?壹家準備在中國專門從事網絡服務的某外資公司總經理認為,“他們之所以慢 ,是因為時間都消耗在銀行認證及劃賬的環節上了”。Superrain的遭遇壹定程度上驗證了這個觀點:他去招商銀行 的主頁查,發現錢早就劃出,可在“8848”的狀態仍然是貨款未到。可以看出,從銀行到商家的流通渠道不暢成為制約整 個網上購物速度的瓶頸----------大家可以看就知道癥結在哪裏了,淘寶網後來怎麼解決的呢?沒錯,就是支付寶系統。當然這也是有賴於中國銀行信息化的提高,最終才開始了第三方支付,而臺灣居然第三方支付才剛剛開始“不賺錢,維持它幹嘛?” 網站經營者有的見好就收,有的賠錢賺咬喝 與網民普遍的不滿相映成趣的是網上購物經營者的慘淡經營。壹部分經營者采取了“打遊擊”的策略,見好就收。專 為“網絡生存測試”活動特設的網站廣州CHINAWILL壹俟活動結束即告撤退。8848網站的負責人也說,網上食品 超市“如果不賺錢,我們還維持它幹什麽”?-------------------可見,網站必須盈利,淘寶網最終還是解決了這個盈利的問題,這次網絡生存試驗在2000年,而EBAY很早就進入中國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網站必須盈利,所以不能以“二手交易”爲主,而是應當把網站打造爲真正的職業平臺,來淘寶賣東西的不是個人,而應該是商家其中頗爲亮點的是這個網友的評論:對於現在中國網絡非常憂慮 72小時網絡生存實驗剛剛嘗試。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京滬穗來說,從網上購買人類最必需的食品都非常困難,更何況 其他城市的網上生存了。中國的網絡發展再也不能搞花架子了,好好學學臺灣日本及發達國的網上購物是怎樣搞的。(info)看看吧,14年前,臺灣可是大陸的網購業偶像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實際上大陸網友和其他地方一樣,否定居多,反映了保守的心態,可是真理始終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只有一個網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有感於72小時網絡生存 親愛的主編: 很慶幸在網上看到72小時網絡測試。 雖然我國的網上購物才剛剛起步,但總比沒有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非常感謝妳們對中國網絡事業的貢獻----第壹個敢吃螃蟹的人。 我相信此舉至少將中國的網上購物的發展縮短了壹年時間,但也暴露了壹個問題:那就是我國金融服務的極端落後,尤其是信用服務。如果金融信用服務發達,消費者當然願意坐在家裏消費,相應的商家也不會放棄如此可觀的市場,當然信用消費單靠金融機構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很多相關領域的配合。需要有壹個健全的社會制度,壹種科學嚴謹的社會體制來加以配合,這需要壹大批社會系統學家去為之奮鬥。我和妳們壹樣,期盼著這壹天的早日到來! 網友荒原------------------我很懷疑這個在2000年就留言的荒原的網友,難道就是馬雲?水云 wrote:是啊統一 化學 布丁...(恕刪)
我待過的公司,公司產品幾乎都是老闆在主導的,也確實沒錯,台灣老闆都自認為自己最行!所以產品經常都是亂七八糟的!待過一家做滑鼠的,老闆在會議室展出3隻滑鼠要大家選,其中1隻是老闆設計的(一開始沒人知道這事),老闆自信滿滿的以為自己的會被選上,爆笑的是一開始找進來的5.6人居然沒人選他做的,不甘心又找3.4人進來選,只有1人選他做的.....上一家公司做某種穿著用品,公司設計上都是採多色且帶螢光色的顏色,我一開始覺得很奇怪,這東西應該顏色頂多主要3種就夠了,居然還有5.6種以上的,而且還帶螢光(螢光紅,螢光綠....),走在路上根本沒看到有人穿過,剛好問到一位設計的,他也說只要是公司設計的都知道這問題,他們也認為太花,但是是老闆要這樣設計的,他們也沒辦法,我問賣得好嗎?他說不好,只有代理國外的賣的還可以......有時候在想,公司經營不好是誰的錯?公司經營方式都是老闆一把抓,底下的人都是照老闆說法去做的,結果經營不好不怪老闆怪誰啊!
沉默的企鹅 wrote:過去十幾年我還挺爲臺灣人可惜的,實際上臺灣和西方接軌的比較多,佔有同文同種的大便宜,我原本以爲臺灣人會主導大陸的科技屆,至少應該主導一部分,現在看來,反倒是臺灣的餐飲業在大陸有聲有色。...(恕刪) 你確定台灣人在大陸可以經營網路業?以我初淺的印象,台灣人要經營事業一定要跟大陸人合資,以軟體業這種純智財權的事業,跟大陸人合資根本是引狼入室,不要跟我說大陸人都是謙謙君子。
凸歸台灣 wrote:你確定台灣人在大陸可以經營網路業?以我初淺的印象,台灣人要經營事業一定要跟大陸人合資,以軟體業這種純智財權的事業,跟大陸人合資根本是引狼入室,不要跟我說大陸人都是謙謙君子。..(恕刪) 其實跟大陸人合資不見得比跟台灣人合資危險台灣人加更不是善男信女很多台商在大陸不是被大陸人騙的而是被台灣自己人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