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台灣人祖先 多從哪裡來呢?多數來自福建

blood0819 wrote:
前提是對方願意承認兩...(恕刪)


是不是國家,這是政治問題

有沒有血緣,是生物問題

是不是相同文化,是歷史問題


當你把歷史、生物跟政治問題混在一起,就陷入綠營、偏激台獨蠢蛋們的陷阱....

魏、蜀、吳 三國獨立,雖是不同皇帝管理,但是沒人否認同宗、同種、同文....

只有偏執相信綠營說詞的蠢蛋,才會認為要跟中華、中國文化切割....

看看韓國的歷史,想想自己是不是跟當年認同政客亂搞的愚民一樣?

“而漢字真正開始在韓文當中消失,是在一九六一年朴正熙總統執政之後,在他掌權的十八年期間,他全力倡導「廢止漢字」「韓文專用」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將可以讓過去韓國所有的官方文書及出版品完全失去效用,同時也可以拿來對付反對黨金大中的政治攻勢,並有利於朴正熙的獨裁統治。”
參考文章
台灣走過的路
超像美國建國歷史

為追求夢想.各國人民移民台灣(西.荷.漢.日.越.菲....)
為求生活.在島上擴張土地(與原住民鬥爭)
為求生存.發動獨立戰爭(對日戰爭)
為求民主.把國民黨趕下台(2000年大選)
六藝君子 wrote:
你大概沒聽過一句俗諺: "囂掰沒有落魄久"
歡迎綠的繼續囂掰

原文為『囂俳』才對!
俳 的台語漢音為 ..跟掰的北京音恰好相同
俳 的原意為 戲班仔(演員 有貶抑之意)
日本稱為 俳優....男的稱男優 女的稱女優

在古代社會中
剃頭仔、戲班仔、鼓吹仔...etc
一般被當作社會下層經常被瞧不起的人

囂俳的原意是
雖然你在戲台上扮演皇帝宰相將軍等角色囂張跋扈
戲演完了走下戲台
俳的真實身分還是社會下層經常被瞧不起的俳
有啥好囂俳的!
god52101314 wrote:
台灣人 是漢人嗎?台(恕刪)

這種身份認同議題本來就很複雜
不是兩三句話就能解決的
倒不如說,你認為自己是哪裡人就是哪裡人
不問歷史問鬼神.南島文化.如同本版很多論述.我再補充一點
那郭台銘富士康百萬員工.會比275年前墓碑還虛幻嗎???
況且那墓碑也未免太新.要仿舊也不下功夫
要是真的.那我會說.哪理不好死.跑來日月潭.那千島湖三十幾條台灣人冤魂
275年後也是要說台灣人是大陸人的祖先嗎??哀
我是台灣人
god52101314 wrote:
根據文獻記載 日月潭一詞 來自清朝


會有墳墓,那肯定是日月潭還沒形成的時候下葬的

所以應該比大清國還早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god52101314 wrote:
台灣人祖先 多從哪裡來呢?日月潭275年墓碑出土


怕美日介入台海 , 又在半路認親 ?
數十年來天天高喊血洗台灣不就是土共 ?
元靈是不受時空物質限制,本是觀察、覺知、思辨的觀行照悟體。元靈透過仿生AI的故事敘述來遊戲體驗人間。
六藝君子 wrote:
如果純粹就科學的角度, 以及最新的DNA圖譜研究,
台灣人不光是漢人是從大陸過來的, 連南島語族的原住民都是源自於大陸

這是權威科學期刊 "Nature" 說的, 不是我說的:

【全球首次公開台灣古人類DNA數據 證明南島語族起源中國大陸】
由43家中外單位共同完成的論文《東亞地區最大規模的古人基因組研究(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2月23日在全球首次公開台灣古人類DNA數據,並在國際期刊《Nature(自然)》發表。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少數民族所屬的南島語族起源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祖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36-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456-9?fbclid=IwAR3fsfyN4VDaXpWXUdrYdQjK5d4Tp76nwiNwbKyka-oDQrlXP2IKSy77FEA


