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蔡英文的博士論文 vs 李眉蓁的碩士論文

yurue wrote:
你說的電腦系統是指館藏用電腦管理,還是單純用電腦協助列印出借書申請單?


我說的倫敦大學2000到2005年電腦化,

請參考關於倫敦大學有313本論文至今仍未送達圖書館一事之考證與修正

「到了1990年代,參議會圖書館每學年通常都會從高階學位辦公室(監督倫敦大學高階學位所有相關工作的行政辦公室)收到排列起來約有一百公尺長的新論文。圖書館從高階學位辦公室收到每一本新論文時,我們圖書館職員當中就有人必須在我們的圖書館館藏書目中,以手工用打字機為每一份新論文製作一份館藏書目紀錄,把作者(author)、題目(title)、架位(location)、分類碼(classmark)、註記(note)、主題(subject)等等打上去。這些資訊全都取自於高階學位辦公室隨每一份論文送來的紙本文件。顯然這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導致圖書館必須投入一名職員全職製作新論文的館藏紀錄——即使如此,到了尖峰時段,還是造成館藏書目建入系統並可供使用的工作延誤與積壓。」

這就是2000年之前,倫敦大學總圖SHL館藏系統的實況。

至於另一位仁兄的「電腦系統」、「條碼系統」,

那你得去問他,

因為我完全無法理解他在講什麼東東。

你可請他好好解釋什麼叫「沒有電腦系統的條碼系統」。
Panchrotal wrote:
前面就解釋過
50年前的條碼是流通管理
彙整每天借還書紀錄
書目另外記載在紙本
當時還沒有館藏資料庫

是你自己咬定
必須先有館藏資料庫才能條碼化管理


好喔,

那麻煩詳細解釋、描述一下,

沒有電腦化館藏資料庫,

是要怎麼「條碼一刷」就知道哪本書借出、哪本書歸還呢?

如果條碼機沒有電腦館藏資料庫可以連結,

館員刷條碼是要幹嘛呢?

就為了看條碼機那小小一條螢幕上顯示一排數字嗎?

如果沒有電腦館藏資料庫可以連結,

條碼機是要怎麼「彙整」借還記錄呢?

彙整到哪去呢?

如果沒有電腦館藏資料可以匯整,

館員拿到實體書和書卡,不就知道哪本借出、哪本歸還了嗎?

何必刷條碼呢?

總而言之,

你那套「平行世界條碼系統」完全不是我所能理解的啦。

除非你找出某一家圖書館的具體例證,說明所謂「無電腦館藏系統的條碼系統」是怎麼運作,

否則我也懶得浪費時間回覆你這些轉移焦點的貼文了。

最後重述一遍被你模糊、轉移的事實:

倫敦大學在接受英國政府ICO調查時,

明確證實蔡英文博論是被校方給弄丟了。
k6573 wrote:
論文是弄丟了
可能館方自己疏失 也可能是有心人去偷的
這論文這麼值錢? 偷來能賣?
論文不見的政治效應才值錢


我不認為論文遺失這件事有什麼政治陰謀,

1984到2000年之間的蔡英文,

並沒有那麼大的政治分量,

足以引來政治力量遠渡重洋,去倫敦大學圖書館偷她的論文,

就像1984年之前的蔡家,

也沒那麼大的國際政商勢力,

足以買通從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大學、IALS、大英圖書館,聯手幫她偽造論文、學位。

就是單純的行政疏失罷了。
這議題已經沒有意義了,留下的只剩一串嘴砲的對話串供google搜尋檢索
TrueLight wrote:

你辛苦了 ,而且說...(恕刪)


依照最高法院84年臺上字第419號刑事判決的見解, 「所謂『引用』,係援引他人著作用於自己著作之中。 所引用他人創作之部分與自己創作之部分,必須可加以區辨,否則屬於『剽竊』、『抄襲』而非引用。」 
yurue wrote:
依照最高法院84年臺上字第419號刑事判決的見解, 「所謂『引用』,係援引他人著作用於自己著作之中。 所引用他人創作之部分與自己創作之部分,必須可加以區辨,否則屬於『剽竊』、『抄襲』而非引用。」 


是啊是啊,

加油囉,

就麻煩你們誰趕快去告發囉,

看看蔡英文這樣「有加註、有參考文獻載明引用出處,但沒加引號」,

到底算不算沒有「區別」囉。
Enter Passcode wrote:
引索証實,從來沒有(恕刪)


連邏輯都沒了,幾本索引書都有記錄蔡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啥,你還有臉說出從來沒有

從來沒有過的東西要怎麼被那幾本索引書記錄啦? 動一下腦好嗎?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