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我開了一個討論串, 因為您這個討論串有討論到供電的問題
因此也貼到這個討論串一起討論

下表是我根據最新能源局的資料做出來的未來三年台灣供電能力分月變化
基準月設為2021年的五月, 本表不計入風電與太陽能
大家可以根據本月的供電情況檢視一下未來三年的缺電風險


從表中可以知道兩年後是台灣供電最吃緊的時候
以2023年五月為例, 供電能力比現在少了144.64萬瓩
這已經比年旱災造成的供電短缺還要大了
也就是說後年的五月即使沒有缺水問題, 供電能力也只與現在差不多
可是2022年底台積電3奈米量產
因此兩年後的今天, 不用處於酷熱的情境, 用電量都有可能超過3800萬瓩
如果遇到今年缺水又酷熱的情況, 然後供電量再少144.64萬瓩
會發生什麼事 ??

如果把風電與太陽能計入
由於現在備轉率最低的時候都發生在夜間尖峰,
因此太陽能對夜間尖峰備轉率沒有幫助
而風電以最近的觀察,夜間尖峰的發電率平均是15%
因此大概只能貢獻35萬瓩, 相當於1%的備轉率,對缺電的幫助真的有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 未來兩年台灣是真的面臨缺電風險
而兩年內在供給面上幾乎無法增加新的發電機組
(即使核四公投通過也不太可能)
台電能做的大概只有
1. 減少夜間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
2. 延役發電機組

註: 表內的退役機組時間, 火電通常都是在月底,因此我會在下個月才計入
如大林#5 2022/12除役, 我在 2023/1 計入

下表為能源局公布的發電機組規劃表
過客4112 wrote:
我開了一個討論串, (恕刪)


應該會一直欠下去吧
除非用電增長趨緩或下降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比爾蓋茲新一代核電廠將誕生,坐落懷俄明州待退役煤電廠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投資的新型核電廠將有去處,未來泰拉能源與太平洋
電力集團(PacifiCorp)的新一代核示範廠將坐落在美國懷俄明州待退役的燃煤發電廠。

新型鈉反應爐(Natrium)預計發電容量為345MW,搭配的熔鹽儲能可將多餘熱能儲存
起來,在用電尖峰時提供500MW發電額度。這種小型核反應爐採用的燃料跟傳統反應爐
不同,被視為是一種關鍵的無碳技術,比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更為重要,
比爾蓋茲表示,新一代核示範廠的鈉反應爐和熔鹽儲能系統,比傳統核電廠更安全,成本
也更低。

蓋茲的泰拉能源、以及股神巴菲特波克夏海瑟威所持有的太平洋電力集團表示,將在年底
前公佈鈉反應爐示範廠的確切地址。

泰拉能源總裁兼執行長Chris Levesque表示,新型核電廠成本約數十億美元,其成本
將由政府和企業平均分攤,建設則需要7年時間。泰拉能源2020年曾預估,工廠將耗資
10億美元

不過也有報告指出,核電專家警告新型反應爐燃料的濃縮比例比傳統電廠更高,連帶風險
也可能更高,燃料供應鏈更容易被激進分子鎖定,而Levesque強調,因廢料大幅減少,
新核電廠也讓核污染的風險下降。

============================
10億美元? 好便宜的感覺
過客4112 wrote:
從表中可以知道兩年後是台灣供電最吃緊的時候
以2023年五月為例, 供電能力比現在少了144.64萬瓩
這已經比年旱災造成的供電短缺還要大了

我用兩種估算,上面是按照能源局+我扣掉太陽光電,
下面是每年固定增加660MW+我扣掉太陽光電.
看起來2024年才是供電最吃緊的時候,其次則是明年.





麥寮二號三號往後延一年?
stunmaker wrote:
我用兩種估算,上面是(恕刪)


您這個圖,我理解上有點困難
首先 所謂太陽光電扣除值的定義為何?
每年度的值是如何得出?

扣除太陽光電的尖峰負載值是指夜間尖峰負載嗎?
2023與2024的這個值是逆成長, 這個在一般預測上蠻特別的

至於發電機組部分
能源局的資料 森霸應該是在2024年才上線,而不是您圖上的2023
這部分能源局有後續修改嗎?

最後以台灣的現況, 發電機組的除役與上線月份
對於該年度的供用電情況影響很大
因此以年為單位的供電能力資訊
沒辦法反映出該年度的供用電緊迫程度
如即將停機核二#1號機, 其停機時間如果是在前兩年以為的3月
那麼上個月就不會只限兩次電了
這是為何我會製作那個逐月供電能力的原因
過客4112 wrote:
首先 所謂太陽光電扣除值的定義為何?
每年度的值是如何得出?

