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crisis wrote:台灣的電子支付和大陸...(恕刪) 觀念完全錯誤,完全沒有印鈔權,兩巨頭的平台最接近的概念是銀行跟「銀聯」那種結算平台兩種東西的有機結合,微信支付寶的錢是不是隨時可以兌現回銀行卡的錢,可以嘛,那就說明背後還是有RMB在擔保。兩巨頭真正賺到的是「水管租用費」,也就是原來由傳統金融機構賺的手續費被兩巨頭搶走了。
lin_0507 wrote:台灣應該只推一個悠遊(恕刪) 错, 当然要有竞争, 大陆的银行卡直接就可以刷地铁, 虽然还不是主流, 等于已经发了一张交通卡, 这样各种apple pay模拟银行卡模式的手机也直接就可以过闸机了. 因为这些pay也是用的闪付通道, 这样逼迫交通卡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http://jt.gz.bendibao.com/news/20171121/236463.shtml
Bamda wrote:错, 当然要有竞争,...(恕刪) 现在很多城市有推出电子公交卡了,例如广州,直接在iPhone的钱包app里面领取电子公交卡,然后坐公交地铁可以直接iPhone用NFC刷卡进出。这种比微信和支付宝和乘车码更方便。
lin_0507 wrote:台灣應該只推一個悠遊卡支付就好、結果塔綠班又想來收割分贓推出啥一卡通… 悠遊卡是臺北市政府的一卡通是高雄市政府的原本臺中也有臺灣通但撐不起來停了至於手機支付跟LinePay合作的一卡通先有悠遊卡推出的悠遊付則是晚了幾年才推出
sasamisami wrote:悠遊卡是台北市政府的(恕刪) 有了支付渠道, 还要布置足够的应用场景, 看一个住台北的大陆人(娶了台湾老婆)在停车场碰到的投币问题, 没有理由收硬币更方便成本低呀, 大陆几乎都是手机二维码付, 很多还是车牌号码付, 不停车直接就过闸机. 看到新闻新北有, 那为什么不推广呢?一个个应用场景都被克服的话, 自然就基本电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