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反核或擁核者,支持你信念的認定基礎為何? 是否能有強有力的事實基礎能夠說服我支持或反對核電?

kantinger wrote:
先不用說到的德國 可...(恕刪)




新加坡電力來源結構

新加坡電力來源主要靠馬來西亞和印尼4條管道輸送天然氣,再送往發電廠發電。去年這占總發電量的79%,另19%是燃油發電,3%是其它來源如可再生能源。


個人認為新加坡向馬來西亞和印尼購買天然氣發電,與德義向法國買核電一樣,是地緣環境下的選擇;並不是因為反對核能。

目前民生電價 約 NTD 5.3

不蓋的原因,就是單純的風險控管,畢竟面積大概只有2.5個台北市。




新加坡:核能是無可避免的替代能源

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核能辯論應與時俱進

節錄

相對于太陽能、風力發電,核能確實存在一定風險。可是,對於風險的評估,也不應脫離現實。現實是,從成本效應考量,核能確實比其他潔淨能源低廉,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國家在評估其風險後,依然繼續使用。歐美發達國家面對民間強大的反核聲浪,可是依然沒有終止使用核能。德國反核勢力比較強,自2001年相繼關閉國內所有核機組,可是卻仍然得依賴從法國輸入核能,才能保障經濟與民生用電所需。
 
 反諷之處在於,核能對生態環境的保育的影響也並非全然是負面。近幾年各地極端天候造成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說明全球暖化的威脅已經逼近臨界點。如果人類繼續依靠化石燃料,不斷向大氣排放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來驅動經濟,最終將導致自然界的反撲而迎來文明的毀滅。

相對於核能的潛在威脅,燃燒石油和煤炭所取得的能源,正在無時不刻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換句話說,在還沒有解決有效的潔淨替代能源之前,輕言廢核未必是明智之舉。
 
 核能技術本身還在不斷完善,目前使用的第三代技術,安全係數已經大為提高。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已經就第四代核電站堆型的技術方向形成共識,計畫在2030年以前,開發第四代核電站的新堆型。第四代的特點在於經濟性與安全性更高,核廢料產生量小,並能防止核擴散。此外,科學界也不斷在探索提升核廢料處理效率,同時降低其環境風險的方法。因此,關於核能存廢的討論,必須留意這方面的發展,才能避免以偏概全。新加坡雖然暫時不考慮建造核電站,本區域其他國家卻在積極探討,國人因而有必要在這方面累積知識,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one day in the future 決定核電應用是否可行
不蓋的原因,就是單純的風險控管,畢竟面積大概只有2.5個台北市。

什麼時候台灣人才能有這種待遇?

kantinger wrote:
one day in...(恕刪)


跟對岸牽電就可以啦
>ZZZ ing wrote:
核能發電,本來以人類現有技術來說,就不該大量商業應用於生活中,我們已經錯了幾十年了,根本沒理由繼續錯下去,或是把"用核電"當成理所當然,廢它還得"找替代方案"?

這實在是爛到有剩的邏輯! 殺人本來就是錯的,要你不殺某個人,你要我找另一人給你殺,才可以不殺某人,這不荒唐嗎?

把要不要的邏輯變成道德,再變成自然法,這只能用異常來形容了。

我不喜歡吃肥豬肉。

我能不能把「討厭肥豬肉」無限擴張變成吃肥豬肉等於屠殺六百萬猶太人

抱歉,我想不出任何論證。

但是我相信反核的人可以想出來。他們真是異常的聰明啊。

到了這個程度,再講理也沒用了。

還有我早就說過。天底下除了核能供應商,沒有人是「擁核」的。

我不會白痴到連夜市裡的地攤發電機也要他換成核能發電。

如果反核的那些天才能給我發明一個又便宜、又乾淨、又穩定的電源,我隨時可以扔掉核電。

是他們只長了一張嘴,我才只能接受核電。
發了這篇文,原來希望能了解站在我對立面的想法、大家能否有所交集以及有更理性的辯論。

我覺得自己還是太過一廂情願。


如同贊成核能網友所說的一句話 "沒有人是真正的擁核派";大家都是針對目前所有的條件下在做選擇,除了數據的誤用(我想資訊不透明的問題較大,這點政府要負完全責任),大家說的客觀事實也都沒錯。


持反對核能的,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會害怕是一定的。相對贊成核能的,則是以目前現實情況,例如暖化議題造成眼前的災害以及電價問題(畢竟大家過日子都得花錢)。所以大家所在意的重點沒有交集。


我也會擔心核電發生如同福島的狀況,我想反核人士對於暖化及空污也不至於都沒有感覺。



但目前的狀況,我們不可能所有的發電方式都不要。要吹冷氣、手機要充電、晚上要看肥皂劇、查資料要上網、店面燈也得開得夠亮,不夠亮經過的人會不會覺得你倒了? 7-11 現在還強調他們幾點過後會關掉一些燈嗎?


我們目前只能二選一。不是核能,就是火力水力等;太陽能風力短期還是無法取代上述主要發電方式。



只能說,大家對於風險因為不同的判斷做出不同的選擇。




不過我得說一句。拜託那些站在肥皂箱演講的人,敘述完理念後,請不要在最後說那一句 "我是人,我反核!"


