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表:記者張軒哲
溺水救援時間表
7:43pm,地下道積水15公分,警示燈自動亮起,陳女疑未見警示訊息仍進入地下室
7:45pm,警方接獲大甲區公所通報地下道積水
7:48pm,陳女報案
7:51pm,警員到場拉起封鎖線
7:54pm,警方去電陳女,陳女稱仍受困,大甲派出所再度確認已通知消防隊
7:58pm,大甲消防分隊8人抵達現場潛水救援
8:09pm,救出2名小孩
8:35pm,吊車吊起陳女座車,陳女送醫
5:45am,陳女不治
moblemoble wrote:
2.縱使已經破窗、在於接獲救援通知、難道沒有攜帶潛水設備?如果有、為何不將呼吸器交予婦人暫且延長保命?
...(恕刪)
有潛水設備 你可以回去看新聞 但........
樓主,你當是在墾丁浮潛嗎
在都是泥水的狀況下有幾個問題
1.潛水員如何準確的把呼吸器放入
2.潛水員如何教導該名婦人使用 你不會以為那種狀況下婦人還有時間聽你解說吧 更何況是看不到人的泥水
你不會以為潛水員的呼吸器都是全罩式的吧
3.你除了要教她如何吸空氣以外 你還要教她如何停止吸泥水
拜託 這是災難現場而不是電影或是潛水訓練
如果這是海洋的話 潛水員還可以硬塞跟硬摀住口鼻 但是問題事發現場在車內
更不用說淺水區的話 消防隊潛水設備更簡陋 只有呼吸管而已
Mirage-Ulysses wrote:
該車型車窗完全密閉,空調也調車內循環狀態下,
水大代會由哪侵入到內部?大概多久時間會有多少容量?...(恕刪)
......車內循環並不表示車子完全跟外界隔離 車子不是太空艙
依舊有通氣孔來做換氣 否則你人早就窒息而死
台灣曾經有則新聞 某牌汽車由於換氣孔膠皮年久硬化 造成該車於空調開啟時幾乎成了隔絕空間
結果該車車主於車上開冷氣睡覺時窒息而死
(當然 照慣例 台灣交通部沒有發函要求該車廠對旗下汽車總體檢)
這新聞不知還有多少人有印象
而且車門只要沒有氣密封條 水就會由車門入侵
根據新聞 消防隊抵達時 車內積水已經到達車頂 這台MUCH氣密比你想的要濫很多
(就MUCH而已 你希望它氣密能有多好)
靈魂守衛 wrote:
......車內循環並不表示車子完全跟外界隔離 車子不是太空艙
依舊有通氣孔來做換氣 否則你人早就窒息而死
我當然知道會進水,所以才問每一秒鐘的流量有多少。一分鐘流量有多少。
整個車內空間有多大,大概幾分幾秒會進水滿怖整車!這才是我發問所想要的解答!
您有解答嗎?
另新的資訊就是,一開始有好幾分鐘的時間可以逃生。
這時為什麼不逃生?是因為什麼因果關係,或許車門完全被鎖住,所以她們想逃也逃不出?(有各種原因 我需要最接近事實的原因 因我也很想懂問題出在哪)
而真的遇到這樣的狀況, 最完美的自救 救小朋友的方式又是何種模式?
(還必須考慮到婦人本身的能力,及有小朋友而產生出來的種種狀態或壓力,還有手邊的現有工具。)
我需要的是幾乎能完全猜測出來與當時狀況八九不離十的最完美推論 及最完美的逃生方式。謝謝。您能給我這部份解答嗎。
靈魂守衛 wrote:
根據新聞 消防隊抵達時 車內積水已經到達車頂 這台MUCH氣密比你想的要濫很多
昨天我看了十幾個新聞的說法,再對照共同處,先將共同的當成是事實。
再參照網友政府方,家屬方的各式說法,大概又是幾十則論點!
到現在也只能大致確定五成左右的當時各種狀態‧‧‧
大大您看的這新聞說法根本也與當時事實不同‧‧‧您又拿出來講給我聽?
它是車頭朝下,車尾朝上吧,不是像救生圈一樣的飄浮在水面上。
(當然我也沒在現場,只能盡量看很多新資訊 來想像現場的狀況)
我在現場的話,早拿東西把路擋起來了。(看實景圖地下道旁的住家也不少阿。)(我常在路上撿一大堆東東就是怕有騎士摔到沒命,所以以我雞婆又想太多的個性看見這種情況應該有百分百的機率會去擋路。但或許不會,因為從沒想過有人還會往裡面開!就算水積的不深,也是非常容易拋錨。何苦往裡面開呢?)
