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簽不簽最後都差不多
苟延殘喘罷了
拿台灣跟韓國比?
韓國人可是冒著大風險,弄到國家都快倒了
結果他們汽車技術獨立了,面板技術也是世界頂尖,核電廠甚至可以外銷
而台灣呢?
阿,韓國那樣很危險壓
萬一倒掉怎樣怎辦,韓國有多好? ooxx 缺點一堆的
我們還是代工好了
然後勞工指責老闆只會 cost down (代工做的就是這件事呀,不然人家要你代工?)
老闆抱怨台灣沒有人才
看看代工,組裝
中國做起來了,台灣能代得贏中國多久
和中國做相同的事,當然勞務價格向中國看齊
中國人口又比你多,天然農礦又比台灣多得多
做和中國相同的事(代工,組裝),當然拼不贏中國
所以外銷就衰退
外銷衰退當然拚內需
台灣 2 千萬人口,而且還一直在減少
那是要怎麼辦? 是要怎麼辦阿?
賣蛋餅的大姊告訴我,他的蛋餅利潤還是很高
但是,做得人越來越多,消費的人越來越少壓
所以,那是要怎辦?
有些人說要產業轉型
喔
產業轉型是要怎樣轉?
甚麼型轉什麼型? 能清楚給個定義嗎?
不要像韓國那要冒險,不要讓大企業獨大,也不要跟中國有接觸,以免被吃掉,這個不要那個不要
反正就是要有錢? 這是要怎麼做?
台灣整個社會的風氣就像是大學政策一樣
大學生要有品質,要領高薪
但是,全台灣國民都要能大學畢業
試問
這樣怎麼做? 這樣怎麼做呀!!!
(說到台灣的教育,可以說是上(老師)下(學生)交相賊了
學生要輕鬆過,老師要好考績,而學生又是打考績的人
於是,連 連連看 都出現在大學期中考裏頭了)
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結果跟包裹表決是一樣的
why?
你退回一條回到談判桌重談
對方就只會跟你談這一條嗎?
對方當然整個都跟你重談,要你從他處讓利
結果跟包裹否決是一樣的,就是目前的協議不通過嘛
我不認為有甚麼差別
這種爭議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huangcc72 wrote:
不用怪護航工讀生, ...(恕刪)
說的出日本主要經濟來源不是外銷、中國南韓產品的品質低於日本的人
還真不知道你何德何能啊…你的思想異於常人,令人佩服佩服
說不過人就先喊人是工讀生,有讓你自我感覺比較高高在上嗎?
企業競爭力原來是要靠政府提升的嗎?
企業主原來都不用多想,真好
什麼是企業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市場條件下,企業通過培育自身資源和能力,獲取外部可定址資源,並綜合加以利用,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實現自身價值的綜合性能力。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的市場中,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能夠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並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企業的競爭力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產品層,包括企業產品生產及質量控制能力、企業的服務、成本控制、營銷、研發能力;
第二層面是制度層,包括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外部環境、資源關係、企業運行機制、企業規模、品牌、企業產權制度;
第三層面是核心層,包括以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一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標。
------------------------------------------------
你去問看看傳產的石化業
問說關稅對你一定沒有影響吧
跟他說你的關稅成本一定是含在你的產品價格所以沒差
看他會不會罵你
石化業盼政府爭取登陸零關稅
中時電子報作者: 蒼弘慈╱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6月1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蒼弘慈╱台北報導】
為搶救台灣石化業,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日前曾帶領台灣眾石化業大老,拜訪經濟部與中國商務部,希望爭取零關稅,王文淵昨日指出,在29項和5大泛用塑膠產品部分,兩岸政府都有釋出善意,盼政府趕快協助台灣業者免徵6.5%關稅的困境,以利業者創造競爭力。
台塑化昨日舉辦股東會,公布去年營收為8926.33億元,雖較前年成長12%,但受到大環境景氣急凍需求減緩、原料行情走跌及國內油價緩漲政策影響,獲利創近年來新低,僅達24.39億元,比前年衰退90%,會中並決議今年每股將配發0.26元現金股利。
針對台灣石化業的發展,王文淵表示,目前台灣石化產品輸出大陸,約有6.5%的關稅,導致台灣去年出口至大陸的丙烯產品退步20%,反觀東南亞、東協零關稅,因此東南亞、東協去年輸出大陸成長20%,石化業獲利很低,6.5%關稅就成競爭關鍵,希望政府協助業者讓大陸給予零關稅的優惠。
huangcc72 wrote:
連企業競爭力都只會貼...(恕刪)
你那麼厲害應該要出來教書啊…
先說說日本的經濟來源為何不是外銷;說說為何中國和南韓製品比不上日本產品如何?
我相信你最有智慧了。勞工薪資低怎麼辦?政府直接調高最低薪資就好了
全世界的政府都沒有想到你這麼聰明的方式,大家一定都傻了
說別人是工讀生黨工會讓你覺得比較高尚一點可以安慰受傷的心靈嗎?
huangcc72 wrote:
壞處影響評估過了嗎?
服貿簽訂之前根本沒做影響評估.. 你又要怎麼護航?
好壞應該要能接受公評不是嗎
好壞當然可以接受公評,但我想無中生有的事不該包含在其中
服貿潛在效益 遠大於國內評估
2013-09-21 02:16 中國時報 【唐玉麟/台北報導】
經濟部委託中經院7月底完成的評估指出,服貿協議可增加台灣經濟成長率0.025%~0.034%,但因資料太舊,被各界認為「低估」,商業發展研究院最新內部評估,服貿協議實施後,短中期可增加台灣GDP0.08%,是中經院評估值的3倍。
中經院報告 嚴重低估
商發院商業發展與政策所長杜震華認為,即使是商發院最新內部評估也是低估,若將服務業動態效益納入,以及兩岸貨品貿易納入,對台灣GDP的效益,初估是目前商發院評估值的3至5倍。
根據先前經濟部委託中經院評估報告顯示,兩岸服貿協議完全生效後,可望讓台灣服務業總產值增加約4億美元、成長0.11%,就業增加約1.2萬人、成長0.16%;總體而言,將使我國總體實質GDP增加9700萬美元至1.34億美元,增加率介於0.025%~0.034%之間。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強調,這份報告是「靜態結果」模擬估算,以2007年台灣與大陸、各國貿易額與關稅等資料為基礎,但2008年後政府開放陸資、直航與陸客來台等措施並未納入,因此服貿實施後,對台灣增加的就業機會與對GDP影響,都是「低估」。
動態效益納入 將翻倍
李淳說,兩岸服貿簽署是利大於弊,其中已在大陸發展的台商更為有利,過去只能做,不能講,可能是合資或找人頭,現在可以獨資,且經營可彈性;至於尚未登陸的台商,能否「看得到、吃得到」,則有待觀察。
「服務業不是看資金大小,而是看服務的質感。」李淳認為,台灣服務業優於大陸,雖然陸企有在地化、熟稔人脈與法令了解、政策支持等優勢,但台企有質的優勢,在自由化競爭下,經過美、日等全球化洗禮,且提供質感服務、掌握消費者喜好、創新與創意、低溫物流等軟實力。
下波簽貨貿 效益更大
至於陸企來台,李淳認為,大陸有資金雄厚優勢,但「台灣服務業具競爭力,如餐飲業、超商、物流,甚至美容與美髮等,對岸短期無法超過」。
服貿簽署後的下一個潛在效益,是貨品貿易在年底前談妥目標,李淳認為,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而貨貿簽署比服貿簽署更為重要,包括提高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率,對台灣影響更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