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報導內容:
國內疫情延燒,目前幼兒園案例確定為Delta變異株,先前國內也三名長榮航空國籍機師發生突破性感染,也確認為Delta變異株,目前國內工會訴求應該參照奧運模式,由指揮中派出防疫關全程監視併稽查外站,另外機組員檢疫14天期間不得派飛,或者加強施打第三劑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針對外站稽核「零接觸」管理,目前由民航局積極辦理中,會參考國際管理情況、飛航需要、檢疫安全納入討論。
機師工會表示,國外陸續解封,目前外站人員很多人都不戴口罩,國籍機組員至外站有染疫風險,希望可以恢復隔離14天政策,且在最短時間內參考奧運模式,由指揮中心派出防疫官員全程監視並稽核外站防疫流程,組員檢疫期間,不得再次派飛、執勤,或應嚴肅考慮讓長程航班(國外機場外站隔夜)機組員,返台後檢疫隔離天數比照一般旅客14天規定。
陳時中表示,目前針對外站稽核是由民航局積極辦理中,另外目關於機組員飯店人員是否也會同步加嚴管理,他則表示,國籍機組員外籍機組員,都分住在不同防疫旅館,並不會與其他旅客混住的情況。目前針對外站管理及派飛規定,也會參考國際情形、飛航情況一同納入討論。
--------------------------------------------------------------------------
看過報導內容後,國人是否可以放心政府的因應之道了?


『停止對空服人員污名化及不當獵巫』。
上述,讓我想起日前報導,北市星聚點復興館每月租金高達431萬,與房東打減租官司敗訴。
星聚點與錢櫃等沒有女陪的KTV,被列入八大停業中,感覺不只被污名化,還每月燒錢中。
台灣內部疫情漸漸趨穩。
邊境防守的權力,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無人能代勞!
台灣疫苗覆蓋率還很低,千萬別再來一次疫情大爆發。關鍵在政府的邊境防守策略。

1 小時 ·
今天新增0例。
不只alpha清除了,看起來delta也成功圍堵了。這代表台灣社會只要不鬆懈大意,病毒無法突破社區防線,即使是delta也是如此。
我剛剛研究了一下新加坡。今天新增920例,略有下降,需要再觀察。目前為止,新加坡的R值約等於1.4,而如果能停在新增千例左右,也就是壓到R值接近1,那麼,新加坡的醫療量能可否承擔?
他們很樂觀,認為八成多兩劑覆蓋率達成以後,加護病房案例只占0.2%,也就是如果每日新增千例,也只有兩例需住新冠加護病房。
只是,新加坡有多少新冠加護病房?一百間。依此推算,最慢五十天,他們的新冠加護病房就會爆滿。他們說最多可加到三百間,但如果R值無法壓到1以下,比如停在1.4,那麼每隔十天,新增案例就會加倍。
更何況0.2%的加護病房重症率幾乎是最樂觀的估計了,若依照美國發表在《刺胳針》的數據,特別是老年突破性感染,加護病房重症率可達2%。
新加坡打算逐步放寬管制,與病毒共存,但目前比台灣還嚴格,比如餐廳用餐,必須有疫苗護照,而且一組人限定五人以下,而展覽與賽事也是要有疫苗護照才能開放一千人。
當然他們放寬了部分國家的入境檢疫,比如台灣人只要入境後檢測PCR陰性就不用隔離,但目前入境人數仍是不多。
這樣一來,何以案例暴增?因為,他們沒有全面地毯式做疫調了,只針對嚴重群聚仔細疫調,至於零星案例,就讓家屬自主隔離,當然會有漏網之魚。
他們也將接觸者十四天隔離縮短到了十天,這也可能漏掉一些潛伏期較長的案例。
至於口罩,跟台灣一樣還是戴得緊緊。
試問,現在這樣都已新增上千,如果再把上述措施都放鬆呢?
就會變成以色列與英美。
他們這麼做的目標是打造一個 more Covid-19 resilient nation,對新冠疾病更有韌性的國家。
但,看起來,他們必須綁好安全帶喔,因為接下來不曉得疫情會怎麼演變。
寫這麼多是要說,台灣已經清零了,接下來該怎麼放寬防疫措施?是要跟英美一樣,八成打兩劑以後放著不管,還是繼續堅守國境,並做好個人防護?
不管你怎麼主張,請拿出的你的預估數字,而不是在那邊想當然爾。
以人口比例來算,台灣如果稍微,注意只是稍微,放鬆邊境管制,並且放掉一些疫調與匡列,跟新加坡一樣,那麼即使八成人口打了兩劑疫苗,每天新增案例將會達四千左右,而且會有十人左右需要加護病房。
而如果跟英美一樣,連口罩都不戴,每天會有一萬兩千人確診,加護病房需求每天增加三十人。注意,是加護病房,不包括未插管住院。
台灣人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數據?
不講別的,光是醫療體系就可能崩潰了。
到了那樣的數據,你還敢內用與群聚嗎?恐怕學校也得關門了。
所以說你以為打了疫苗以後放寬管制是重獲自由,其實是把自己扔進一個新的牢籠。
以目前的新冠疫苗效力,就是無法讓你回歸2019的生活,這是現實,也是科學。
事情不是XX所想的那麼簡單啦。台灣有自己的防疫特性,不能照抄歐美。台灣人對健康的重視也跟人家不一樣,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有辦法承擔疫情失控的責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