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Cavendish Lab wrote:
水庫水位要見底了,官員還在看天吃飯

你幾時產生了別人都是傻瓜的錯覺?
麥寮機組已經上了,核三大約月底也會上.

另外新聞說嘉惠二期可發電? 代表蓋好了嗎?!
過客4112 wrote:
五月不排歲修, 請問要排在幾月

雖然沒細算,
但目前看起來台電似乎低估了五月中的供電需求.
(要說台電不知道沒水力可用不是可能的)
過客4112 wrote:
什麼時候五月算夏季尖峰??

五月不排歲修, 請問要排在幾月

6月就是夏季用電了5月中旬機器還在歲修?
而且是還有6部機組還在歲修
不能4月份以前歲修完畢嗎?
若進度落後說不定6月份機器還在歲修
niaba

每台機器一年要花90天歲修,也許檢討歲修時間縮短比蓋新電廠效益高

2021-05-19 19:24
過客4112

真的是嘴砲無敵! 一個機組10天歲修完成不更好??

2021-05-19 19:56
stunmaker wrote:
其實我不知道是啥欸.(恕刪)


stunmaker wrote:
但目前看起來台電似乎低估了五月中的供電需求.


最近的用電本來就不正常
五月初應該沒人會預料到會飆這麼高

現在可以說是重現2018年五月底的異常高溫現象
當年的用電記錄高掛三年且高不可攀
我本來以為3677萬千瓦的這個紀錄要等到後年台積電3奈米廠量產才會突破

但是即使如此, 用電並不是一口氣破紀錄
他也是逐日慢慢飆高起來的

10號時 用電3508.7萬千瓦 , 備轉率10.03%
11號時 用電3599.3萬千瓦 , 備轉率10.03%
12號時 用電3670.5萬千瓦 , 備轉率10.01%

發電機組沒有變化, 用電增加162萬千瓦, 備轉率只少0.02%
這是什麼魔法 ??


如果不是 13號爆了, 我懷疑還是10%備轉率

10~12號的時候 台電不知道水力不能備用了嗎?
為何沒有先啟動應變措施
像現在一樣
通知大家節約用電,要求大用戶降載 ??
過客4112 wrote:
最近的用電本來就不正(恕刪)


反正現在掩蓋不住了
看怎樣面對吧
整體針對未來30年的整體規劃做出來
還包含2050或2060要達到炭中和
減碳那是國際承諾
甚至碳稅的可能性非常高
那能源就得重新思考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是不懂啥懶人包的,畢竟各種政治人物失言風波時有耳聞,但是這個懶人包對核能上的錯誤都配上一張打臉的圖。而對火力上的錯誤都避而不談且不特別標註,我只能說這個真相與謊言真的不是懶人包,而是催眠包吧,把一堆懶得看數據的人洗腦一下。

以下為大家都看得懂的
問題29: 反核,反燃煤,反接收站又反綠,建議用什麼發電?

答: 用愛發電.

[延伸問題1]: 蔡英文主張用愛發電?
答: 蔡英文從未做此表示,謠言出自特定人士的移花接木公然造假.

主張用愛發電的是民間團體主婦聯盟.

恩,主張用愛發電的確是主婦聯盟,可是

2015年3月14日廢核大遊行全國南北串連,分別於台北、台南、高雄與台東四地舉行,今年遊行口號為「告別核電、能源新願」由「蔡英文」帶隊(之前還下達動員令,要求黨公職參與314廢核遊行),主婦聯盟亦在此次廢核遊行上高喊「用愛發電」。難怪網友會KUSO二製把非核家園改成用愛發電。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新聞標題:【持續更新】314廢核大遊行圖輯/蔡英文偕綠營大老力挺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5569


蔡英文下動員令 黨公職參與314廢核遊行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5-03-11/57670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53954
DPP不要核電~~本來就是假意題~~騙選票用的~~
為了以後的碳中和和零碳排放~~全台灣光舊的綠牌油車就有120幾萬輛要全淘汰~~
以80%計算~~至少有100萬會換成電動車~~而這100萬輛電動車若是同一時段有40%~大約40萬輛同時充電~~
用一輛需3.0kW電力計算~~這樣同時段就需要多少電力了~~若又加上白牌80cc以上等級的~~以及4輪電動車的~~
這樣同時段的電力需求會很可觀~~光靠綠能的發電量根本無法有效應付~~~
兩年後的護國神山台GG~~光一間公司的所有工廠就能吃到一座火電的電量~~到時全台入夏天都等著烤蕃薯吧~~~
番外篇: 能源打臉十二連發
事實1: 自2003年以來德國一直是電力淨出口國
事實2: 法國從2012到2018年年向德國買電
實際法國與德國間的電力交易長期來幾乎都是德國站在淨賣方而法國卻是淨買方
(德國是唯一能長期與法國電力交易站在賣方的國家),過去十年除了2011年以外
每年法國向德國買的電力量幾乎都比賣給德國多出一倍的量。另外法國向德國買電
主要都是在歐洲用電高峰的冬季,賣電給德國卻是在歐洲用電低峰的夏季。


