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經濟學


halachung wrote:
安倍經濟學就是,
聯合老美炒自己日本最後一波,
然後再回頭賺日本崩跌,
然後再回頭賺日本從谷底再爬起來,
這樣來回翻幾翻,
你知道相關利益者的資產能賺多少倍嗎?
難以計算阿。。。

安倍是最高端的內線交易者。。。
這就是內幕。。。...(恕刪)




大幅貶值救經濟,如果這麼容易,日本前幾任首相為何不這麼做呢?

也只有安倍敢於赤裸裸著眼於短期財閥的利益,而不顧長期日本國民的利益!


人人狂舞呼萬歲 拍掌如雷欲震天 絕憐此輩真無智 逆反潮流愈顯然

easycure wrote:
大幅貶值救經濟,如果...(恕刪)


2013-02-15
〔編譯許世函/綜合報導〕日圓近期大幅走軟,讓許多投資大戶與避險基金大舉獲利!「金融巨鱷」索羅斯近期透過押注日圓貶值,已經獲利將近十億美元(折合台幣約二九七.五億元),而其他挹注鉅資看貶日圓的避險基金,平均報酬率也較其他類型避險基金來得高。
根據熟悉索羅斯公司投資部位的人士透露,索羅斯(George Soros)去年十一月以來,已經透過做空日圓、獲利近十億美元。除了索羅斯,其他透過做空日圓而獲取暴利的投資大戶,還包括: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安霍恩(David Einhorn)、避險基金公司Third Point的洛柏(Dan Loeb)及海曼資本(Hayman Capital)的貝斯(Kyle Bass)。
避險基金大有斬獲 報酬率近10%
過去三個月,做空日圓成為華爾街最熱門的交易,除此之外,不少避險基金均大有斬獲。其中,由高盛(Goldman Sachs)前合夥人安德魯(Andrew Law)執掌的Caxton Associates英美基金,在過去三個月裡平均回報率近十%,而投資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及摩爾資本公司(Moore Capital)的旗艦基金均上漲九%。相較之下,全球總體避險基金在過去三個月期間,平均僅達到三.五%的報酬率。
此外,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交易部門也從做空日圓中獲得大筆利潤。該行內部的一名主管、十國集團貨幣選擇權交易的負責人艾丁格,就曾談到自己是如何熱中於做空日圓的交易。
事實上,在去年年末,投資者在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做空日圓的交易。當安倍晉三等官員對於貨幣貶值出現前所未有的開放措辭後,交易商增加了押注部位,此舉導致日圓進一步走軟。
日圓去年底放手大貶 幅度近20%
規模日益增加的日圓做空交易,本身就讓日圓貶值承受壓力。日圓在將近四個月的時間已經貶值了將近二十%。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與對避險基金做空交易的雙重刺激,對日圓走勢帶來重大的影響。
日圓在去年十一月中旬的匯率,大約為一美元兌七十九日圓,截至本週三為止,約一美元兌九十三日圓。
根據與索羅斯公司關係密切的人士透露,這是對安倍經濟政策的押注。此外,索羅斯的公司在日本股市的投資收穫也相當不錯,其購買的日本股票一直在上漲,根據與索羅斯公司關係密切的人士表示,日本的股票約占該公司內部投資組合的十%。

梭羅斯空日圓大賺

安倍是最大的內線交易大頭,
跟老美聯手準備洗翻日本泡沫前的最後一大波。。。
當然安倍可以說這是為了讓日本企業把錢洗出去在日本泡沫後留個元氣救日本,
基本上本質還是不脫養套殺跟每個波段點先手的模式。
economic wrote:
別這樣說教主,他帶來很多歡樂的,好懷念他喔


教主不知化灰到哪去了 想當年他可是用腦補世界來力戰群英的佼佼者

沒想到他這麼久的遺作還被翻出來 也該讓它安息了吧

halachung wrote:
2013-02-15...(恕刪)


那不是我的政策,但我個人覺得安倍沒那樣黑心,他想賺錢不用那樣辛苦,他只要在政府支出裡面分包一些獲利就絕對不止10億美金
但大鱷魚依據政府政策狠咬一口很有他的風格,還記得他一戰成名的英鎊也是如此,我其實蠻佩服他對經濟錯誤的看法,他也利用這漏洞賺大錢
我猜他應該還是繼續空,都有人喊125前可以接受,他沒道理不繼續壓
是不知道他到底看多差,敢不敢賭更大到崩盤,敢不敢壓BOJ風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那不是我的政策,但我...(恕刪)


