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叛亂犯
他們被槍決前一刻,為何都露出最燦爛笑容?解密台灣歷史最震撼「叛亂犯」背後真實人生
首頁 他們被槍決前一刻,為何都露出最燦爛笑容?解密台灣歷史最震撼「叛亂犯」背後真實人生
他們被槍決前一刻,為何都露出最燦爛笑容?解密台灣歷史最震撼「叛亂犯」背後真實人生
風傳媒
風傳媒
2022-04-25 09:10:01
「最令我震撼的是,好友他們14個人在執行槍決之前拍攝的照片,都面露笑容──這對生性膽小懦弱的我,變成永遠無法理解的謎……」-政治受難者蔡焜霖
1953年,綠島新生訓導處爆發牽連近百人、14名青年魂斷刑場之「綠島再叛亂案」。倖存者蔡焜霖往後一生都無法理解,朋友們只是抄禁書讀禁書、互傳的紙條何以從「無罪」變成「死刑」之罪證,他數十年來都在追尋朋友被槍決的真相,卻也隨著檔案現蹤受到更大的衝擊──為什麼,那些被綑綁手腳、胸前插牌、準備押去槍決的年輕人,臨死前一刻都露出了世上最燦爛的笑容?
這些疑問背後的真實人生是如何,時隔近70年的今日,長期研究「綠島再叛亂案」之學者林傳凱遍覽檔案、走訪政治受難者之研究成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再次展出那些被迫殞落、卻也曾為自己人生拚搏過的青春歲月──而一切悲劇的關鍵,竟是那麼荒謬地,因為他們不願意在自己身上刺青大大的「殺朱拔毛」。
獄方對民眾宣傳政治犯都「凶神惡煞」、自己養豬卻吃不到豬肉 年輕人第一關卡是活下去
1950年代初期,許多台灣年輕菁英因涉入白色恐怖案件遭捕,例如當時就讀台南工學院的楊俊隆、助教吳聲達、台中翁子國民學校教員宋盛淼與張樹旺、新竹女中學生傅如芝等,青年們或許因為接觸過左翼人士、或因讀過左翼書籍而被捕下獄,送往舊稱「火燒島」之綠島展開5年甚至10年以上的刑期──他們本應在服刑過後有機會重新開始人生,1953年一起「再叛亂案」卻讓14名青年從無罪瞬間翻轉成死刑,就此殞命。
為什麼?這個問題纏繞在當年獄友蔡焜霖、吳聲潤等人心中數十年,他們始終想知道當年朋友為何被殺害,而學者林傳凱在2012年接觸這些已年老的獄友後,便起心動念去研究那個「為什麼」,成了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的真相與平反」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