Abstract
东亚是最早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并且拥有众多的语言族群,包括汉藏语,泰加代语,南洋语,大洋洲语,苗族语,印欧语,蒙古语,突厥语,通古斯语,韩语等。由于对青藏高原和中国南部当今人群遗传多样性的采样很少,并且与西欧亚大陆相比,古代DNA数据很少,因此对该地区人口历史的当前了解仍然很薄。

该研究报告了来自166个东亚人的全基因组数据,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 1000年和46个现今群体。来自日本,阿穆尔河盆地,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台湾以及青藏高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之间有着深切的血统,这可能反映了晚更新世的沿海移民。

该研究关注从四个地区的全新世扩张。首先,蒙古和阿穆尔河流域的狩猎者采集者由蒙古语和通古斯语使用者 共享血统,但没有携带西辽河农民血统,这与他们的扩张传播这些原始语言的理论相矛盾。其次,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农民很可能传播汉藏语言,因为他们的祖先分散到西藏,在某些群体中占约84%,在中原地区,汉族占约59-84%。

第三,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800年的中国台湾人约有75%的祖先来自现代的南澳大利亚人,泰卡代语和大洋洲语系人,这些人很可能来自长江流域的农民。中国台湾古代人还从约有25%的祖先起源于与黄河农民有关但又与黄河农民不同的北部血统,这意味着南北向进一步扩展

第四,Yamnaya草原牧民的祖先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达蒙古西部,但是即使它如期传播了Tocharian Indo-European语言的祖先一样在中国西部持续存在,也被先前建立的宗族取代。后来的两个基因流影响了蒙古西部:在公元前约2000年之后,具有Yamnaya和欧洲农民血统的移民,以及后来来自图兰的血统的群体发生了偶发性影响。总之,这些结果对于东亚人口的线索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台湾人约有75%的祖先来自现代的南澳大利亚人,泰卡代语和大洋洲语系人
台湾古代人还从约有25%的祖先起源于与黄河农民有关但又与黄河农民不同的北部血統
(1)起源於黃河流域 , 台灣人從不否認
(2)與黃河農民不同的北部血統 ? ←血統不同
(3)代表土地被侵佔 , 被驅逐逃亡到台灣
(4)兩者是數千年世仇 , "曾住同一塊土地"這件事 和 血統 沒有關係!

權威????
"Nature" 哪一句說了 ??
明明"南島語族"在中國大陸皆未見, 連傣、苗或南亞等民族都未見?
能突然冒出來變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祖源????????

這篇報告是說 "古代人類基因組揭示了東亞的歷史"一文 是針對一具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的一個8400年歷史的骨骼
古代基因組學開始揭示東亞的歷史。對該地區古代人類基因組的首次大規模研究表明,該地區的許多居民來自兩個曾經不同的種群,這些種群是在大約一萬年前農業發展後開始融合的。
它在說兩個族群(北方蒙古通古斯族 VS 南方越人) 不是同一來源

他說的是 福建的古人類 , 不是台灣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 顯示的是 "越人" 單倍群 M9a'b

台灣古人類DNA數據 ?
台灣古代的撿體 ? 最早就是 亮島人
亮島人1號之粒線體DNA,結果判定為E-E1單倍群, 亮島人之E單倍群,E之根譜系,經新突變率計算,距今9280年(8150-11137)
看看亮島人的遺傳基因樹
Am J Hum Genet. 2014 Mar 6; 94(3): 426–436.
它是屬於 E 這個單倍群
它位於 E 和E1 之間
和它最接近的基因組成(標紅星的) 都是台灣的原住民(標黑圓圈的)
E1a下方那個紅星是Ami阿美族樣本 , 以及 E1a1下方的紅星是來自Atayal 泰雅族的一個樣本

圖中下方有黑點的就是台灣的樣本
亮島人包圍在 E ,E1 ,E2 之間, 能完全包圍它的樣本,就是台灣原住民的樣本
台灣有 E2 也有 E1 , 亮島人的E1不可能衍生出E2來 , 而是和E2有共同祖先 E
而E這個單倍群形成的時間, 約1萬6000-3萬9000年前,來源是冰河期尚未陸沉的巽它古陸

Southern China中國東南部的基因, 是 M9a 那一群 ,早在它上方的M9, 就已經和E這一群分道揚鏢, 分家了!
它又由M9分出, 自成一族M9a, 中國大陸 和亮島人完全沒有直接關係
沒有直接關係能說成 來自 福建 ?????

