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中韓的FTA,現在是第10輪的談判!

rogerkuo2001.tw wrote:
「若台幣兌美元匯率貶至32元,其幅度為7%,等於與各國簽訂了FTA!」中研院研究員施俊吉13日針對服貿爭議指出,自由貿易協定是對本國進口商減免關稅,短期間若無法簽訂FTA,央行貶值則可收異曲同工之效。...(恕刪)


貶值對台灣而言只有極短期內才較有效果,
中長期因為台灣本身資源不足(進口能源,物料,技術授權等等),
中長期效果變成只有壓低實質勞動所得而產生的效果...

不過政府對於國家的經貿政策上,
確實有很大的偏差,
讓人有「開放才有竸爭力」的錯誤認知,
政策上著重於開放(而且還以中國為開放重點),
輕忽了竸爭力的提昇(不管是教育,吸引人才,投資研發,基礎建設與環境改善,明確的產業政策等等...)。

但實際上竸爭力才應該是政策的重點,
有竸爭力才較有資格參與竸爭(開放)。

在產業政策上著重在對中國的開放,
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在於兩岸產業從分工走向競爭,
以貨貿卡關原因的幾個重要產業來講(面板,工具機,汽車及石化),
這些產業在當初的早收清單時就有爭取過,
但後來只取得一小部份的限制開放,
畢竟這些產業都是中國在政策上要自行發展的產業,
對中國來講會希望台商帶著資金與技術到中國設廠,
而不希望只是由台灣進口產品(會打擊到自家扶持的產業)。

中國的部份產業發展上一向善於利用台商優勢的部份來培養自身實力,
待認為本身已有足夠實力時就會用開始以國家的力量扶植本國廠商來與台商競爭。

有空可參考看看工商時報今天于國欽的文章「那些年韓國有FTA嗎?
有寫到:FTA雖有助於出口,我們也須努力洽簽,惟出口決勝關鍵仍在產業實力。
rogerkuo2001.tw wrote:
若我國成功推動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無須FTA,照樣能馳騁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若我國成功推行大同思想,我們一樣無須FTA,照樣能馳騁世界

你有沒有覺得我再說空話?

那你跟我們講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有甚麼用?

怎麼不跟你所認識的那些董事長總經理權威人士談講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

然後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回答你還比較有用



不要誤會,我認為你講得很正確,但就是正確到沒有人知道該怎麼作,於是成了空話

kf211434 wrote: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恕刪)


升级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自己收紧裤腰带。

台币先贬值个30% CPI先涨到4%。

随便台湾的明目GDP就可以冲到5%以上。


但是没人敢做。

韩国就是靠内部压力这么升级过来的。

那段时间韩国人工时世界第一。

问题在于。 台湾人不想做 不愿意做 不可能做。

所以都是空谈啦

鄉下人家 wrote:
半導體製程中的變數希量望是愈多愈好?還希望變數量少一些會比較好?...(恕刪)


舉個例子, 一個單一製程的yield有90%
如果有一百道製程(製程沒那麼少)
最後良率=0.9^100次方= 連百分之一的良率都沒有

單一製程有99%良率
最後良率=0.99^100=36.6%

單一製程有99.9%良率
最後良率=0.99^100=90.5%

因步驟太多了
所以
套句Lexus的名言
追求完美
近乎苛求
99%的良率=賠錢(三成多良率)
99.9%的良率=賺錢

不過很多Ph.D唸到最後
都被指導教授磨成完美主義
當教授的
職業病就是雞蛋中挑骨頭
專門注意細節的變化
論述的創新性
與prior art的差異
執行程度
量測程度
比較與前人的差異
都必須環環相扣
只要某項交代不清
投期刊一定被電
當然美國唸Ph.D創新的部分比較多
因做的是全世界第一個,或別人做不到的
與前人的比較就比較少
頁數也不多
著重創新

N道步驟
如何把每道步驟達到完美
在半導體,超精密加工等產業
都很正常

我比你夠龜毛
所以我的良率比你高
所以我比你賺錢
那怕用同樣的設備
也是可以KO你


標準制程
良率高可以賺比較多的錢

非標準制程
良率高
甚至可以把對手逐出市場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kf211434 wrote:
不要誤會,我認為你講得很正確,但就是正確到沒有人知道該怎麼作,於是成了空話
...(恕刪)


如果說是空話
那TSMC, MTK同樣是台灣公司
怎麼可以與外國大廠PK?

怎會沒人知道該怎麼做???

大立光的模具發給誰我都知道一些
大立光與玉晶光的差異
玉晶光的碩博據說比大立光還多
但為何大立光可以比玉晶光賺更多???