又看那地下道黃色告示牌,當地人又怎麼會不曉得這邊一定是會淹水。又何苦往裡開?(水淹不深也不應該再進入了吧)(多數車款遇不深積水就會拋錨,上次那輛T開頭的車整台車被水淹還能開,那是特例。)
(至於有網友提到 市區 鬧區 要過鐵軌惟一就這選擇而已,市長又說之前就要蓋陸橋,是當地居民不願意‧‧‧這問題的一切來龍去脈又是? 為什麼不蓋陸橋?) <==我需要最完美的解答 這才是我發問的重點!不是要意側 我要的是最真實的解答
(也必須先知道有人受困的前提下)又第一時間我在現場(公部門未到 先爭取時間)(先確認水裡沒電) 應該就是衣服脫了,去附近五金行或店家 拿條一夠粗的繩子,游去綁住車子,再回游到可施力點的路面上,看是要我自己一個人拉,或是要找人跟我一起拉,都都有可行的機率!
(我沒四處骨折之前,最常做的工作就是常推一千多公斤的東東,車藉水為浮,理論上就我一個人是有機會拉回來的。) (當然我也是希望可以成功,不然有什麼事,到時我會被家屬告死‧‧‧)(視當下的環境先計算成功機率多大,機率不大的話,我就放棄。)(但目前我四處骨折,頂多只有三成力量,功力全廢,我也沒信心憑一己之力可以拉回來。)
至於小朋友能被救出,婦人無法,據說是腳被安全帶纏住。
試問當今天下水性最好的人,敢進入車內去替她割斷安全帶?
一定一起被抓著(這是人類本能),一起喪命。(在海上或開放的泳池都會被抓著一起滅頂了,在車內,逃得了嗎?)
帶潛水設備的一說‧‧‧我是不知道消防隊出勤就一定都會帶?(打火時也帶這設備?)
還是因為任務不同再選擇帶的工具?
誰能想到說一個地下道竟然會造成溺斃事件?
再回消防隊去拿器具,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黑暗中「媽媽的手一直推我們」
「媽媽的手一直在後面推我們」,誤闖積水地下道慘遭滅頂的婦人陳瑞琴,搶救過程不顧自己安危,黑暗中用力推著一雙兒女,頻催「趕快爬高、趕快出去」,真情令人動容。
陳瑞琴擔任會計,結婚十多年,育有一對十及八歲的兒女,平時都由丈夫接送放學。前天丈夫赴大陸出差,她載兩個小孩和公公吃晚餐,晚上七點多冒著大雨回家,沒想遭遇意外。
「大水快淹到鼻子,快不能呼吸!」女兒回憶事發經過說,消防隊員打破車窗時,水不停灌入車內,隊員拉著她與弟弟逃出時,「感覺媽媽的手也在後面狂推」。
女兒難過地表示,當時媽媽也直喊「快要不能呼吸」,卻一再要他們「趕快爬高、趕快出去」,她與弟弟爬出後,媽媽卻爬不出來陷在車裡。
第一個下水救人的大甲消防分隊長蕭一平說,當時車在水中載浮載沉,前面半截倒栽在水裡,僅露出車尾;他游近車尾,看到小朋友驚恐地猛拍車窗大喊:「救命呀,救我們!」但沒聽到媽媽聲音。
他擊破後擋風車窗,和同仁合力拉出兩個小孩,哭到抖個不停的小孩不忘說:「還有媽媽在裡面。」他在黑暗的車裡撈,「拉到軟軟感覺像手的東西」,但怎麼拉就是拉不出來,後來才知陳女高跟鞋疑被安全帶纏住。
陳女丈夫昨搭機趕回住家,受到驚嚇的兒女看到爸爸出現,放聲大哭。
>歐黃培輝則緊緊抱著兒女,拍著他們的背安撫:「沒關係,還有爸爸照顧你們。」
不打破車窗我看3個都沒命吧
這樣也能吵?
外行領導內行?
gilin wrote:
救小孩時媽媽還可以幫...(恕刪)
大水快淹到鼻子,快不能呼吸!」女兒回憶事發經過說,消防隊員打破車窗時,水不停灌入車內,隊員拉著她與弟弟逃出時,「感覺媽媽的手也在後面狂推」。
女兒難過地表示,當時媽媽也直喊「快要不能呼吸」,卻一再要他們「趕快爬高、趕快出去」,她與弟弟爬出後,媽媽卻爬不出來陷在車裡。
第一個下水救人的大甲消防分隊長蕭一平說,當時車在水中載浮載沉,前面半截倒栽在水裡,僅露出車尾;他游近車尾,看到小朋友驚恐地猛拍車窗大喊:「救命呀,救我們!」但沒聽到媽媽聲音。
他擊破後擋風車窗,和同仁合力拉出兩個小孩,哭到抖個不停的小孩不忘說:「還有媽媽在裡面。」他在黑暗的車裡撈,「拉到軟軟感覺像手的東西」,但怎麼拉就是拉不出來,後來才知陳女高跟鞋疑被安全帶纏住。
看新聞當然知道安全帶卡住..但當時母親早已滅頂..伸手入水無法拉起..消防員當然知道可能卡住..但被啥卡住..要請消防員回家看新聞再來嗎..前座人員受困.狀況不明.車門無法開啟..請問不打破側窗..要怎麼進行下一步救援??重點就是人被卡住...如果人沒被卡住..就算車子下沉..人如果能拉出來..短時間溺水..做CPR還是救的回來
用結果來回推.怎麼做都有人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