用這種二分法的言論,只會造成分化;這世界不是除了科學小飛俠以外,其他就全部都是惡魔黨。








所有的反核 我都只知道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場想事情
難道廢核是百利而無一害?
請反核人士在分析事情時
不要只講有利的部份
廢核總有缺點吧
如果後果是大家所能承受
那就公投決定

不是會抗議,會上報上媒體,會比較大聲就贏
好像你們的聲音是多數人的聲音
反駁廢核電價會漲,你們說是放X
所以哪個反核團體敢劃押簽字,廢核絕對沒有影響?
WORX wrote:
我想資訊不透明的問題較大,這點政府要負完全責任

台電永遠不可能誠實。

但是我可以信任台電的說謊。

這樣講好了。台電有水力、火力、核能三種電廠,還有些雜七雜八的,還要買民營的電力。

所以我可以說水力和火力發電都有污染。台電絕對不敢說。

台電要是用打壓水火去營救核能,就等於是左手打右臉耳光,右手用刀砍自己的脖子。

台電只會說他的電廠都符合標準。

最不能信任的是反核的。

因為他們口口聲聲不要污染,對事實上的非核能污染卻視若無睹。

所以他們說謊。而且他們背叛自己的「理念」。雖然我看不起他們的理念,但是真的殺了理念還在屍體上尿尿的是他們不是我。
新加坡一直有計畫蓋核電廠,也有投資培養核能人才,只是還沒動工.因為現在商用核子反應爐,規模和發電量太大,佔新加坡發電比重高達1/6,新加坡擔心若是核電廠停機的電力缺口,會造成全國電力不穩.
因此新加坡希望蓋小型核子反應爐,分散停機的風險. 但現在小型核子反應爐都是軍用等級,給核子動力潛艇和航空母艦使用,歐,美,中,俄...核子先進國家嚴格管制軍用技術外流.
所以新加坡希望未來若能取得這種小型反應爐的技術後,再導入核能發電.

影響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有地理位置,市場大小,勞工工資,勞力資源,教育程度,能源價格,原物料,政治穩定,行政效率,關賦稅制度,土地成本,語言文化...

雖然新加坡目前使用天然氣電價高些,國民所得高,薪資高,房價高,通膨高....這些是經濟發展,投資的劣勢.
但新加坡有其他的優勢來提升競爭力,以補足這些不足.

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南口轉口港,重要的戰略據點.緊鄰東南亞國協和印度,有10億人口的市場,過去曾為英國殖民地,高度國際化,官方語言又是英文,吸引了外商投資. 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新加坡的教育程度高,政治穩定,行政效率超高,在東南亞國協中最富足繁榮,這也是最大的競爭力.
馬來西亞,印尼豐沛的原物料也能就近供應新加坡.
服務業有50%是外國勞工.
曹興誠改當新加坡人,稅負少一半,可見關賦稅制度這點也吸引了外資進入.

新加坡政府清楚知道他的競爭力的優勢和劣勢所在... 不斷加強競爭優勢,不斷改善競爭劣勢.
所以新加坡政府有計畫的積極打房,壓制通膨,未來要導入核能發電. 同意發展石化業和博弈觀光產業.

拿台灣和新加坡來比,台灣就只有電價比新加坡便宜,人力資源比新加坡便宜的優勢,其他都不如新加坡,朝野為了選舉奪權,彼此為反對而反對;地方政府和村里長,帶領民眾抗爭不斷,重大投資得額外支付鉅額回饋金才願善罷干休;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和政策,常隨民粹和名嘴左右搖擺.....,這樣時空背景下的台灣,當然會輸給新加坡.

新加坡的天然氣是用管線從馬來西亞進口,台灣的天然氣卻要壓縮成液態再走海運進口,天然氣成本遠比新加坡貴多了.

如果,現在台灣的電價成本又要比新加坡貴的話,雪上加霜,競爭力就會拉的更大,輸給新加坡更多了.
台灣天然條件比新加坡好太多了
企業還喊說電價不夠便宜勞工不夠便宜
那才有趣呢

WORX wrote:
發了這篇文,原來希望能了解站在我對立面的想法、大家能否有所交集以及有更理性的辯論。
我覺得自己還是太過一廂情願。


這是因為雙方彼此程度不一樣....

WORX wrote:
持反對核能的,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會害怕是一定的。相對贊成核能的,則是以目前現實情況,例如暖化議題造成眼前的災害以及電價問題(畢竟大家過日子都得花錢)。所以大家所在意的重點沒有交集。
我也會擔心核電發生如同福島的狀況,我想反核人士對於暖化及空污也不至於都沒有感覺。


贊成核能的一樣會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會害怕,出事大家一起遭殃
反對核能的一樣都知道暖化議題造成眼前的災害以及電價問題
所以沒有交集的原因是因為雙方其中有一方或雙方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些
彼此說服對方支持或反對核電並無意義(講白的,在01辯論只是好玩)
畢竟對台灣而言路只有一條,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走這一條路


WORX wrote:
這世界不是除了科學小飛俠以外,其他就全部都是惡魔黨。


從小到大看了這麼多的"英雄",到了大人終於體會到一個驚人的事實
"因為有了科學小飛俠,所以才有了惡魔黨",這個邏輯絕對不是反過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