位於 E 和E1 之間的 亮島人都已經8-9千年了, 它的祖先 E 又是1萬6000-3萬9000年前
台灣同時有來自E單倍群 直系遺傳 的 E1 和E2 , E早就自成一格
E和 M9a 有共同祖先M9 , 但是 E 和 M9a 那一群 一點關係都沒有 !
祖父M9a和叔公E 有同一個爸爸 阿祖M9
但是M9a的小孩不可能回到過去? 去生出 叔公 E 的小孩 E1 及 E2 ???
不可能說成 E1 及 E2 來自 M9 a,b , 這種說法是 時空轉換 ??
故意混淆了 土地 和 血源 ? 把過去曾經住在同一地區當成同一血源 ?
就算是M9 ,也是西藏比例最高 , 認錯親戚了

臺灣原住民的粒線體DNA(母系血緣)的B4a1a 型,發生於距今13000年前,這個基因在9300年前移出台灣,在新幾內亞形成B4a1a1 型, 再形成玻里尼西亞人,毛利人,夏威夷人的 B4a1a1P, 這是一脈相承來自台灣的直接證據,排除玻里尼西亞人與亞洲大陸的關係。

明明"南島語族"在中國大陸皆未見, 連傣、苗或南亞等民族都未見?
目前中國大陸南方, 找不到任何南島語族。甚至於北越也沒有, 也必須到越南的南方海岸, 才有南島語族。
南島語當中,有非常多 「季節風」、「下雨風」、「向內陸」、「向海邊」、「海邊打來的碎浪」等詞,可以推想他們原來居住在沿海或島嶼上,而不太可能住在內陸或者是高山地區。

在2萬年前亞洲大陸的東南 , 包含目前的馬來半島+印尼爪哇+南海, 這一大塊就是巽它古陸。
而過去的台灣就是亞洲大陸的海岸上, 不是海島 , 台灣海峽是水草豐盛的大草原,住很多人(海峽人/澎湖人),只是現在被淹沒。而以前的台灣是在古南海的出口, 古南海內的人要出海, 由南亞北上, 自然會經過台灣,是在人類移動的路徑上, 不會繞道跑去大陸!
(而一萬年前冰河末期,大陸東南沿海在那裏?目前,現在大陸的海岸是當時的內陸!)不靠海的!
當時的黑潮改道, 內陸仍然相當寒冷, 積有厚冰雪, 但台灣的東岸有黑潮通過,帶著南方溫暖的洋流往北
之後海水上漲, 台灣海峽陸沉, 只有台灣沒被海水淹沒 ! 分隔1萬年之久 ! 所以能保存到現在!

以語言的分化, 南島語族可分為10群, 其中的10群都在台灣找得到, 台灣之外的南島語, 全是由其中一群分出去的, 因為語言的分化很多又雜 , 可以知道演化的時間很長,才能分化出 ,有8000-1萬2千年

語言愈紛歧的地方,表示它時代的縱深愈長。。絕大多數國際南島語言學者 都相信這種說法。 台灣南島語正是最紛歧的區域
1.南島語的"基本語詞" 台灣->毛利->復活島都是相通的
台灣南島語言 雖然也採用十進法,但是平埔族巴宰語卻是 採用五進法:6 到 9 是 5+1, 5+2, 5+3, 5+4 。 賽夏語的 7 是 6+1 ,這是其他地區都找不到 的例子。泰雅語群和邵語的 6 是二個 3 (2×3), 8 是二個 4(2×4),賽夏語和西部平埔 族語群的 8 也是 2×4 。數詞 10 以下的除了用 加法和乘法表示以外,還有用減法:賽夏、 邵和西部平埔族語群的 9 是 10-1 。更有趣的 是,賽夏語的數詞 20( )是指「一 個人」,按:每一個人全身共有 20 個手指和 腳趾;

