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癱童珣珣車禍畫面曝光~~

除了醫護人員和少部份的人以外,我想沒有人會有這樣的經驗吧

而且除了有經驗,當下還要能冷靜做出正確的判斷,真的很難
我在幾年前的過年期間遇到的事,一次外出訪友時途中在路口停紅燈,見著一位婦人騎著機車快到路口忽然倒下,即刻便前去協助,當時也有二位熱心的騎士幫忙,第一個動作無非是打119就救護車,在前去詢問婦人情形如何,婦人回答他不要緊家也距離不遠,他要直接回去就可,我就一再重複問他身體哪裡不舒服也強調有叫救護車了,要他去醫院檢查。

在一陣的對答後,發覺他漸漸的安靜了,這時時間也過了7至8分,我再次的打119詢問救護車怎還沒到,按理說水上分局到北回歸線的地標不遠。

在這過程裡,我盡量與他問答,他累了我就再叫醒他,我原本懷疑他是喝了酒酒醉,但又聞不到酒味。之後他都沒再回應的坐在機車上,我見不太對勁,又再次催促119並查看婦人呼吸及脈搏,有但是很微弱,我便與熱心人將婦人移下機車,讓他躺下順便將他安全帽取下及夾克拉鍊鬆開些,看能不能改善點,我當時不敢貿然作其他動作,因為我不知婦人有無其他的問題。

之後救護車來了,我將過程簡述後就離開,經過半個多小時接到派出所電話告知婦人還在急救中但情況不妙,有可能要我前去做筆錄,再過個半小時後再接到通知婦人已走了,我便前去做了筆錄,後續還去殯儀館讓檢察官問話等等。後來由婦人家屬告知該婦人有肝昏迷症狀。


上述說了一大堆,重點在我無法判斷下就只能盡力而為,CPR的叫叫ABC我學過但也不敢冒然使用,怕的是給傷者無謂的傷害。

大言炎炎 wrote:
老實說 我看到她母親...(恕刪)



哼哼

鄉土連續劇不就都這樣演,每個出車禍的演員都要被追上來的人抱著亂搖一番

教壞觀眾
隔了這麼多年,再一次沈船
事後檢討大家都會,真正碰上能冷靜正確處理的可能沒幾個
該母親的處理雖然失當,但仍人之常情
關於CPR,就算是護校出來的,第一次在醫院作一樣作到哭出來
我公司幾乎每年都會請專業護理長來上安全衛生課程
同一個護理長不同年來,說法就會不一樣
第一年來說有救就有機會,第二年來改成不懂最好不要作...
側面撞上小廂型車

交通方面肯定是這位媽媽的錯

而且這台轎車的速度比小廂型車還快

看到路口監視器畫面

只覺得載小孩不用安全座椅已經很糟糕了

還開那麼快

過路口還好像沒減速

如果這媽媽開車是這副德行

人生的旅途,結束在馬路上的機會挺高的
很抱歉地說, 這些事故受害者躺在地上時大概不會好好的平躺在地上, 若真要塞進一片木板而不致於移動到傷患對大部分無經驗者, 真的是難以做到.

其實以前在還不知道脊椎會因隨意移動而受傷時, 還會想到說, 當看到別人發生事故時要盡量去幫助他; 但是現在知道任意移動的嚴重性之後, 除了幫忙打電話叫救護車, 或維持現場外, 其他偏向醫療(CPR, 或找木板固定傷患身體)上的緊急處置似乎還是盡量少做為妙.


ellis630908 wrote:
遇有墜樓、車禍等外傷意外傷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先固定傷患,標準的作法,就是找一塊木板輕輕塞進患者下方,而後抬木板至擔架上,接著以頸圈固定患者的脖子,再以大寬布把患者身體與木板緊緊地從頭纏到腳,即使擔架翻過來,患者仍可維持平躺的狀態。
hungyuwang wrote:
雖然以下要說的話很對不起無辜的小孩
但有多少人在等這種神經重建手術的
把醫療資源浪費在這種不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上真是可憐了其他病患
只能說懂得掌握媒體的人才能獲得資源

親愛的馬桶 wrote:
當然希望所有人都能獲得醫治
每個人都是家人所愛的人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重要
但通常會吵的人總是排擠掉了同樣需要的人

同意
說實在 這媽媽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很自私的人
需要集氣幫忙的時候就利用媒體、網路發聲
真象被揭發的時候就要大家可憐她不要再提,否則就是傷口灑鹽
說真的~
假如(我說假如)經過各種最好的醫療資源治療後還是無法痊癒
我很懷疑這位媽媽有做好照顧這可憐孩子一輩子的準備
希望她不要比別人早放棄就好

對這件事就不多發表意見了
畢竟傷害已經造成

只是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要在FB上按讚集氣 分享祈福…

SAKIMORI wrote:
同意說實在 這媽媽給...(恕刪)


別說我太狠。

一般父母如果任意留置未成年小孩在家無人照顧而發生意外傷亡(火災或是墜樓),檢方不都是要起訴。

這位媽媽如此忽視小孩安全,應該起訴這位媽媽。

monkeywrench wrote:
全都錯了,然後把FB...(恕刪)



會全部救回•••因為會有好多好心的網友送你好幾盒!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