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有夢 wrote:你可以說一下,你大約...(恕刪) 呵呵出發地在市區往右走中清往左走中港兩邊都可以哪邊出發不是問題問題在行走的便利性你應該沒碰過你要切出去時看了一下左後方,沒車油門要踩出去時,你車的右旁邊不知何時多了一台車也在往他的左後方看也準備切出去要橫跨的車道變多變寬了視野上反而受到影響雖然切換只有一次但經不起一次碰撞呀更何況對於很少開車上高速公路到了黎明路前又要注意一下該往右還是繼續上橋的南北向問題搞的人緊張兮兮說真的市府雖然在橋前有路標但立在路邊紅底白字密密麻麻的開車人真的注意認真看完 必須減速下來對其他車輛也是造成困擾
以一個台北人來看BRT,班班客滿的BRT其實是非常成功的。不知台中鄉親是否知道,台北每搞一條捷運,施工路線道路至少要先塞個6~7年更不用說紙上作業時間與經費了。對比老胡才花幾年就給你們這樣的便捷,做人要知福惜福了。
台灣向後退 wrote:對比老胡才花幾年就給你們這樣的便捷,做人要知福惜福了 13年生一條 半套BRT 真的要惜福.不要再逼他.怨念聚合體 wrote:但能夠以低成本締造高運量,卻是相當成功的 一條20億搭配 +每1KM花費1公升油費 雖然站體費用比一棟透天厝還貴.第一年賠一年油錢與人事費看看能不能衝政績..這樣的代價在政績CP值應該是很成功。
大眾運輸越早做,成本會比較低。小靈通 wrote:就算賠個三五年,能吸引民眾搭乘,你能說他不成功嗎? 這三年已經丟了50億,如果再丟3-5年,也大概要100億。如成功還是要蓋LRT還是MRT或者繼續燒錢用BRT。目前台中這個BRT只能算半套。後面繼續燒錢.我的看法蓋了BRT至少要10年。所以這10年要燒掉多少錢。因為目前就是燒錢換使用量。如何燒得漂亮 花錢有效果,不要變成財務負擔.軌道運輸的優勢就是操作成本低,缺點:回收時間很長、興建成本高。非軌道系統的、非電力運輸的、興建時間短、但運作成本高。運輸品質一般都是軌道系統比較有優勢。目前的系統不可能只用3-5年就拆了。大概就是這樣用下去
伯爵紅茶 wrote:大眾運輸越早做,成本會比較低。..這三年已經丟了50億,如果再丟3-5年,也大概要100億。.(恕刪) 請問台中市升格幾年了?越早做誰不知道要越早做,但錢呢?請問這100億是怎麼算的?可以詳細列出來嗎?若說是連公車補貼也算下去的話至少比那個花了幾百億蓋的mrt好多了吧一年還要賠個20來億至少台中市的市民有用到,路上的車子也少多了反觀那個幾百億的mrt市民不喜歡用,路上的車子也沒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