這就是說南洋群島上千種南島語言各種數詞的 系統在台灣都可以看到,甚至在其他地區看不到的在台灣也可以看到。

例如「眼睛」一詞,在台灣有 mata, maca, masa, maθa 等各種變異,在台灣以外的都只是唸 mata,數詞「七」台灣和 其他地區的語言都是 pitu ,不管在哪裡都是 發t音。也就是說,只有在台灣南島語言才保 存這兩種語音的區別:t 和非 t 音。又如「鰻 魚」在台灣南島語唸成tuna, tula,tusa 等,在 台灣以外都只唸 tuna ,該語詞中的音(非 n 類的音)只有台灣南島語還保存和「母親」ina 中的 n 音有區別。此外,只有幾種台灣南島 語言保存小舌塞音 q ,而在其他地區的南島 語言都已變成喉塞音或消失了。

2.「古南島民族可能是居住在沿海或島嶼上,而不太可能住在內陸地區。」「季節風」、「下雨風」、「向內陸」、「向海邊」、「海邊打來的碎浪」等詞,可以推想他們原來居住在沿海或島嶼上,而不太可能住在內陸或者是高山地區。

台灣最早原住民的口傳歷史,大都稱他們的祖先來自「山那賽」,至今仍有屬於平埔族原住民的凱達格蘭族和噶瑪蘭族,以及高山族的阿美族和卑南族等族,他們自認祖先來自南方綠椰之地─「山那賽」。
目前「山那賽」的確實地點尚無定論,大體上認為是一處外島。根據日人移川子之藏的研究,阿美族的老人說,祖先之地「山那賽」有很多椰子樹,因而也稱椰子樹為「山那賽」。這種說法符合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等族所認為的「山那賽」稱為「南方綠椰之地」。
「山那賽」語音“Sanasai”或“Sanasay”和巽他古陸語音“Sunda”前二音節發音也相近。最近的人類學證據顯示,最早的現代人在七萬年前遠離非洲後,就延著印度洋海岸西徙,六萬年前到達赤道通過、氣溫較高的「巽他古陸」,然後在氣候漸暖和時,沿著歐亞大陸東岸的南海古陸北上,經過澎湖陸橋到達台灣,成為台灣原住民的祖先。
由此推測,「山那賽」可能就是冰河時期在台灣南方赤道附近的「巽他古陸」,也就是「南方綠椰之地」。

事實上依據mt DNA E 單倍群的演化, 或是原住民自己的祖靈傳說
原住民也是遷徙來到台灣的.......我們全都是移民 , 這1萬年來, 一直有移民來到台灣
南島語族來到台灣的時間可能是1萬二千年前到八千年前,冰河期結束,海平面上升,台灣海峽還是大草原或陸橋的時期
台灣原住民可能來自台灣東南方, 被海水淹沒的"巽它古陸"
然後在台灣居住很長的時間,然後才向太平洋擴散出去
小小的台灣島,母系的mtDNA, M系(中亞形成)和 N系(在阿拉伯海灣沿岸)兩者都有,有M系的E單倍群,也有N系的B4a1a,來源不是單一,台灣母系祖先很多, 單E系也不能說成是唯一來源 ?

南島語族在5-6000年前的這波擴張, 就是 mtDNA單倍群 B 這個基因的傳播,特別是單倍型群B4a1及其後代譜系, 在整個東南亞島,大洋洲乃至西部的馬達加斯加的傳播有關
和 E 和 M9 沒有關係 !
在出現拉皮塔人的單倍群B4a1a1 之前, 太平洋沒有皮塔人活動的跡證
由台灣 臺灣原住民的粒線體DNA(母系血緣)的B4a1a 型,發生於距今13000年前,這個基因在9300年前移出台灣,在新幾內亞形成B4a1a1 型(拉皮塔人), 再形成玻里尼西亞人,毛利人B4a1a1a3(毛利特異單倍群),夏威夷人的 B4a1a1P, 這是一脈相承來自台灣的直接證據。

無論高山族或平埔族都是南島語族 , 它們的語言有同一個來源, 只是在台灣演化好幾千年以上,各族語言分歧變大
高山族或平埔族只是居住地區的不同,生番或熟番, 這種分類法則是荷蘭人,清朝人,日本人, 便於統治所做的分類
其實,平埔族和高山族,全都是南島語族