我也來打打臉一下,
呵呵,實際上能源的購買是取決於市場價格,並非國家實際需求用電。因為德國買電的時候可以看到買的電的價格,想當然,大家都願意買便宜的電。而為何德國不在冬天跟法國買電,而賣電給法國。自然也是因為電太貴,本國購電減少,多餘的電力就能賣給法國了。

試想看看,冬天風力強,夏天光照強,而德國在夏天仍然有許多人要購買法國的電,這不是證明光電的價格遠高於核電。而德國電費成長過高,導致許多德國人不敢使用德國的綠電能,才有多餘的電賣給法國了。

電力出口國不能代表國內能源正常,尤其綠電常常會有不正常的多餘供給(畢竟為了電力不足,需要多建置2倍以上的裝置來發出一半的電力),常常需要打腫臉充胖子供給負電價。而不足的時候又只能使用儲備電源來支援無法持續供電的再生能源。而儲備電源的裝置除水力外,其他都需要幾年就更換,導致成本及其高昂。那怕是水力,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建造水壩,而水壩累積的水有許多其他用途。例如灌溉農作物和供城市市民使用,再加上河流和水庫的水稀少且不可靠(尤其氣候越來越異常),因此用於上述其他目的之水壩儲水將變得越來越珍貴。

(以下為參考資料二的節錄)
就以加州為例, 在 2011-17 年間,太陽能板成本下降了約 75% ,但同期電費比美國其他地區高五倍。同樣的情況也出現於世界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領導國德國。 隨著再生能源使用規模增加,其電價在 2006-17 年間卻錄得 50% 增長。

我曾經認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代價很高。 但看過德國和法國情況後,我再也不敢相信這種說法。

儘管到 2025 年前,德國會投資 5,800 億美元於偏重於再生能源的電網,其碳排放量自 2009 年以來一直平穩,但電力成本卻增加了 50% 。

與此同時,法國每產生一單位電力的碳排放量僅為德國的十分之一,前者的電費僅為後者稍高於一半。這是怎樣做到?是通過核能。

然後,在德國施壓下,法國於過去十年在再生能源投資了 330 億美元。結果是什麼?法國供電造成的碳濃度 (carbon intensity)上升,電價也有所增加。

那所有有關核能昂貴、太陽能和風能便宜的新聞頭條是甚麼一回事?這由於 70-80% 核能成本來自建造核電廠,而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不包括輸電管道、新水壩或其他形式電池的高成本,因此很大程度上造成錯覺。



以下為參考資料:

德國仍維持電力淨出口
德國高度仰賴能源進口,主要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硬煤等化石燃料,還有核電廠使用的鈾,只有褐煤可於國內大量開採。不過,德國過去十年來可是電力淨出口國。
德國位在歐洲的地理中心,享有歐洲電網的優勢。與德國交易電力的國家包括荷蘭、瑞士、奧地利、波蘭、丹麥、捷克和盧森堡,讓德國賺取大量順差。跟法國與瑞典交易,德國則是淨進口。德國與瑞典的貿易量很少,法國則在 2019 年出口了龐大的電力到德國,共計有 14.8 TWh。大部分的能源進口都不是出於家用電力短缺,而是出於價格便宜。供電者會購買最便宜的電力,再輸出給顧客。由於電力都會隨附來源證明書,所以供電者會知道電力的來源為何。
除了電力貿易,也有物理電力流,也就是德國和鄰國之間透過電網和線路傳輸/交換的電力。
從出口和進口圖表來看,可以得知德國多年以來都是電力淨出口國。2018 年,出口電力佔總生產的 9%,2019 年則是 4%(截至 5 月 19 日)。不過,出口電力會對碳平衡造成負面影響,在商業上也不一定總是可行。生產出口電力時的二氧化碳排放會算在德國身上,進口國得到電力卻不須負擔碳排放。
除此之外,在晴天或颳風的日子,德國通常會達到電力貿易順差。天氣條件理想的情況下,鄰國也能享有再生能源的高效益,事實上就是免費贈送電力。根據歐洲能源交易所 (EEX) 和德國聯邦網路局 (Federal Network agency) 的統計,年度負電價時數從2018 年的 134 小時,增長到 2019 年的 211 小時。這當然是不合理的情形。負電價現象可以視為能源轉型時無意為之又難以避免的暫時副作用,直到德國降低核電和燃煤廠量大卻缺乏彈性的基載電力,才能解決負電價的問題。核電和燃煤廠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加速、減速、立刻停止或開始,其彈性有限,所以只能不斷生產電力,是產能過剩的主因。其中一種解決方式是採用較為彈性的火力發電,例如燃氣發電廠,還有足夠的儲存設備或能源交替使用。根據 AGEB 的能源平衡數據,2019 年電力淨出口量大幅下滑,從 2018 年的 51.1 TWh 銳減至 2019 年的 30.5 TW。
圖表:2019 年德國與鄰國的電力交易。來源:Fraunhofer-ISE 2020, https://www.energycharts.de/exchange.htm?source=de_pf&year=2019,


