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kantinger wrote:看看蘭嶼當年號稱暫放一下
怎麼搬都搬不走
放那些有大錢賺那些地方麼不辦公投?

蘭嶼的核廢料不是高階燃料棒,而低階核廢(例如醫療、工業、研究用輻射源的廢棄物),和核電廠的乏燃料是完全不同等級的東西。
當年「暫放」搬不走,是因為台灣長期缺乏最終處置場,政策又一再被民粹與地方抗爭卡死

至於「為什麼不辦公投」——抱歉,核廢料處置是全國能源與公共安全的議題,不是地方建個公投就能決定的,就跟你不能在自己社區辦個公投說「不要基地台」卻每天滑手機是一樣的道理。

反過來問你,既然火力發電每年排放幾千萬噸二氧化碳和重金屬粉塵,害死的人更多,怎麼不先辦公投問問台中、高雄要不要繼續燒煤?
我帥斃了

tnkk01 蘭嶼的低階核廢料原本的確計畫作為集中中繼站,再依當時國際慣例運送到深海傾倒。

2025-08-12 8:30
我帥斃了

tnkk01 但國際規範在 1991 年永久禁止核廢料海拋後,這條路徑被封死,廢料才一直暫存在島上。事實上,蘭嶼從未進行過任何核廢料海拋,所有廢料都在設施內儲存至今。

2025-08-12 8:31
niaba wrote:擁核的看到了嗎?夏季用電量大,核能卻無法運作
歐洲核電廠因熱浪停機,太陽能暫補空缺但儲能成隱憂

歐洲部分核電廠熱浪降載,不是因為「核電壞掉」,而是取用河水冷卻的機組在極端高溫下,為了避免排水加熱河水破壞生態,所以依環保規定暫停或降載,這是保護環境的主動措施。

任何需要冷卻的發電方式(包括燃煤、燃氣)在相同條件下都會遇到這個限制。

台灣的核電廠全都用海水冷卻,不受河水溫度影響,因此這種情況在台灣幾乎不存在。

另外,極端高溫下太陽能板效率也會下降,甚至可能因溫度過高損壞模組。

把「因保護生態而暫停」說成「核電夏天沒用」,完全是偷換概念式的帶風向。
stunmaker wrote:
懶人包


我帥斃了 wrote:
歐洲部分核電廠熱浪降...(恕刪)


因為核電廠熱效率比火力差的多
對冷確的要求更高
排水處溫度高取水溫度也高
那如果不停機
不就又危機嗎?
kantinger wrote:
因為核電廠熱效率比火力差的多
對冷確的要求更高
排水處溫度高取水溫度也高
那如果不停機
不就又危機嗎?


有什麼資料顯示這會有問題嗎?


kantinger wrote:
因為核電廠熱效率比火力差的多
對冷確的要求更高
排水處溫度高取水溫度也高
那如果不停機
不就又危機嗎?



問題已改善還有再復發嗎?

問問題不要自己想像
去找資料後來提問


-----------------------
淺談核能電廠對海洋的影響
溫排水影響,最廣為人知的是民國70、80 年代核三廠的珊瑚白化事件。珊瑚礁生態系為海洋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珊瑚的死亡造就其他物種的遷徙甚至滅絕。不過,後續針對溫排水的相關規範落實後,墾丁地區珊瑚白化現象幾乎已得到復育。以核三廠出水口為中心,半徑500~700 公尺的溫排水溫度和外部海水僅小於1℃(圖二),半徑1000 公尺以外則水溫無異,故核三廠所排放出的溫水對於絕大部分墾丁海域中的珊瑚礁較無影響。

釐清核電廠的熱汙染問題 自然環境與冷卻水降溫的關係
去(2023)年底一篇發表在《永續》(Sustainability)期刊的論文,內容因為探討核電廠冷卻水(又稱溫排水)排放至海洋的永續問題,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延伸閱讀1)。這項研究以30幾年的監測資料,分析台灣電力公司第三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三廠)溫排水與海洋環境互動的關係,結果顯示核三廠溫排水入海後能迅速降溫的原因,與墾丁南灣海域(圖一a)的自然條件關係密切。文中也使用同緯度的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廠溫排水與核三廠對比(圖一b),發現大亞灣核電廠溫排水的熱量較容易累積在灣內、不易擴散,甚至會發生灣內溫度比環境背景水溫高5~7℃的情形。這篇論文的總結提到:受南灣錯綜複雜的海洋環境影響,核三廠溫排水可以迅速降溫、符合環保法規的標準,未發生海洋熱汙染的問題。而大亞灣核電廠溫排水進入大亞灣的散熱則不如南灣,熱汙染將會對海洋環境造成衝擊。
stunmaker wrote:
懶人包

  • 2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