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cingra wrote:
題外話, '注音輸...(恕刪)
會提到注音輸入法,
只是對應早年學電腦,一定會被要求學倉頡,
倉頡輸入法真的就是「學」出來的.
當年學倉頡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
時至今日,顯少人再提這玩意了,
然而電腦/手機早已深入生活中.....
cckm wrote:
會提到注音輸入法,只...(恕刪)
當年輸入法百家爭鳴, 倉頡, 大易, 無蝦米...
用注音輸入法因為要選字的機率高, 所以速度慢, 被許多人唾棄。
後來出現自然注音, 用詞庫改善, 加速輸入速度。
當年還有資處科, 考試就是比中英文輸入速度。
時至今日, 注音輸入法除了詞庫以外, 還有常用字排序, 智慧學習使用者的用詞習慣, 速度提升到符合生活需求。
這, 就如同我說的Coding工具進步的範例。
當輸入中文成為常用的生活技能, 現代人就一點也不會覺得在電腦, 手機上編輯文章有何奇怪。
Coding 也會是這樣的情形。
在過去, Coding是數學系, 資訊科系才會接觸的必備技能。 甚至於網際網路還是學術研究的資源庫。 有許多老一輩的技術人員習慣利用簡單的小程式, 解決數值統計上的工作。 台灣的研究所也有老師不分科系把Coding的技能作為輔助研究的工具。 雖然不是直接營生, 但是對工作所需也提供不少幫助。
現在, 我們有不少人也會常用Office系統的巨集來自動化部分流程。 也有很多的機構工程師會利用CAD系統內的巨集快速建構特徵。
這些都是Coding....
Coding不會是高深, 艱難的技術。 當然, 有些系統開發者需要更複雜的Coding技術, 以用來進行CAE系統的演算法, 影像處理的演算法, 資料處理的演算法, 通訊加密的演算法...., 這些是更專門的領域, 不是只會Coding就可以做到。
就好像是, 人人都能講國語, 但是有人演講一流, 有人可以當老師, 有人可以當主持人....
JasonQ wrote:
Coding這件事, 不正在相同的道路上前進嗎?
我大概沒有您那麼樂觀, 也許是因為我的工作往往不是寫很上層的東西, 而且
是提供 API 給人用, 所以上層的人的便利其實都是我這層的工程師在提供的.
我從來沒覺得 coding 有變得更簡單, 因為問題本質一直沒變, 而工具再強
也還沒有解問題的智慧.
但我覺得您可能是對的, 如果跟打孔卡片時代的老前輩比, 再怎麼樣我們也是
幸福多了, 下一代理當要更進步. 您談到:
"APP之所以一堆人趨之若鶩,...、使用者"需求"很多、APP獲利模式很多...
上架管道也很多....
未來的年輕人要如何靠Coding生存,可能與我們現在的工作模式又有點不同了 ~"
這是我忽略的, 受教了, 謝謝.
的確年輕人跟我這一代相比, 他們多了這塊舞台可以玩, 仔細想想, 如果國中
coding 也有教教他們簡單的做做手機平板的 App, 也許算種下一顆種子,
從這角度看, 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師資需求高達20萬 「寫程式」納12年國教新課綱(ETtoday生活新聞)
然後, 根據該新聞, 再找到 "https://code.org/learn" 去, 看看它怎麼教我寫 Flappy
遊戲程式... 一共十關, 我做到第五關已經快做不下去了...

最後還是做完了, 網站還給我一張可愛的 certificate...
倒不是說我瞧不起這東西, 我同意它的學程提供了一些編程的感覺在其中,
只是對我這種寫了二十幾年 code 的人是顯得太... 太夢幻了, 離我日常工作
所知道的現實實在太遠了...
但小朋友玩玩不錯啦, 也挺有趣.

雖然我一些同事 (非 software RD) 都在讓小孩子接觸各種 "程式設計" 的
"玩具", 不過反倒是我這個天天寫 code 的 SW RD 不太贊成, 而是成天跟小
孩子談邏輯, 數理, 作文, 畫畫... 這些很基本的東西.
---
題外, 該文中提到: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也表示,有件事情是台灣一定要認清的,過去台灣以硬體產業為主,現在必須要走向軟體產業,「我們過去在這方面是相對較弱的」,因此必須要由下而上推行,產業間的結合相當重要。
這話我個人聽來是百味雜陳, 本來寫了一些, 想想算了, 不提了, 那場子中沒有軟體人,
這發言參考參考便是.
另外,
吳思華29日出席「一小時玩程式Hour of Code」啟動記者會表示,這樣的程式語言課程將需要20萬的教師資源,計畫讓現職教師上進修課程,學習寫寫程式的教學能力。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