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A%AB%E6%96%AF%E5%96%AC%E7%81%AB%E7%81%BD

由於英國政府試圖掩蓋這場火災的嚴重性,確切的死亡人數不得而知。時任英國首相的哈羅德·麥美倫(Maurice Harold Macmillan)擔心這次事故會使英國政府蒙羞,並且減弱民眾對核能利用工程的支持。難以統計確切死亡人數的另一個原因是:溫斯喬的輻射波及太廣,橫跨英國和北歐數百英里。

因為愛爾蘭就英國的蘭嶼怎麼會建核電廠?
kantinger wrote:
https://zh(恕刪)


還鬼打牆喔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愛爾蘭海域在世界上輻射汙染排前幾名?
誰排的?
kantinger wrote:
愛爾蘭海域在世界上輻(恕刪)


還是鬼打牆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講那麼多?! 樓主立場看似不支持"以核養綠",支持"用肺發電"

核的問題 跟 空汙的問題

有沒有想過到底是哪個嚴重性高,空汙會造成人得肺癌,全球暖化 海水上升 路面減少

核能~ 在世界現有技術下 安全無法做到嗎?! 核廢料保存得當需要擔心危險嗎?!

核能安全可以做到 核廢料可以保存得當 為什麼台灣做不到 做不到就只有一個原因"政治"

沒有 100分政策,但也不要選擇對地球最傷政策,應該是探討兩者利弊誰優於誰


如果真的要非核家園,麻煩將台灣打掉重練,不要有電子晶片,回歸原始生活
中國台山核電廠燃料棒破損 傳隱匿實際數量及原因
法國吹哨者揭露,中國台山核電廠燃料棒破損數高達70多根,遠超出先前公布的數量,這些破損不僅出自操作上的原因,且很可能是鍋爐設計失誤所致。

台山核電廠是由法國電力集團(EDF)和中國廣核集團(CGN)的合資企業─台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TNPJVC)營運,法國電力集團握有3成股份。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中國廣東台山核電站一號核反應堆今年7月因發生核燃料棒破損,而被迫停止運作。核反應堆可能出現故障的訊息首先由法國電力集團在美國子公司披露,之後法國電力集團才出面對此事件作出回應。

當時,法國電力集團與廣東核電部門聲稱,台山核電站核反應堆內燃料棒包裹層出現破損,可能是出自製造、運輸或操作上的原因,破損燃料棒總數符合正常的允許範圍。

然而,一位法國核電部門工作人員近日向法國獨立核能安全組織「法國核輻射獨立研究與訊息委員會」(CRIIRAD)披露,台山核電站破損燃料棒數遠多於公布數字,且不僅僅是操作上的原因,且很可能是鍋爐設計失誤所致。
neil77543 wrote:
講那麼多?! 樓主立場看似不支持"以核養綠",支持"用肺發電"


本人沒說過的話,請你不要隨意編造.
kantinger wrote:
難以統計確切死亡人數的另一個原因是:溫斯喬的輻射波及太廣,橫跨英國和北歐數百英里。

你看得是中文的維基,內容太簡化,英文版的內容則充實的多。難以估計還是有估計,事前發生50年後的研究指出,會有100-240人因為溫斯橋事件提早死亡,這份研究是假設輻射釋放量是之前預估的兩倍。
英文維基中還有另一段話--"A 2010 study of worker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cleanup—and thus expected to have seen the highest exposure rates—found no significant long term health effects from their involvement."
就是根據後續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50年),在接受最多劑量的清理工作人員中,看不到長期的健康影響。

溫斯喬和漢福德都是核武生產基地,而且是從核子時代開創時期就有的,在知識、技術不足及戰爭時間壓力下,產生對環境的汙染,不能拿來直接跟核電比較。
英文的比較多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dscale_fire

At the time of the incident no one was evacua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but milk from about 500 square kilometres (190 sq mi) of nearby countryside was diluted and destroyed for about a month due to concerns about its exposure to radiation. The UK government played down the events at the time and reports on the fire were subject to heavy censorship, as Prime Minister Harold Macmillan feared the incident would harm British-American nuclear relations

no one was evacua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Prime Minister Harold Macmillan feared the incident would harm British-American nuclear relations

為了讓民眾支持不講真相也不撤離

看看號稱先進的英國怎麼搞的?
  • 29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