試過幾種,最後是2018年300MW為準,往後大致上是新增安裝量*0.2
2018年2738MW,2019年4149MW,2020年5817MW,2021年約7300MW.

過客4112 wrote:
扣除太陽光電的尖峰負載值是指夜間尖峰負載嗎?
2023與2024的這個值是逆成長, 這個在一般預測上蠻特別的

是夜間尖峰負載沒錯,因為2024年切換成能源局版本,不容易銜接.
要不稍作調整?



過客4112 wrote:
至於發電機組部分
能源局的資料 森霸應該是在2024年才上線,而不是您圖上的2023
這部分能源局有後續修改嗎?

"根據環評歷程,森霸預定在2021年底取得執照商轉,這樣就可望趕上台積電3奈米
2022年開始量產時的用電需求。"

原定2022,我把它延後一年(能源局表格1000MW是新增,沒說是森霸?).
stunmaker wrote:
試過幾種,最後是2018年300MW為準,往後大致上是新增安裝量*0.2
2018年2738MW,2019年4149MW,2020年5817MW,2021年約7300MW.

是夜間尖峰負載沒錯,因為2024年切換成能源局版本,不容易銜接.
要不稍作調整?


如果您引進太陽光電扣除值的目的是為了計算夜間尖峰負載的話
那可能弄錯方向了

因為夜間尖峰負載與日間尖峰負載的差距,
單純是用電端的負載差距, 與供電端太陽光電沒有關聯

要看夜間尖峰負載, 可以參考我前兩年製作的夜間尖峰負載紀錄
那個資料來源是十分鐘記錄, 會比瞬間尖峰負載要低一些
但會比能源局資料(小時)要高一點

從我之前的資料紀錄來看, 您的估算其實是高估了
以去年來說, 我的紀錄是2020/7/14 的 3581.4萬千瓦

至於森霸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2536
台電辦理二○二四年一百萬瓩民營電廠(IPP)招標案,歷經五次流標,前天確定由森霸電力得標,這也是IPP最後一案需要備妥「五加一」文件,二○二五年起台電僅保留「三加一」門檻,允許可先投標、後補件。
過客4112 wrote:
如果您引進太陽光電扣除值的目的是為了計算夜間尖峰負載的話
那可能弄錯方向了
因為夜間尖峰負載與日間尖峰負載的差距,
單純是用電端的負載差距, 與供電端太陽光電沒有關聯

你搞錯我的意思,
能源局2024年才一口氣把太陽光電全部算進去,
導致該年尖峰負載忽然大幅下降,問題太陽光電早就事實存在了.

為了更精確算出前面幾年的尖峰負載,只能自行調整,至於我前面說的夜間,
不是指當時全年尖峰已經移到夜間,是為了跟2024夜間盡量銜接,我沒講清楚
導致誤會了.
過客4112 wrote:
至於森霸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2536
台電辦理二○二四年一百萬瓩民營電廠(IPP)招標案,歷經五次流標,前天確定由森霸電力得標

這我沒跟到,看來圖又要改了
駭人!中國廣東核電廠遭通報核洩漏 美國評估中
2021/06/14 16:1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可怕!中法合作的中國廣東台山核電廠,被法國核反應爐廠商Framatome通報核洩露,指稱放射性威脅迫在眉睫,目前美國政府仍在評估中。

據《CNN》報導,Framatome向美國國務院通報,指稱中國安全部門不斷提高台山核電廠的輻射檢測可接受值,藉此避免將其關閉

消息人士透露,儘管法廠做出了令人震驚的通知,但拜登政府認為台山核電廠尚未處於危險階段,然而,如果核洩漏情況持續下去或變得更加嚴重而沒有解決,可能會使美國陷入相當複雜的處境。

據了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已召開多次會議來監測局勢,拜登政府也和法國當局討論並與中國接觸,但詳細接觸程度尚不清楚。

對此,美國政府拒絕說明評估結果,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和能源部的官員指出,如果中國公共安全面臨任何風險,美國將會依據現有的核能條約公佈內容。

中國北京與廣東省當局、中國駐華府大使館、營運台山核電廠的中國廣核集團,對於核洩露一事沒有任何回應,Framatome則證實該廠正在協助解決台山核電廠所出現的問題。
  • 2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