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er wrote:
先不用說到的德國 可...(恕刪)
新加坡電力來源結構
新加坡電力來源主要靠馬來西亞和印尼4條管道輸送天然氣,再送往發電廠發電。去年這占總發電量的79%,另19%是燃油發電,3%是其它來源如可再生能源。
個人認為新加坡向馬來西亞和印尼購買天然氣發電,與德義向法國買核電一樣,是地緣環境下的選擇;並不是因為反對核能。
目前民生電價 約 NTD 5.3
不蓋的原因,就是單純的風險控管,畢竟面積大概只有2.5個台北市。
新加坡:核能是無可避免的替代能源
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核能辯論應與時俱進
節錄
相對于太陽能、風力發電,核能確實存在一定風險。可是,對於風險的評估,也不應脫離現實。現實是,從成本效應考量,核能確實比其他潔淨能源低廉,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國家在評估其風險後,依然繼續使用。歐美發達國家面對民間強大的反核聲浪,可是依然沒有終止使用核能。德國反核勢力比較強,自2001年相繼關閉國內所有核機組,可是卻仍然得依賴從法國輸入核能,才能保障經濟與民生用電所需。
反諷之處在於,核能對生態環境的保育的影響也並非全然是負面。近幾年各地極端天候造成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說明全球暖化的威脅已經逼近臨界點。如果人類繼續依靠化石燃料,不斷向大氣排放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來驅動經濟,最終將導致自然界的反撲而迎來文明的毀滅。
相對於核能的潛在威脅,燃燒石油和煤炭所取得的能源,正在無時不刻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換句話說,在還沒有解決有效的潔淨替代能源之前,輕言廢核未必是明智之舉。
核能技術本身還在不斷完善,目前使用的第三代技術,安全係數已經大為提高。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已經就第四代核電站堆型的技術方向形成共識,計畫在2030年以前,開發第四代核電站的新堆型。第四代的特點在於經濟性與安全性更高,核廢料產生量小,並能防止核擴散。此外,科學界也不斷在探索提升核廢料處理效率,同時降低其環境風險的方法。因此,關於核能存廢的討論,必須留意這方面的發展,才能避免以偏概全。新加坡雖然暫時不考慮建造核電站,本區域其他國家卻在積極探討,國人因而有必要在這方面累積知識,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