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也要研究過
英文跟印歐語系義大利語族的古典語言一樣嗎?
文言文有這樣嗎?
名言
Scientia potentia est:「知識即力量。」
Iūs est ars bonī et aequī:「法律為善良與正義之藝術。」
Vēni, vīdī, vīcī.:「我來,我見,我征服。」——尤利烏斯·凱撒
Fortiter in rē, suāviter in modō:「行動要堅決,態度要溫和。」
Sī vīs pācem, parā bellum:「若汝欲和平,先備戰。」——韋格蒂烏斯
Nīl dēspērāndum:「永不絕望。」
Nēmō mē impūne lacessit.:「無人可欺我而不受懲罰。」
Tempus fugit.:「光陰似箭。」——維吉爾
Vōx populī, vox Deī.:「民意即天意。」
Salūs populī suprēma lēx est.:「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直譯為:人民之利益為最高法律)——維吉爾
Nōn sibi, sed omnibus.:「不為己,而為人。」
Cōgitō, ergō sum.:「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annus mīrābilis:「奇蹟迭出之年」或「令人驚異之年。」——源自英國詩人德萊頓紀念1666年倫敦大火詩篇
annus horribilis:「可怕之年」或「多災多難之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稱呼1992年所用句
Ē plūribus ūnum:「合眾為一。」——美國國徽上格言之一
Quī tacet cōnsentit.:「沉默即默認。」
Carpe diem:「及時行樂。」——出自賀拉斯詩經
Ūnus prō omnibus, omnes pro uno.:「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對應英語:One for all, all for one)——瑞士國家格言、大仲馬座右銘
Veritās:「真理。」——哈佛大學校訓
Mēns et manus:「手腦並用。」——麻省理工學院校訓
Velut arbor ævo:「如大樹般茁壯」——多倫多大學校訓
Ut Prosim: 「學以致用,為民福祉」——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訓
Deī sub nūmine viget:「讓她以上帝之名義繁榮。」——普林斯頓大學校訓
Lūx et veritās:「光明與真知。」——耶魯大學校訓
Novus ōrdō sēclōrum:「時代新秩序。」——耶魯商學院校訓
Rerum cognoscere causas:「了解萬物發生之源。」——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訓
Tempus omnia revēlat:「時間會揭露一切。」
Hinc lūcem et pōcula sacra:「此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劍橋大學校訓
Dominus illūminātiō mea:「主照亮我。」——牛津大學校訓
Postera crēscam laude:「吾等將成長於後人之敬重。」——墨爾本大學校訓
Sapiēntia Et Virtūs:「智慧和品德(字面直譯)」(官方中文校訓為「明德格物」,語出《大學》。)——香港大學校訓[17]
Via Veritās Vīta:「道路、真理、生命。」——《新約聖經》,格拉斯哥大學校訓[18]
hu4852 wrote:
其實國高中不教文言文真的沒差,只要說考試要考文言文,就會有一堆人去讀了,之前國文考試就是沒有範圍,所以一堆古文觀止的書很暢銷,因為大部分會去讀的就是為了考試,台灣之前就是考試島,如果說以後考試不考文言文,國文應該沒什麼人讀文言文,至於台語國中後根本沒人要學,因為考試用不到,台灣消滅一個科系學習方法只要考試放棄就沒問題了
聽聽葉丙成的看法.....
台灣教育真正問題
在學校為了升學考試,是否要接觸那麼多古文,我覺得值得討論
.....
知名創作人 方文山:閱讀幫我一圓人生夢
作者:李翠卿 摘自:親子天下21期
「說起來,我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勵志範本」,知名華語流行歌曲歌詞創作人方文山笑說。他出身藍領家庭,私立高職畢業,但這個不怎麼漂亮的學歷,已經是方家的最高學歷。他小時候從未上過一天補習班或才藝班;他的「零用錢」從來不是父母給的,而是利用暑假去工地撿拾廢鐵絲或鋁罐變賣,或者到工廠做廉價勞工賺來的。當兵前,方文山做過廣告派報、高球桿弟、服務生、作業員;退伍後,他送過報紙、當過紡織廠機械維修員、百貨業的物流司機、防盜器維修員……他引用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為自己的成長歷程做了註腳。曾經「多能鄙事」的這個男人,如今搖身成為名滿華人圈的歌詞創作人。在精華地段的玻璃帷幕商業大樓,擁有自己的辦公室,是音樂圈敬稱的「方老師」,由他填詞的作品,被千千萬萬的人傳唱……解釋自己戲劇化的人生轉折,方文山說,「說來有點老套,但真的就是這樣,需要一些機運,一些天分,以及很多的努力。」
方文山自稱是「雜食性閱讀」,涉獵範圍相當廣,最愛詩詞歌賦,也閱讀散文、遊記、時評、文物誌、文化論述等。除了紙本的書籍,他也深愛「影像的閱讀」──電影。他認為,閱讀(無論是書籍或電影)是一個「凝聚觀點」的過程。閱讀的種類愈多元,在創作時就愈能信手拈來,同時也比較不易陷入偏頗的危險。
方文山把他寫的一百多首歌詞作品集結成冊,投稿到各大唱片公司,希望有機會進入演藝圈;「我本來就很喜愛文字,說穿了,寫歌詞其實也是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機會終於來了。當時正在組唱片公司的吳宗憲回了他電話,雖然是唯一的一通回電,卻徹底改變了方文山的命運。他與當時尚未走紅的周杰倫成為好友兼合作拍檔,後來周杰倫大紅大紫,在幕後操刀寫詞的方文山,才華也因此被世人看見。
摸索出挹注熱情的領域
方文山想對年輕的孩子說:你們真的很幸運,能夠生於一個價值多元的年代,不愁沒有舞台可以發揮。「你想想,在一、兩百年前,就算你擅長做家具,或很會吹笛子,那又怎樣?只要你不會寫八股文參加科舉,你就什麼都不是!充其量不過是個身分卑微的工匠或伶人;但現在不同了,你很有機會變成人人尊敬的工業設計師或音樂家。」
方文山表示,若沒有「熱情」支撐,或完全不知為何而戰(學),學習就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要怎麼做,才能找到鍾情的領域呢?方文山認為,「閱讀」是最好的途徑。「閱讀是一種很濃縮的學習,」方文山說,透過閱讀,你可以迅速了解這個世界、知道自己有哪些選擇,再從中篩選自己有強烈動機想要研究的領域。
他認為,找一個自己羨慕的標竿人物,就等於設定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在模仿標竿人物的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很多挫折,甚至可能最後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走這一條路,「但至少你一定能超越現在的自己,而且一定可以學到更多功課,就算試錯了,也必然有收穫。」
我綠共我驕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