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台灣媒體一片弱智,是記者和編輯太年輕嗎?

有位朋友向我分析,
其實沒有太複雜。
媒體留下的人,
都是長官「喜愛的人」。

什麼是喜愛的人?
就看他(她)想怎麼搞。

有能力、有見識、有觀點的人,
那是「你家的事」,
不見得要替媒體單位留才,
你可以「回家去」。

所以台灣媒體越來越弱智,
缺人,
就找學校畢業生來補,
因為聽話、無反抗能力。

這些找來補缺口的畢業生,
有一天
也會增廣見識、看清楚,
或者說是「變老」。

但長官依舊只留下「喜愛的人」,
有見識、有能力、有觀點的人,
同樣的,不見得要替媒體留才。

所以媒體圈
越來越逢迎諂媚(非常明顯可見)
越來越懂得察言觀色,
越來越沒有專業與堅持,
整體表現也越來越弱智化....

現在在媒體圈上層、中階,
凡頭銜響亮、
或能叫得出名號的人,
其實大家不用去推崇、景仰
很多都是「正在破壞」媒體正面價值的人。

要不然「弱智媒體」環境,
不會在這十幾年出現、持續存在。

要一直坐在上位,
是要付出代價的。
只是他們出賣的
是「過去不能賣」的新聞價值、道德、尊嚴與底線。



我聽完,覺得蠻有道理的。
Loompster

為了要取笑對岸,一直瘋狂放對岸訊息,然後自己國家的訊息都是放選舉相關的。

2022-11-24 9:21
Loompster

然後不是“逢迎諂媚”,是“阿諛諂媚”...

2022-11-24 21:13
pc1200 wrote:
有位朋友向我分析,其實沒有太複雜。媒體留下的人,都是長官「喜愛的人」。

權力領導專業,
這在各行各業都有!
【新聞】大學生「最後悔10大科系」這系排第一

2022/12/04

學歷貶值出社會領不到好薪水,美國喬治城大學一份報告指出,高達44%大學學歷求職者後悔自己選讀的科系,最後悔前三名分別為:

新聞系、社會學系、人文通識(傳播學)

並指收入最高的科系與最低的相比,一生所賺的錢相差340萬美元,約新台幣1.06億元。

求職網站《ZipRecruiter》針對1500多名在求職的美國大學畢業生做調查,大學畢業生主修哪一個科系最感到後悔,結果顯示最後悔的科系是「新聞系」,高達87%的新聞系畢業生讀完後悔,第二名為「社會學」,後悔率有72%,第三名「傳播學」64%,剩下的依序為教育學61%、行銷管理與研究60%、醫療與臨床協助58%、政治學與政府政策56%、生物學52%、英語和文學52%。

反之,最令畢業生滿意的科系則是電腦資訊科學,滿意率72%、犯罪學72%、工程學71%、護理69%、健康67%、商業經營管理66%、金融66%、心理學65%、營建工程65%、人力資源管理58%。

調查同時也指出,收入最高的大學科系畢業生和收入最低的科系相較,終其一生多賺340萬美元(約新台幣1.06億元)。該求職網的首席研究員兼經濟學者布伯(Sinem Buber)表示「儘管學生們在學期間可能會被某些領域吸引,但畢業時現實問題就來了,當幾乎付不出帳單時,薪水就變得很重要。」
pc1200 wrote:
【新聞】大學生「最後悔10大科系」這系排第一

【新聞】薪低、福利少、考績涉歧視!紐約時報罷工 千人發聲
2022-12-09

... 記者 韓納瓊斯 表示,新聞工會成員的合同談判,已因薪酬和福利待遇等問題停滯了近兩年,那些年輕的記者不得不多做幾份工作,沒日沒夜的採訪寫稿,才能勉強維持生計,這應該不是新聞業的「長久之道」。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新加坡華裔記者表示,紐約時報業績、考評非常不公,「通常低估外籍、需要簽證,或有色人種雇員,這是編輯室裡公開的秘密」,管理層隻手遮天,指稱記者爭取薪資和福利是「貪婪」,領導階層缺少多元、公開的理念,使得很多人在這種不公平下,也無法辯駁。...
從台灣新聞
開始 報台中三歲小弟弟 會學蔡依林 跳舞 這種無腦新聞
我就不想看了
再來報 PTT DCARD 的做夢文
還有就是整天報對岸 怎麼樣怎麼樣
我覺得很 無聊 干我屁事
倒是有人有1.5個博士 這種金氏世界紀錄 不敢報
【媒體圈爆料】