幾千年來「平埔族」曾經是台灣島上最大的族群,現在卻消失不見?
165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之「荷蘭戶口表」記載……,「熟番」部落人口有五萬零五百一十七人;也曾記載達 6 萬多人
1847年(日本治台前48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
1885年(甲午據台前10年)劉銘傳:「台灣……沿海八縣(宜蘭及西部各縣)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

但是, 到了日治時期,根據日本昭和二年(民國16年,西元1927年)的調查,「平埔」人口僅有五萬二千五百九十八人。
從清順治到日治時期,將近300年間,平埔族人口幾乎一樣, 並沒有成長,而同時期的漢人的人口卻成長了120多倍,這顯然並不合理;
平埔族 是台灣平地最大的原住民族, 在距今8000-10000年前移入台灣的 南島語族 。
荷蘭人當時曾經統計過自己治下有多少平埔族人口。六次的調查中,以1650年的 68567 人為最多
荷蘭人據台, 統治的地區只有台南附近,如果台南附近就有68567 人, 全台灣應該有多少人 ???
而登記所謂漢人, 由荷據時期1648年登記的25000人-30000人
但是這台南附近 68567 人 這已經比來台登記的漢人25000人-30000人 要多,

但是到了1895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時,調查的台灣全島人口數約300萬左右,而登記為熟番,也就是平埔族的人,卻不增反減,只有4萬6千多人
漢人卻增加100倍到 300萬人? 這實在是不成比例

這中間出了什麼事?

這其中滿清有「渡海三禁」不能攜帶女眷的政策來控制人口,避免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拓殖反抗勢力。
滿清政府同樣運用"借殼上市"的手法,換公司名稱, 消滅了 "平埔族",藉此合理化自己異族統治的事實?
《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依據 文獻會台灣通志卷8同冑志第3冊第61頁記載, 在滿清治理當時,就已經分不清楚平埔族和漢人了
「漢人以姓氏為正血統、睦族之基,不欲因賜姓政策之實施而有所混淆」,「光緒12年(1886)刷新番政,一面勵行賜姓政策同時諭示,凡土著族已用漢姓者,應於姓氏下加新字」。所以要求 土著 姓氏下加新字?
由賜姓到想要改制, 加上"新", 已經120年過去了, 中間都不知道幾代了
在滿清治理當時,就已經分不清楚平埔族和漢人了,何況又過了幾百年之後?

漢姓是皇帝賜的,經過120年,地方官都分不清楚了,要如何要求加上新字 ?
族譜都是抄來的 ,又怎麼分的出來?

依據 鄺其照(1836-1891)著 臺灣番社考.
台地幅員廣闊,地脈膏腴。熟番與華人所居十之三,生番所居十之七。第生番俱在臺灣之東,俗名山後,亦曰內山;地多山林,絕少平壤。
那沒有統計到的 番社呢?
台灣有非常多的地名,源自於當地的番社, 表示當時的番社已遍布西部平原 , 沒有沒番社的地方, 這些番社經過滿清200年就突然消失不見了嗎?

在乾隆29年(1764)的《續修臺灣府志》提到:竹塹社有番名而無漢姓。
竹塹社,為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的一支,為該族人口最多的一社。在漢人大量移民北台灣前,是新竹地區主要的居民。
竹塹社的「房」,與漢人宗族「房」的概念不同,是竹塹社為了因應清廷的統治,自行創設的內部管理組織。
形成「同姓不同祖」的情形,也就是所謂的「異姓宗族」。

臺北盆地,淡水河南岸大漢溪下游一帶的蘆州、五股、二重埔、三重埔、泰山、新莊、板橋港仔嘴、樹林頭一帶。昔日為凱達格蘭平埔原住民族武朥灣社(Bu-lau-oan)領地。
這段歷史典故,任承德宮(真武廟)總幹事吳陳隆口述:武朥灣先祖由新莊三重越大漢溪,來到板橋地區擺接堡港仔嘴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清中葉年間武朥灣社頭目,仍有32名番屯兵壯勢,立頭目旗桿。五代前祖先「獅里」,可能用社名「武」的官話諧音取吳為姓,招贅泉州南安陳姓漢人,並約定每代大房長子要冠上雙方的姓。