為何要向一般老百姓說???
自己默默賺錢就對了~

還是那句老話

你對工作越龜毛
可以超過對手
用良率差來賺取利潤

如果是非標準制程
對手根本沒得學
(除非挖你的人馬
那就要看老闆敢不敢分)
進入障礙高
沒幾家會做
只有你家最厲害
良率高產能大
來個幾次循環
就可以把對手洗出市場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kf211434 wrote:
不要誤會,我認為你講得很正確,但就是正確到沒有人知道該怎麼作,於是成了空話...(恕刪)


老實說
在某些領域
技術人員常常被逼到快發瘋
因為一些技術指標被要求到快不合理
技術副總也快向老闆翻臉
這種規格
誰做得出來???

但最後還是做出來了~
是不是空話
看人的道行

人家賺到油洗洗
背後的辛勞
絕對超出你想像~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kf211434 wrote:
怎麼不跟你所認識的那些董事長總經理權威人士談講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

然後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回答你還比較有用

不要誤會,我認為你講得很正確,但就是正確到沒有人知道該怎麼作,於是成了空話...(恕刪)


老實說
您是否有自卑心態???
看到老外就自覺矮人一截???
台灣有一些賺錢的產業
不會比歪國人差
只是低調不張揚
專注本業
低調不出頭
也不想太多人知道

那些賺到油洗洗的老闆
不用人教
自己早已殺出血路

反倒是我們個人
自己有頂尖的競爭力否?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kf211434 wrote: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恕刪)


很多公司
常常接到客戶的要求
希望你每年降低X%售價

客戶要降低成本
所以當然要向下壓榨

但這是買方市場
才會這麼做

如果是新技術新市場
大家良率低只有我高
又有需求
降價???
甩你勒~
我的報價就是我的對手的成本
你有本事找到比我便宜的再說~
不用派人整天來我公司站崗要貨~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每年降低售價?
不,
敝司是每月調整價格,
且價格沒得談,
完全不用去巴結客戶,
而且是出貨前貨款得全部到位,
確認全數款項到位後,
才出貨。

曾有大型上市公司嗆聲,
說他們沒這樣請款的,
敝司就婉推該公司的訂單。
過了一個多月,
這張訂單乖乖又回頭來,
悶不吭聲乖乖出貨前付清貨款。

公司最常跟客戶溝通的事情,
不是價格問題(因為沒得談),
也不是付款問題(因為也沒得談),
而是提醒客戶記得要提早下單,
否則排不進去,
交貨期會拉很長。
rogerkuo2001.tw wrote:
舉個例子, 一個單一製程的yield有90%
如果有一百道製程(製程沒那麼少)
最後良率=0.9^100次方= 連百分之一的良率都沒有

單一製程有99%良率
最後良率=0.99^100=36.6%

單一製程有99.9%良率
最後良率=0.99^100=90.5%

因步驟太多了
所以
套句Lexus的名言
追求完美
近乎苛求
99%的良率=賠錢(三成多良率)
99.9%的良率=賺錢

不過很多Ph.D唸到最後
都被指導教授磨成完美主義
當教授的
職業病就是雞蛋中挑骨頭
專門注意細節的變化
論述的創新性
與prior art的差異
執行程度
量測程度
比較與前人的差異
都必須環環相扣
只要某項交代不清
投期刊一定被電
當然美國唸Ph.D創新的部分比較多
因做的是全世界第一個,或別人做不到的
與前人的比較就比較少
頁數也不多
著重創新

N道步驟
如何把每道步驟達到完美
在半導體,超精密加工等產業
都很正常

我比你夠龜毛
所以我的良率比你高
所以我比你賺錢
那怕用同樣的設備
也是可以KO你

標準制程
良率高可以賺比較多的錢

非標準制程
良率高
甚至可以把對手逐出市場
.....(恕刪)


認同您所說,一道製程至少產生一個變數而且會影響最後的良率
為了良率,要龜毛照顧好每道製程.
不然就是簡化製程數目(在不影響IC功能性能與良率情況下)
如此都是為了降低影響良率的變數.
經濟(或是國家競爭力)不也是如您所說的半導體良率嗎?
產業升級是一個變數(製程)!
匯率是個變數(製程)!
FTA當然也是一個變數(製程)!
.
.
.N個變數(製程)
每個變數都會影響良率,而且有時間上的壓力.
FTA這個製程(變數)除非您能簡化
或是您一直再提的"產業升級"的效應能大過FTA所帶來衝擊
但是產業升級實務上要如何做?時間上來的急嗎?
沒看您提出過解決方案.
所以如您所舉例提示,同理FTA這個變數(製程)會影響良率
不該面對且快速處理它嗎?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