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

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麗威年底若遭解約 風場開發首遇備取機制

根據《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屬於明年要併網的麗威風場,
應該要在去年底前向能源局取得「電業籌設許可」,官員表示,因業者投入心力
準備,要點也給予一年的緩衝期,能源局最晚能接受的時間點在今年底。

但官員指出,麗威今年起已就算是違反行政契約,會扣除已繳交的履約保證金作為
罰金。以麗威的風場容量來看,已繳納7億元,而罰金會達多少,能源局表示,要看
止損時機點,目前業者並未放棄,因此能源局也沒詳細結算。

若麗威沒能取得飛安同意函,能源局將無法發出電業籌設許可,就會走向解約局面,
同時我國風場開發的備取作業也將首次啟動。能源局在風場遴選時僅公布合格名單,
官員指出,當時參與業者依技術、財務能力排出「備取順序」,只是並未對外公布
上緯當時有3座風場未入選,以及落榜的亞泥竹風、力麗的海峽風場等都有遞補
機會。

官員表示,備取者並不曉得自己的排序,若真的進行備取作業,因離岸風場是
重大投資案,會給業者合理的評估時間,官員也認為,風場投資開發各家搶,
即使備取者起步時間晚,也不用擔心沒人要做。

要點也規定備取者取得核配容量後,2年內要拿到電業籌設許可,風場最遲要在
2025年底前完工併聯;當時的壓線入圍的中鋼、台電風場各為300MW,官員
表示,備取者的核配容量最多就是以此為限、不會超過300MW

(我曾向能源局詢問備取順序,對方口風甚緊一點不肯透漏,看來是高層有交代...)
stunmaker wrote:
台電的計算...看起(恕刪)


去年不是討論過了
那個到六月底的數字,應該不是1-6月的平均
而是6月份單月的數字

今年6月份的風電發電量出乎平常的高
同樣設備發電量變大很多,平均每度單價成本下降是正常的
過客4112 wrote:
那個到六月底的數字,應該不是1-6月的平均
而是6月份單月的數字


應該不是,去年1月跟今年1月(沒有單月整年的問題),
成本分別是0.84跟0.85元,可是發電量差別巨大,
分別為1.15億度與0.81億度.
stunmaker wrote:
應該不是,去年1月跟(恕刪)


那大概就是設備維護費的問題了
可能去年有些設備更換吧!
麗威跟民航局槓上了.....

麗威是遴選風場的第一名,而且也通過環評,代表環評委員和能源局遴選委員不認為這個風場有問題啊?

當初一口氣幾乎所有離岸風場清盤通過,現在....
fish_fish wrote:
麗威是遴選風場的第一名,而且也通過環評,代表環評委員和能源局遴選委員不認為這個風場有問題啊?


通過環評不代表能拿到籌設許可,
而且麗威除了飛安問題,從新聞看他連海管法都沒通過.
stunmaker wrote:
通過環評不代表能拿到(恕刪)


這就是我的疑問.....

這個開發困難重重的風場,為什麼是遴選的第一名?
fish_fish wrote:
這個開發困難重重的風場,為什麼是遴選的第一名?


因為當初遴選的風場全都通過環評,這部分起跑線一致,
所以評分標準只有技術能力佔60%、財務能力佔40%.

達德應該是仗著在台灣大量的陸上風電實績拿到高分,
畢竟論財務跟經驗,誰贏得過沃旭呢?
環署4日進行「中能離岸風力發電開發計畫」的第三次環差初審。中能風場
位於彰化芳苑外海,由於主動退避白海豚棲息地,2018年通過環評,這次
提出變更改採大型風機,並改用三隻腳水下基礎,環委認為施工噪音與鯨豚
觀察方式仍有疑慮。最終決議初審通過,送交環評大會審查。
 
 
喊了那麼久的套筒式基座,忽然又改成三腳基座?
stunmaker wrote:
喊了那麼久的套筒式基座,忽然又改成三腳基座?


還是套筒式吧,只是從四腳獸變成三腳貓....

少了一隻腳好自在,三隻腳絕對靠得住,忘了第四隻腳的存在.....
  • 3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