霄裡社為淡水社十二社之一,屬凱達格蘭族,霄裡社域包括番仔寮臺地和龍潭臺地。 因霄裡漢姓為蕭, 但祖先牌位上則寫著台灣霄裡?
本姓? 是平埔

1875年前,因清朝施行海禁,禁入禁墾禁買番地、禁娶番婦等禁令(防止落地生根,防明鄭餘孽再起)

清朝統治時期,運用"賜官爵", 賜姓漢化 例如, 巴宰族岸裡社總土官"阿莫"六品頂戴在案,其孫"敦仔",被賜姓為"潘"
平埔族在荷蘭時代, 滿清時期, 歷史記載那麼多"社" 都到那裏去了?
或如宜蘭,墾戶直接編派姓氏、名字與籍貫(甚至族譜)給散居的原住民, 或如屏東,地方官員推行「改社為莊」,平原村落全稱莊,官員直接宣稱莊民全都是閩粵人。
為何這麼多的庄能同時找到這麼多的同姓人一起開墾?而當地平埔原住民全都自動消失搬走?
這樣使得閩粵籍墾戶或官員,借用親朋名字把散居的平埔族原住民虛報為自己的同鄉或族親, 可以防止已賣田之原住民反悔告官,(買地者受刑罰還要將田歸還)
也解決禁娶番婦問題, 因為看得到的文獻已經改了,在戶籍上沒有番婦了! 全都是閩粵籍!

1875年禁令廢止後,閔粵移民的人數增加有限,但是官員全面編派祖籍給平埔族人,這就是直接"換商標", 讓全台都是清國人!
如果商標同樣都是掛 SONY ,沒有細看是馬來西亞製或是中国製 , 還會誤以為全都是 日本製造

平埔族屬於南島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臺灣是南島民族分布的最北端。
平埔母親和小孩,原作由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 1871 年攝於木柵(現高雄內門),該區多數族人現以西拉雅族為族群認同。
當地原住民似乎婦女是左衽

對照一下,台中西屯區中港路(安和路)所挖掘"安和遺址" 為大坌坑時期之墓葬群。是 4800年的人類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中阿嬤", 媽媽抱著嬰兒的化石,媽媽深情望著孩子,時間凍結在4800年前
4800年前,現在的台中 就已經 有平埔族 的聚落族群, 且發展出墓葬文化 了


所謂的漢族 , 主要的 父系Y-DNA SNPs 是 O-M122
O單倍群的上游SNPs是 M單倍群
漢族(子代)這個 O3-M122記號改變, 發生於距今3萬年前
而它的上游(父代)O-M175(發生於距今3萬9千年), 就會和下游(孫代)的 O3a1c-JST002611 不同了

以父系的 Y-Chromosome DNA,(SNP o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來看
由非洲分家至中東的Y-DNA haplogroup K-M9 , 大約是 4萬7千年前。
M單倍群(4萬7千年前)在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南部海岸區域具有較高的頻率,而且在印度具有最大的多樣性,顯示這裡是M單倍群的突變可能發生地點。
M單倍群 演變為經印度, 中南半島的Haplogroup O-M175(3萬9千年-2萬8千年),才再演變為下游約3萬年前的單倍群O-M122(Haplogroup O-M122)。
漢族中擁有單倍群O3-M122的比例 ,超過50% 。
O-M122再演化為 下游單倍群包括O3a1c-JST002611、O3-M134、O3-M117、O-M7等,
其中漢族主要由JST002611、M134、M177三個支系組成, 都屬於 O3。

這一篇2014年 澳洲雪黎大學 的學者發表的
Taiwan Y-chromosomal DNA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sland Southeast Asia
提到台灣的父系 Y-DNA O1a2-M50和O2a1-M95 和南島語族的關係
過去都是以 Y-DNA 的SNPs 來比較, 這篇改以Y-STR(短重複序列變異型微衛星)來研究
運用O2a1-M95 / M88 MJ網絡(Median-joining (MJ) network)的Y-STR(短重複序列變異型DNA short tandem repeat)單倍型,(microsatellites微衛星(Y-STRs)來比對南島語族。

