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服貿協議利弊?可否解惑!!


peterboulong wrote:
我還在等你提出你的更...(恕刪)


我說過了,台企要生存下去只有
1.產業轉型
2.提升競爭力
3.耕耘利基市場

想靠關稅或到遷廠去降低成本是行不通的,

此外,中國根本不是法治國家, 簽甚麼協議都沒用..!
huangcc72 wrote:
2.提升競爭力3.耕耘利基市場


第二點

當大家產品實力不分上下的時候,

人家靠關稅硬是在價格上比你低,你要怎麼和人家競爭?
這事已經發生在美國市場了,原因正是南韓的美韓FTA

而你完全無視於台灣產品在美國受到的打擊
如果中韓FTA後台灣出口會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第三點你所謂的利基市場

有很多台灣行業根本就沒辦法搞利基市場
石化、面板兩大台灣產業你說這是要怎麼搞利基市場?
這兩個行業各國競爭的多激烈?

這邊一開始就告訴你了,要有"寬廣的地域市場"
而台灣完全不是"寬廣的地域市場",而對岸就是"寬廣的地域市場"
那為什麼台灣還要自閉?

理想的利基市場大概具有以下六個特征:

  ①狹小的產品市場,寬廣的地域市場。利基戰略的起點是選準一個比較小的產品(或服務),這是利基戰略的第一要素,集中全部資源攻擊很小的一點,在局部形成必勝力量,這是利基戰略的核心思想;同時,以一個較小的利基產品,占領寬廣的地域市場,是利基戰略的第二個要素,產品有非常大的市場容量,才能實現規模經濟,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環境正好為其提供了良好條件。

  ②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一是要保證企業進入市場以後,能夠建立起強大的壁壘,使其他企業無法輕易模仿或替代,或是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術研發和專利,引導目標顧客的需求方向,引領市場潮流,以延長企業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二是這個市場的目標顧客將有持續增多的趨勢,利基市場可以進一步細分,企業便有可能在這個市場上持續發展。

  ③市場過小、差異性較大,以至於強大的競爭者對該市場不屑一顧。既然被其忽視,則一定是其弱點,反過來想,我們也可以在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弱點部位尋找可以發展的空間,所謂弱點,就是指競爭者在滿足該領域消費者需求時所採取的手段和方法與消費者最高滿意度之間存在的差異,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這正是足可取而代之的市場機會。

  ④企業所具備的能力和資源與對這個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相稱。這就要求企業審時度勢,不僅要隨時測試市場,瞭解市場的需求,還要清楚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狀況,量力而行。

  ⑤企業已在客戶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聲譽,能夠以此抵擋強大競爭者的入侵。

  ⑥這個行業最好還沒有統治者。
peterboulong wrote:
第二點當大家產品實力...(恕刪)


南韓公司的員工大多數都在南韓,南韓薪水高,物資也高,光這些就比關稅高,
為什麼人家可以提供有競爭性的價格?
員工的生產效率,產品的品質, 行銷及管理這些才會是成功的關鍵,不會是關稅.
這些都不提升, 就算有FTA 結果還是一樣..

我接觸過三星,高通,Intel, 還有其他美國,日本及歐洲大廠,台灣及中國許多知名企業,
只有台灣的廠商一開口就是要cost down, 除了cost,其他都不重要..
這種思維只能做低階產品, 何來競爭力?
當中國等其他國家趕上後, 自然就被市場淘汰... FTA 能救這樣的公司?

FTA 只是治標不治本, 就像染毒癮的人, 毒癮發作,那怕一口也好, 卻不知越吃越上癮..







huangcc72 wrote:
南韓公司的員工大多數都在南韓,南韓薪水高,物資也高,光這些就比關稅高,
為什麼人家可以提供有競爭性的價格?


