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台灣人祖先 多從哪裡來呢?多數來自福建

herblee wrote:
多讀書 ?「崖山之後...(恕刪)


台灣原為中華民國的正統傳承但目前實施去中反華教育!所以台灣的定位是什麼?

有趣的是 近年 中國廣設孔子學院 重視中華教育
強調尊師重道 全面努力脫貧 很有趣的現象!
jobba wrote:
黨的歷史,是可以偽造...(恕刪)


關心中國的同時 是否也要關心台灣?
# 少子化後 新台灣之子約莫1/10比例
# 廣設教育後 大學上層為上流 下層為免試直升?
# 城鄉差距是擴大或縮小?
tdbigman wrote:
我倒比較想問問看,中華民族有多雜種?


能用雜種稱呼你自己祖先
台灣教改真成功
我只相信原住民是真正的台灣人.其他的綠色的.藍色的.橘色的.外省的.本省的.台語的.國語的.客家的

都沒資格說話~
skistosais wrote:
為了回應中華民國對「支那」的「自我感覺不良」,從1932年起,日本就不在外交場合使用支那。

可是 支那=china 啊~

漢字會「自我感覺不良」,英文字就不會「自我感覺不良」?


其他人的就不一一引言了

林書豪被用Chink in the armor
這本是常用語
但用在華裔的林書豪就情形大不同
結果是ESPN有人走路或停職30天
沒有一堆廢話和解釋

要怎麼罵你祖先我沒意見(除非你家祖譜不是從大陸過來)
反正是你老爸老媽、爺爺奶奶的事
但一堆人敢罵又不敢承認
開始拼命解釋,絕對不是出於惡意
真是令人捧腹大笑
不知是有一絲絲良心發現(可能性?)還是怕死後不敢見列祖列宗(可能性?)還是?

我相信若真發生戰爭這些人又會開始推拖拉
反正嘴砲功夫100分
juneblue1977 wrote:
大大您寫這麼多改變不了高中歷史裡面中國年表的資料,
要我相信您還是歷史老師認可的資料????


趕快叫松山高中把歷史科的網路資源資料區把中國歷代年表拿掉啊
還有請歷史學家把中國歷代年表廢除啊~~

都沒辦法??
那要我相信你還是歷史學家??

唐宋元明清~~通通都是中國歷代年表內的朝代,所以都是中國


歷史是 過去時間發生的事 , 當然無法一筆抹去
事實自然能說明一切
中國的歷史 , 向來都是 征服者評論已經不能說話的前朝 。
《三國志》作者陳壽原是蜀國人,蜀亡後變節到晉朝為官。
他編寫《三國志》,以曾經的敵國曹魏為正統,黜蜀吳為偏霸,並創造「迴護法」,在史書中專門為當權者避諱 ,並對晉朝的相關人物 維護。
只要對比《後漢書》,就可以看出《三國志》簡略以及失實
《三國志》記載說漢獻帝委任曹操為翼州牧,但是《後漢書》則直接說曹操自領翼州牧 。
曹丕篡漢,《三國志》說獻帝見眾望所歸、人心系魏,才召集群公卿士,獻出玉璽,主動禪位;《後漢書》則直言「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說明禪位並非獻帝自願。
《三國志》為司馬氏諱惡
明明是司馬師脅迫太后廢立曹芳,陳壽卻寫成曹芳惡貫滿盈,太后才下令廢掉他,實在是顛倒黑白,全為司馬氏隱惡。
《漢晉春秋》、《魏氏春秋》及《世語》諸書都記載說魏帝曹髦見威權日去,欲向司馬昭討權,才發甲於凌雲台,驅車討伐司馬氏。司馬昭急令賈充出來阻攔,賈充對成濟等說:「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
於是,成濟領命上前殺害了曹髦。後來司馬昭處死了成濟,但誰都知道成濟只是一個代罪羔羊而已。
《三國志》關於這段事卻絕口不提, , 只說「五月己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更把惡名全部都推到了曹髦身上? 後面抄錄一份皇太后的喻令,歷數曹髦的罪惡,說他「情性暴戾,日月滋甚」,非但不聽管教,居然還想鴆毒太后;又抄錄大臣們的奏疏,說「高貴鄉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禍」?