「一群記者」會聯合幹壞事,
有的幾個會組成小圈圈,

一起行動、一起圍剿,
講好一起「幹壞事」。


所以當觀眾、讀者
看到一些媒體都在報導,
千萬不要當真。
因為那是
「一群記者」正在聯合幹壞事。


要相信自己的獨立判斷。
【公關圈+媒體圈 閒聊爆料】

新聞 可以用錢買的,
就是「業配文」。


大家對於新聞報導的 人、事、時、地、物,
不管是正面、反面,
選擇何時刊登
"看看" 就好,
都可以是「業配文」。

有的記者、編輯、節目人員 知道,
有的不知道,只知道是上頭交辦的,要他們寫成「這樣的方向」,
凡知道內情的,清楚這是「業配」。

所謂「買的」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不一定限定直接交付..

聰明的民眾 千萬不要把 新聞角度、輿論的方向,都當真。

真的 " 看看就好 "。
記者寫稿 無自由?
遭上層施壓方向?
被逼當公開掛名的「打手」?
若如此,
記者職業具高風險。


以下新聞摘錄參考:


【聯合新聞網】
新光銀副董李紀珠遭22則報導連轟 要告總編周玉蔻?她回應
2023-01-16

新光銀行副董事長李紀珠被放言傳媒陳姓女記者一個月內撰寫逾廿篇文章,抨擊她在新光金控的績效、薪酬等,李紀珠提民事訴訟要求陳女賠償100萬元、刪除相關文章。

她說,陳女報導之前可以查證重訊、金管會聲明等公開資訊,卻刻意詆毀她,尤其在短短一個月內發22篇文章,「是非常惡意的行為」。

李紀珠表示,她給陳女機會,希望陳女澄清報導內容是編造的,而陳女也找很多人哭訴,表明內容都是周玉蔻授意、要求撰寫,或加以修改,至於是否追加提告周玉蔻,她會再與律師討論後決定。
發現一則案例

【聯合新聞網】
揭露「業配新聞」內幕遭開除 記者告贏中國時報判復職
2022-06-16

中國時報記者陳志東在部落格發表「中國時報請停止踐踏媒體尊嚴」文章揭露置入性新聞嚴重性,中時以他連續曠職3日、對外散布不當言論為由免職。
【摘錄】陳志東 部落格

......
看著報紙,你會訝異,這四條「廣告」,在報紙上根本看不出來是廣告。
是的!這就是大家經常在講的「新聞置入」。

它是收了業者的錢,
原本該加上「廣告」兩個字後以廣告形式刊登,但因打上「廣告」兩個字效果不夠好,因此就演變成「記者XXX報導」的新聞置入。

新聞置入有什麼不好?當然不好!

新聞就該是新聞,廣告就該是廣告。

當廣告不再打上廣告,而是寫上記者xxx報導,這樣的新聞置入結果是:只要有錢,政治人物可以收買媒體,營造自己聲勢,同時強化對手負面消息。

只要有錢,企業可以搓洗掉負面新聞,操縱輿論走向,水泥業可以變成環保業,黑心食品廠可以變成良心企業。

只要有錢,廠商可以要求置入版面刊登前,要先看過,並可任意更改,然後以記者報導之名,任意創造利多與利空消息影響股價,影響市場信心,並害投資人作出錯誤判斷,而醜名歸於那個倒楣記者。

只要有錢,一般食品可以被寫成是減肥或養生聖品、難吃的餐廳可以被說成是世界級美味。

只要有錢,沒有多少民眾參與的活動,也能被講成是地方首長的偉大政績,並在報紙留下白紙黑字的紀錄。

而上述這些紀錄與文字影像,會因為是「媒體報導」,而接續被學者與研究生引用,用錢創造出來的新聞訊息,就會這樣無止盡傳播下去,成為「真實歷史」的一部分。


引述自 陳志東 部落格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