德國是否仰賴從法國進口的核電?
批評者認為德國可能會仰賴國外進口的核電以預防停電,因為待德國擺脫龐大的基載電力(改為儲備電源,支援無法持續供電的再生能源),屆時會需要從法國和捷克等鄰國購買大量核電。
包含德國在內的國家擬定了一份歐洲國家電力合作協議,要求簽署國同意「不限制跨境電力交易,即使是缺電時期也不例外。」這項規定隱含的意義,就是德國不確定關閉核電廠之後是否有足夠的電力供應,所以德國將會「外包未來的能源安全」。
批評者主張兩點:其一,德國可以在需求高漲時進口核電;其二,德國可能缺乏可調度發電容量,無法供應尖峰用電需求。但是這兩項主張都錯了。
法國將近 75% 的電力都是核電,但是電力需求高漲時,法國的核電可能也無法供應德國。德國要從鄰國負荷過大的反應爐進口核電,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德國仰賴國外核電的消息卻不絕於耳。每個使用核電的國家,都需要其他種類的電廠解決尖峰用電需求,所以法國有時候也需要在尖峰用電時間從德國進口電力,尤其是冬天,因為供熱系統會大量用電。
第二點是德國自身沒有足夠的可調度發電容量,這個說法也不對。德國在 2011 年關閉核電廠,因此德國的發電容量圖表上, 2011 年的發電總量大幅下滑,但是從 2011 年開始,德國就持續增加發電容量,主要增加再生能源發電以因應核電退場,也為了之後淘汰火力發電做準備。因為風力和太陽能在尖峰負載時段,只能提供特定發電容量,德國的長期策略是仰賴電力多元轉換 (power to X) 技術、大量綠氫能儲存和綠甲烷,以及較有彈性的燃氣發電廠。
最後,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電網,還有捷克和德國之間的電網,都因為太小而無法解決德國的發電容量需求,理論上來說只能進口 5.7 GW,這一點電力不足以應付德國的 80GW 尖峰負載。德國會持續生產接近消耗量的電力。
延伸資料:
圖表:德國的淨發電裝置容量 (Fraunhofer-IES)
https://www.energy-charts.de/power_inst.htm?year=all.=annual&type=power_inst
免責聲明:本文係德國在台協會編譯,相關資訊參考來自可信的政府機關、科學機構和其他來源。儘管經過交叉查證,我們還是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該資訊的準確性。請知悉:某些數據是暫時的,未來可能會有調整的可能性。
(01/2020)

資料來源一:德國在臺協會
https://taipei.diplo.de/blob/2302124/fbdc0f8321c5a18ef2bfeaee16212c75/artikel-5-chin-data.pdf

參考資料二:
為何再生能源無法拯救地球 Why Renewables Can’t Save the Planet
(編按:本日為福島 311 核災 8 周年紀念,本網獲知名環保人仕 Michael Shellenberger 同意轉載並翻譯本文。 Michael Shellenberger 是時代雜誌選出的「環境英雄」,也是環境進展的總裁;環境進展是獨立環保研究和政策組織。你可在 Twitter 上關注 Shellenberger @ShellenbergerMD)
https://beta.thestandnews.com/nature/為何再生能源無法拯救地球-why-renewables-can-t-save-the-planet
MSF91S wrote:
DPP不要核電~~本(恕刪)


這個到時候看看整體能源狀況吧
人口減少老化
理論上車子要減少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2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