出口商外移 南韓轉拚內需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 May 01, 2013 06:00 AM

南韓近期出口與工業生產表現不佳,政府把矛頭指向韓元兌日圓勁升,但專家說,主要出口商產線日漸外移才是背後主因,這不僅改變南韓經濟面貌,也促使當局把施政重心轉向內需。

南韓3月工業生產比前月萎縮2.6%,連續第三個月走下坡;市場原估成長0.2%。路透訪調的分析師則預測,訂1日公布的4月出口將比去年同期成長2.4%,增幅不如往年常見的兩位數。

韓國投資證券公司經濟學家全民圭(音譯)說:「出口減速似乎無可避免,設法強化服務業變得日益重要。從今以後服務業將是推動就業市場的引擎。」

他指出,過去帶動經濟創造佳績的出口商,近年來對國內就業和家庭所得的貢獻已大不如前。這也是新總統朴槿惠去年底當選後,強調提振國內市場的原因。

目前南韓仍高度仰賴出口。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2011年出口占南韓GDP的56%,遠高於日本的15%。

南韓的出口品包羅萬象,涵蓋手機、汽車、平面螢幕與各類電子產品等,是全球的供應主力,但隨著核心產業外移至勞力低廉國家或消費市場,地位也隨之滑落。

根據央行資料,自2006年起的六年間,南韓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爆增為四倍,去年逼近2000億美元。

南韓國家資訊產業推廣機構表示,去年南韓外銷全球的手機逾八成都在海外製造,比率遠高於2008年的58%。
---------------------------------------------------------
人家的手機有8成都在海外做的啊,當然有競爭性的價格…
蘋果不也是請鴻海做?不然你以為要怎麼把成本拉下來?


再來你提的例子多數是"科技業"的東西

那像傳統產業的石化?紡織?他們要怎麼辦呢?

另外我個人認同你說台灣業者非常的熱愛COSTDOWN,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台灣人現在寧可找大陸老闆也不要找台灣老闆

還有你口中的FTA全世界都在做,看來全世界都中毒癮了,聽起來真可怕不是嗎


peterboulong wrote:
出口商外移 南韓轉拚...(恕刪)


三星2008年還有58%是在南韓本土製造,你要不看2008年有多少資訊電子產品是MIT,
近兩三年三星手機大多數都是越南製造,但越南員工沒有預期的多,因為越南只負責組裝, 半成品都是在韓國製造.

而且我說過,南韓主要企業包括三星,現代,LG等等在南韓本土雇用的員工都佔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七成以上,
南韓員工薪資高,又愛罷工, 南韓企業還是願意根留南韓..
因為這些企業知道甚麼才是競爭力的根源,
只想要靠零關稅才能存活的公司很快就會被淘汰..!

台灣的石化業是寡占的上游產業,這些公司的競爭力不須靠零關稅.
紡織業早就外移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靠內需撐, 有沒有零關稅根本沒差..








huangcc72 wrote:
三星2008年還有58%是在南韓本土製造,你要不看2008年有多少資訊電子產品是MIT,
,南韓主要企業包括三星,現代,LG等等在南韓本土雇用的員工都佔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七成以上,
台灣的石化業是寡占的上游產業,這些公司的競爭力不須靠零關稅.
紡織業早就外移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靠內需撐, 有沒有零關稅根本沒差..


南韓國家資訊產業推廣機構表示,去年南韓外銷全球的手機逾八成都在海外製造,比率遠高於2008年的58%。

你是不是看錯了什麼?
這裡寫的明明是2008年就"已經"有58%的手機在海外製造了喔
你又在做夢了嗎?

7成都是韓國本土的員工?

中央社台北7日電)全球科技巨擘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公布,該公司聘雇的外籍員工數已超過韓籍員工。
據英文韓國時報(Korea Times)報導,三星身為全球液晶電視、手機與電腦記憶體晶片製造大廠,在截至去年底,全球有員工22萬1700人,其中外籍員工所占比重達54%,這是三星的外籍員工數首度凌駕韓籍員工。

願意根留南韓?

 南韓現代工人罷工引起的最直接的連鎖效應是現代汽車加速了產業向本土之外轉移的步伐。在傳出現代汽車南韓工廠的工人罷工之後,佐治亞州州長內森‧迪爾訪韓會見了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夢九,佐治亞州政府方面人士8月22日表示,現代汽車的子公司現代Dymos在佐治亞州建廠的項目事實上已經敲定。據佐治亞州政府與當地業界消息,現代汽車的此次項目將投入3500萬美元,工廠將於2年內建成,雙方就在美國當地雇傭350名員工達成協定。而根據此前的報道,雙方進行談判的時間在今年10月。

石化業不需要零關稅?

