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_ray wrote: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恕刪)
我記得教育部的規定裡,罰站不算是體罰啊,
不過有限制一次不超10分鐘,一天累計不超過兩小時。
為什麼到了人本的認知裡,罰站就變成體罰了??


ming_ray wrote:
馮喬蘭說,語言暴力比肢體暴力還可怕,很多語言如羞辱智能的「笨」、「白癡」,攻擊人格的「敗類」、「廢物」,以及威脅性的「叫你家長來」,在校園內卻屢見不鮮。
威脅要「叫你家長來」也算語言暴力喔!
像一般人交通違規時,一定希望警察先開勸導單,累犯再開罰單。
那老師先勸導式的「要叫家長來」,累犯不聽再「請家長來」,不對嗎?
罰跑操場也不行喔!
做錯事去跑兩圈也不錯啊!又不是跑二十圈、兩百圈。
處罰剝奪下課時間也不行啊!
那學生回家不寫功課,下課時間也不能留下來補寫,
午休當然也不行,放學後更不能留,學生回家後還是不補寫,要怎麼辦?
ming_ray wrote: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4.65%的國中、10.92%的國小,學生受訪時表示從來沒有在學校看過「老師打人」、「罰站」、「罰維持特定姿勢」、「罰做特定動作」等體罰方式。也就是說,約9成的學校都仍存在體罰現象。
問題設計根本就有問題了,『從來沒有在學校看過』,
2006年零體罰入法,也就是說國中以上的其實都有機會在6年前看過體罰。
應該是像教育部一樣,只詢問去年的狀況才對!
ming_ray wrote:
很多語言如羞辱智能的「笨」、「白癡」,攻擊人格的「敗類」、「廢物」,以及威脅性的「叫你家長來」,在校園內卻屢見不鮮。
ming_ray wrote:
調查顯示約4成的國中生和7成的國小生,曾被處罰剝奪下課時間。馮喬蘭說,下課是學生的基本權利,具有放鬆、休息、解決生理需求等重要功能,學生也要在下課間與同儕互動、從事娛樂活動,不該被任意限制。
把他當上班來看
不是很合理嗎?

這樣對待一個"人"
不是正常的嗎?
難道小孩頑劣就不是人嗎?
如果家長都不生氣.老師何必那麼氣?

--------------------------------
要有請家長帶回家這種配套措施~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