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boulong wrote:
我還在等你提出你的更...(恕刪)
我說過了,台企要生存下去只有
1.產業轉型
2.提升競爭力
3.耕耘利基市場
想靠關稅或到遷廠去降低成本是行不通的,
此外,中國根本不是法治國家, 簽甚麼協議都沒用..!
huangcc72 wrote:
2.提升競爭力3.耕耘利基市場
peterboulong wrote:
第二點當大家產品實力...(恕刪)
huangcc72 wrote:
南韓公司的員工大多數都在南韓,南韓薪水高,物資也高,光這些就比關稅高,
為什麼人家可以提供有競爭性的價格?
peterboulong wrote:
出口商外移 南韓轉拚...(恕刪)
huangcc72 wrote:
三星2008年還有58%是在南韓本土製造,你要不看2008年有多少資訊電子產品是MIT,
,南韓主要企業包括三星,現代,LG等等在南韓本土雇用的員工都佔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七成以上,
台灣的石化業是寡占的上游產業,這些公司的競爭力不須靠零關稅.
紡織業早就外移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靠內需撐, 有沒有零關稅根本沒差..
peterboulong wrote:
南韓國家資訊產業推廣...(恕刪)
huangcc72 wrote:
58% 是我看錯,不過不重要,你說的外籍員工,很多都是在首爾工作,把工作機會留在本地才是重點. Currently there are about 1000 international employees based in the firm’s South Korea headquarters.(http://www.businessbecause.com/news/inside-view-top-jobs/1250/inside-view-samsung)
huangcc72 wrote:因為政府不管產業要不要就是要搞ECFA,此外,他們說這些話時可能連ECFA的效應是甚麼都還不知道,只要覺得有短利就說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