史官的良心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在齊太史簡 ,
《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五年齊國的太史直書『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又嗣書之,崔子又殺之,死者二人,其弟又嗣復書之,乃舍之。
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殺國君,齊國太史如實記載:崔杼弒其君。崔杼令史官更改,史官不從,被崔杼殺死;史官的兩個弟弟如樣記載,同樣被殺;第三個弟弟接過筆,仍然這樣寫,崔杼無奈,只能聽任他寫入史書。
在晉董狐筆
《春秋左氏傳》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
趙靈公暴虐無道為 趙穿 所殺 , 史官董狐書:「趙盾弒其君」。趙盾立刻召見董狐,大呼冤枉:「是趙穿殺的,不是我呀!」董狐回道:「您是堂堂宰相,出亡沒有離開國境,返回不討伐亂臣賊子;如果不是您主謀弒君,那又是誰呢?」
趙盾聽罷,長嘆一聲:「他為君者可以不君,我為臣者豈敢不臣?趙穿殺了昏君,也是逼不得已呀!唉,我這是一念之仁,自取其辱啊!」

方孝孺被誅10族仍書 「燕賊篡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皇明通紀》:「及靖難師駐金川門,宮中自焚,孝孺即持斬衰服,晝夜號哭,為鎮撫伍雲等執以獻。孝孺不屈,乃系獄。遣人諭旨,終不從。既而,議頒即位詔於天下,問左右誰可代草者,皆舉孝孺。乃召出自獄,斬衰而見,悲慟不止。上降榻,慰諭之曰:『我家事耳。先生何良苦?』又曰:『先生為我作詔。』命授以紙筆,孝孺大書數字,擲筆於地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上大聲謂曰:『汝焉能遽死,朕當滅汝十族。』令覆系獄以俟,乃據其宗支,盡抄沒之,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妻鄭氏與諸子皆先自經死。」
當燕軍攻破南京後,朱棣屢次派人到獄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寫新皇帝即位的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隨後朱棣強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帶孝而入,悲慟至極,哭聲響徹大殿。
朱棣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訴他惠帝已死,並勸他輔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輔佐成王一樣。方孝孺厲聲質問朱棣:「那成王(意指惠帝)在哪?」朱棣稱惠帝已經自焚。方孝孺繼續質問:「那為何不立成王的兒子(意指惠帝的兒子)為君呢?」朱棣答道:「國賴長君。」方孝孺繼續追問:「為何不立皇弟呢?」朱棣則稱:「此朕家事。」並命人將筆墨投到方孝孺面前,聲稱:「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強迫他寫詔書。方孝孺接過筆,寫上燕賊篡位幾個字後,即擲筆於地,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見方孝孺寧死不屈,即威脅道:「汝不顧九族矣!」方孝孺義無反顧地斥責說:「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其押赴集市施以磔刑。

方孝孺被打進死牢時,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在京的親屬,並在行刑當日把他們押往刑場,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殺害,。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將要被殺的時候,方孝孺看著弟弟,流下了眼淚,方孝友說:「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方孝孺始終不屈。被凌遲殺害於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時年四十六歲。《明史》中謂施以淩遲。

大清以異族入主中原之後 , 假借"中國"這個殼上市 ,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ᡤᡠᡵᡠᠨ,轉寫:dulimbai gurun)稱呼它自己佔領的全境, 現代「中國」的概念,完全是 來自清朝所塑造的中國觀點。
這個中國的概念 , 指的是滿清 。大清 , 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借詞「ᠳᠠᠢᠼᠢᠨ」(Daičin),原意為「善戰者,戰士」 戰士之國 。
這個中國是 戰士之國 ,是對外武力征服,對內血腥鎮壓 。 這不是儒家行仁政的王道文化 ,依仁愛與道義行政;而是完全相反的覇道 。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這樣「偷換概念」完全不是 「中國」的內涵 "禮樂文化道德倫理"
孔子作《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在公羊傳中,以魯為中國,魯之外的其他諸侯國為諸夏,諸夏之外為夷狄。
禮樂文化推行的地區才叫「中國」及『諸夏』

這樣假冒 "中國" , 不敢講真話 , 只為了應付升學考試 ? 只不過是另類詐騙 。
herblee wrote:
這樣假冒 "中國" , 不敢講真話 , 只為了應付升學考試 ? 只不過是另類詐騙 。


那全部受教育的學生都是被詐騙???

你要我相信你還是歷史學家的普遍分類法???
你是歷史專業學者嘛??
著作有哪些??

沒有??

鄉民的嘴跑跟專業之間
我還是相信專業好了~~
不默而生 wrote:
你要是追得到你祖先是來自非洲我也不反對


那你又能追到幾代祖先呢? 一千代? 還是一萬代?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herblee wrote:
歷史是 過去時間發生...(恕刪)


上行下效 台灣也是如此嗎?
少子化下 為了幫助各校招生 台灣升學制度變成70%左右名額為甄選 許多學生製作個人檔案 更
嚴峻的話題是 廣設大學後
程度更好了嗎?
應該更雙峰化!
不默而生 wrote:
要怎麼罵你祖先我沒意見(除非你家祖譜不是從大陸過來)


真的有很多人祖先從大陸來的

少數是從中國大陸,更多的是來自清國大陸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