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stosais wrote:中國稱「普通話」,臺灣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漢字」與「秦朝」當然有重要的關連性,但今天的「普通話」、「國語」、「華語」哪會是傳承自秦朝。...(恕刪) 秦統一文字,之後語法都是秦語了呀~
fva wrote:閩南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 古漢語可分上古(漢以及先秦)和中古(南朝隋唐)兩階段,今日沒有一個漢語方言可以「比較接近」的:其中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都是以官話(北方話)為代表。上古漢語的複輔音豐富、沒有聲調、無舌上音、無輕唇音。中古漢語有舌上音輕唇音、清濁三組對立、塞音尾(-p-t-k)完整、(可能)只有四聲。這些和閩粵吳湘贛等地南方漢語一樣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閩語沒有舌上輕唇清濁、粵客贛語沒有清濁、吳語老湘語鼻韻尾塞音尾幾乎消亡。四聲變得更多,各地方言隨著濁音清化入派三聲都亂套了。
tnkk01 wrote:古漢語可分上古(漢以及先秦)和中古(南朝隋唐)兩階段,今日沒有一個漢語方言可以「比較接近」的:...(恕刪) 上古漢語會有兩段秦始皇統一文字 前的商周朝官語"古漢語".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的秦朝官語"秦語", 之後漢到唐延用數百年, 直到唐朝中古....隋唐官語"中古漢語"清朝官語"北京語"基本上官語都會被尊稱為"漢語"古漢語淪落成方言"河洛語"-->"閩南語"-->"台語",失去資格稱為"漢語"....
tnkk01 wrote:古漢語可分上古(漢...(恕刪) 這段影片的發音很有問題,光是上古漢語竟然會有法文的喉嚨振動音和義大利文的小舌音,就很怪了,這種音素應是不存在漢語系內的,文章底下一堆評論都說很怪,還有人說聽來像俄語。況且不論發音,在語詞用法上,閩南語和古文用法相對應的很多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脸叫面,黑叫乌,锅叫鼎,(普通話叫鍋子,古代中國只有鼎和鑊沒有鍋子,閩南語叫鼎,客家話叫鑊,兩者都保存了古漢語的用法)绳叫索,翅膀叫翼,图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袄叫裘。当两个福建人相互询问“食糜未”(喝过粥没有)或“有伫无”(在不在家)還有古文沒有筷子,只有箸,閩南語筷子也是唸"箸"。喝水叫飲水短命叫夭壽開車叫駛車買米叫糴米賣米叫糶米這些全是古文的用法。
左岸文章補充說明:閩南語文言词汇和语法太多。1、卵——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2、肥——胖“环肥燕瘦”3、跤(ka)——脚4、寒——冷5、宰(tai)——杀6、惊——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目——眼9、涂(tou)——泥土许氏《说文》,原无涂字,至宋徐铉(鼎臣归朝,故称宋。)奉诏校正《说文》,始于土部新土付涂字。其文云:泥也。从土,涂声,同都切。10、箬(hio)——叶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1、脰——脖子,但“脖子”潮汕话多念为am,疑另有它字。《资治通鉴》卷四篇“乐毅行武王之道”: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12、学堂——学校1、汝——你《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2、伊——他/她/它宋代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箸——筷子《世说新语》: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4、厝——房屋起厝——盖房子5、鼎——锅6、彘——猪《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7、炊——蒸8、剁——砍9、曝——晒10、落雨——下雨11、日——太阳,也称“日头”。12、月——月亮,也有些潮汕人称为“月姑”或“月姑娘”或“月娘”。13、走——跑《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即“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的意思。14、行——走15、食——吃16、拍——打17、面——脸18、乌——黑19、索——绳子20、翼——翅膀21、裘——棉袄22、合——喜欢23、雅、水、生好——漂亮24、姿娘——女人小女孩叫姿娘仔,老年的叫老姿娘,美丽的女人叫雅姿娘。姿,姿色、姿态;娘,古代深闰里的小姐。25、新妇、新哺——儿媳妇26、母——妈妈27、连细——东西疑为软细,即细软的倒装,而文言文中细软即是东西的意思。28、勿——不要29、戆——傻30、散纸——零钱31、冥——夜晚32、物——东西,另外潮汕话“物”还可以用作动词,实乃罕见!《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第二个“物”字就是动词,和潮汕话的用法一样。33、曱甴——蟑螂34、作四句——说奉承话可能和古代文人常作诗恭维别人有关。潮汕风俗凡红白喜事都有专门的“四句”,可惜我没能记住。35、衫——衣服36、跍——蹲37、徛、企——站38、睇——看39、孥囝——小孩子40、呾——说41、大家——婆婆42、畔——旁边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43、曳(手)——招(手)44、翘楚——厉害、有本领、有种、有钱等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杂薪之中尤为翘翘者,我欲刈取之。”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来比喻杰出的人才。45、底——用为疑问代词,如“底个”、“底块”等。韩愈被贬到潮州,有一句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46、者个——用为指示代词敦煌曲子词:“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来那人攀,恩爱一时间。”47、东司——厕所48、还有很多带番的词,意思即是番邦传入的,正是古代汉人对外国的称呼。番薯——地瓜番茄——西红柿番梨——菠萝番碱、番枧——肥皂番仔——外国人
oldchang1205 wrote:應該是你遇到假的福建...(恕刪) 我是反對這樣分台語,閩南語啦。不過閩南的口音和台灣沒差,我倒是沒有遇到。不知是閩南哪個地方的?經驗中,大致上都能通,但有些用詞和台灣不同。可能地域阻隔,各自發展。另外我在福建遇到的閩南語口音都比較重,有點像金門腔比較重的感覺。我覺得我可以輕鬆分出來耶!
cmsaaa wrote:不過閩南的口音和台灣沒差,我倒是沒有遇到。不知是閩南哪個地方的?...(恕刪) 聽聽看,口音差多少。新加坡歌手-3 号妈咪 - Chen Jing Lang廈門衛視-趣味閩南話---尾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