為搶救台灣石化業,台塑高層表示,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日前帶領台灣石化業大老拜訪中國商務部,希望比照東協10國的優惠條件,爭取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免關稅立場。
ECFA的商品貿易談判預計今年底完成,台塑高層表示,若石化產業不能納入零關稅項目,一旦中、日、韓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石化業恐會將目前在大陸的市占率拱手讓出,屆時台灣的石化業將會倒一半。

紡織業靠內需撐?

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也向外界表示,海峽兩岸簽署ECFA對臺灣紡織業利大於弊,臺灣紡織業21個工會都支持簽署ECFA。他指出,ECFA簽署並且從2011年1月1日開始對紡織品逐漸實施零關稅,假設臺灣2300萬人都買中國紡織品,中國紡織品出口到臺灣總值也只有15億~16億美元。然而中國實施零關稅後,臺灣紡織品上游企業包括化纖、面料等都將享受零關稅待遇,估計臺灣出口到中國的紡織品較去年會有數倍增長。他進一步分析說,若兩岸不簽ECFA,而韓國優先與中國實施免關稅,將會嚴重影響臺灣紡織業的發展。


peterboulong wrote:
南韓國家資訊產業推廣...(恕刪)


58% 是我看錯,不過不重要,你說的外籍員工,很多都是在首爾工作,把工作機會留在本地才是重點. Currently there are about 1000 international employees based in the firm’s South Korea headquarters.(http://www.businessbecause.com/news/inside-view-top-jobs/1250/inside-view-samsung)

還有你引用台塑或其他人說話,對我來講沒說服力,
因為政府不管產業要不要就是要搞ECFA,此外,他們說這些話時可能連ECFA的效應是甚麼都還不知道,只要覺得有短利就說好話..


huangcc72 wrote:
58% 是我看錯,不過不重要,你說的外籍員工,很多都是在首爾工作,把工作機會留在本地才是重點. Currently there are about 1000 international employees based in the firm’s South Korea headquarters.(http://www.businessbecause.com/news/inside-view-top-jobs/1250/inside-view-samsung)


呃…三星全球員工20幾萬人…

然後你引用的那段英文寫的是"1000"個外籍員工在南韓總部工作?,

那1000個人就代表了整個5成4的非韓籍員工?

要引用也引用好一點的文章吧…
-----------------------------------------------------

huangcc72 wrote:因為政府不管產業要不要就是要搞ECFA,此外,他們說這些話時可能連ECFA的效應是甚麼都還不知道,只要覺得有短利就說好話..


你能這樣講你一定超有成就的啊…連紡拓會秘書長和王文淵的目光都沒你這麼深遠…



在你眼中FTA是毒啊…但世界各國政府在搞FTA,原來他們都沒你這樣目光深遠…


huangcc72 wrote:
那些數據都是公開的數據, 有甚麼好特定立場,
零關稅是相對的, 有幫助同時也會有傷害..
只看有益的部分是沒意義的..

公開的數據就證明是有幫助啊!硬要說成沒用,說成毒藥,不是特定立場嗎?

huangcc72 wrote:
台企如果只能靠關稅,那不管有沒有關稅都會在市場消失..
如果競爭力強和多耕耘利基市場, 那關稅就不會那麼重要.. 之前提過的例子就可以證明.!

拜託!很多傳統、成熟產業,大家的成本差不多,5%~10%的關稅就決定生死了!
還有,沒人說只靠關稅,不要提昇競爭力,但是關稅直接影響成本,絕對是很重要的因素!

huangcc72 wrote:
還有你引用台塑或其他人說話,對我來講沒說服力,
因為政府不管產業要不要就是要搞ECFA

看不懂你的邏輯耶?可以說明清楚嗎?

huangcc72 wrote:
此外,他們說這些話時可能連ECFA的效應是甚麼都還不知道,只要覺得有短利就說好話..

請問是什麼效應我們不知道?

我認為要ECFA的理由說的很清楚,未來東協+3,大部分產品可以免關稅,這些區域佔台灣出口近7成,
所以必須要ECFA,幫台灣的出口產業取得公平的競爭機會。
  • 5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