由父系(Y-STRs)的重複性,可以觀察到 和研究母系 mtDNA時所見, 相同的基因移動路徑
台灣→菲律賓→印尼東部的島嶼→新幾內亞的東北海岸→所羅門群島(往西達東非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
O1a2-M50和O2a1-M95 / M88的MJ網絡提供了由馬達加斯加和所羅門島民之間,有共同祖先遺傳來自台灣的明確證據。

這篇論文還提及台灣一些特別的 SNPs
出現於台灣漢人O1a2-M50 O2a1-M88在福建漢族的樣本是沒有的
O2a1-M95 福建漢族的樣本只有 1.82 , 比台灣漢族的4.26還低, 但是在印尼/大馬/泰國樣本都有20幾%的比例, 台灣的O2a1-M95這個基因, 由東南亞(巽他古陸Sundaland)移入的機率還比較高。
這是推論平埔族融入台灣漢族的一項證據

台灣的樣本還有福建沒有的R1a , 台灣漢族還出現有Q(M242), R1-M173, R1a1a-M17?這些SNPs
R1的起源是東歐洲大草原
R1a 是出現於22,000 – 25,000年前,黑海與裏海之北的蘇聯大草原, 分支的 R1a1 大約為1萬-2萬年前,下游R1a1a(M17,M198), 再下游的R1a1a1(M417)出現於距今5800年前 的中歐及東歐
這一直都是歐洲/中亞的 SNPs
阿美族,布農族還測到P-M45 表示是非常多樣性的, 來源一定不是單一, 而是多方,多次來到台灣 。

R1a1a-M17 在370個平埔族的樣本當中 ,達 0.54 %, 比台灣漢人0.28%更高 ?由中亞經由東南亞傳入台灣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或是在荷屬時期, 荷蘭人和平埔族通婚流下來的血脈
其實, 荷蘭東印度公司招募來台的士兵, 不一定是荷蘭人, 荷蘭總督揆一是瑞典人, 還有很多是德國人
台灣平埔族是母系社會, 父系的Y-DNA 常常是招贅, 就算有祖譜,招贅是寫在母親這一方的祖譜, 比較難知道真正父系的來源
因為荷蘭時期設有婚姻登錄制,在《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婚姻與洗禮登錄簿》中,出現少數平埔族女性和荷蘭人(或歐洲人)的婚約

中國的人口也是由南部亞洲起源
再依據雲南大學的中國學者, 發表在AJH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的論文
Y-Chromosome Evidence of Southern Origin of the East Asian–Specific Haplogroup O3-M122
也是這樣表示 ,
關於東亞特定單倍群O3-M122的數據, 表明O3-M122譜系的南部起源,支持了東亞現代人類的起源於南部的假設。最初的史前北移估計發生在25,000-30,000年前。
南方人群可能是祖代的人群。來自其他兩個主要的東亞特定單倍群(O1-M119和O2-M95)的數據也支持北部人口的南部起源論。
由當時的地理也可以得知, 當時處於冰河期, 北方都是冰封之中,謀生不易, 由南方起源的可能性高。
lordkon wrote:
台灣走過的路
超像美國建國歷史

為追求夢想.各國人民移民台灣(西.荷.漢.日.越.菲....)
為求生活.在島上擴張土地(與原住民鬥爭)
為求生存.發動獨立戰爭(對日戰爭)
為求民主.把國民黨趕下台(2000年大選)


為讓子孫永續經營.勇敢揭露土共跟舔共買辦與滯台臥底側翼他們貪腐.放毒.偷竊.行駭等不法勾當
元靈是不受時空物質限制,本是觀察、覺知、思辨的觀行照悟體。元靈透過仿生AI的故事敘述來遊戲體驗人間。
陳經理4052 wrote:
不問歷史問鬼神.南島...(恕刪)


您有空 可以追尋自己祖先的墳墓 :)
不是最快的方法嗎?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