10E美金只是單索羅斯的部分而已,
當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指控他這樣搞,
不過說真的,
在這之前就有這風聲要走這規劃,
說實在,
他這樣做也沒有錯,
把資產、資金洗出日本,
萬一日本垮了,
也才有救,
當然這是民間的回流,
政府本身與國內人民也是必須要有一長時間的陣痛了,
自古以來就是炒底才會有高成長的復甦,
爛掉了砍掉重練比較快,
沒幾個能像歐豬一樣槓桿再槓桿,
用空的去填空的,
然後還可以去切債主的錢。

halachung wrote:
10E美金只是單索羅...(恕刪)


那個結構不是這樣的,日本外債不多,沒太多可以泡沫化的債務,損傷的一樣是國內
逃出去的資金要看內容,退休金早晚要給退休人員的,不可能一直都不回來(這是其中之一)
日本狀況很複雜,以現代不太可能發動戰爭來說,是沒機會砍掉重練的,用冰島方式重整應該可能,但那樣日本受傷太慘了,那等於過去幾十年努力幾乎一夕泡沫,這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國,引發的骨牌效應應該會極大,另類的大到不能倒,綁架其他國家出來協助的機會蠻大的
但這是我的猜測,不具備太多準確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那個結構不是這樣的,...(恕刪)


各國外債列表

日本外債相關資訊
個人認為,
從這兩個資訊可以看的出來,
光就2011年的日本外債在世界排名第五位,
佔了他GDP45%,
雖然不是最高,
但是在加上他嚴重內債的問題,
與國內經濟衰退,
另外與美國高度關聯性並持有大部位美債,
日本是有崩壞的機會的,

同時從第二個連結來看,
日本外債只有較2011年來的多,
而美國更不用說了。

而日本說實在沒美國那麼多QQ的本錢與實力,
美國可以洗通膨到全世界,
日本只會是其中一個被洗的,
而且是大頭,
從二戰到現在,
日本一直是老美的大頭,
到現在還是。

約一年前的報導

日本債務危機如影隨形 2013年12月23日10:24

和訊外匯消息 世界焦點集中在歐洲國家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忽視了亞洲同樣高負債的日本,目前日本公共債務規模已經是GDP規模的兩倍之多,成為全球負債情況最嚴重的國家。而日本公共債務猶如一團亂麻,倘若日本無力恢復財政秩序,恐有陷入類似歐債危機的風險。

  日本1990年負債率為國內生產總值70%;十年後2000年負債率翻番達到140%;而截至2013年6月政府債務余額達到1008.6281萬億日元,負債率攀升至247%。甚至比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高出100個百分點。每年要償還的利息接近24萬億日元,占日本預算的四分之一。而日本政府的稅收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從1990年的60萬億日元減至2013年的43萬億日元(預估),國家稅收甚至不到政府預算的一半。

  周日,日本內閣公布了自明年4月1日起的2014財年總額為95.88萬億日元的預測。日本政府預期2014財年GDP將增長1.4%,名義GDP將增長3.3%達到500.4萬億日元,這意味著預算相當於GDP規模的20%。日本政府發債收入將占到預算開支的43%,低於2013年的46.3%;但政府同時報告,2014年包括利息支出在內的發債成本,將從2013年財年的22.2萬億日元,增加到23.3萬億日元。預期2014年稅收將增長到50萬億日元,這將幫助下財年基礎預算赤字減至5.2萬億日元。從2014年4月1日起,日本消費稅稅率將調升至8%。除此之外,公司利得稅預期也將增加。日本調高消費稅,這將有助於日本政府提高收入,雖然這對改善財政有利,但是同時造成了經濟收縮的威脅。

  現在,日本央行每月還需要買入780億美元債券,這勢必將導致政府負債水平激增。不僅如此,日本未來還會因奧運會而大興土木,這將讓其繼續加大舉債。雖然,奧運會給日本創造約15萬個就業崗位,並為國內經濟帶來的直接經濟拉動效應。但是奧運會的準備工作必將令日本嚴重的債務問題雪上加霜,目前日本政府債務的付息已接近不可持續。而日本通過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益來削減債務是一個勇敢的賭博,這可能帶來違約或惡性通脹。

  日本政府公共債務水平是G7集團之最,又是唯一未有任何實質財務改革計劃的成員國。目前在日本似乎沒有一任首相可以解決財政危機。1989年至今,23年來日本更換了16名首相。平均在職時間只有1年零6個月。2006年9月小泉純一郎卸任後每年都更換首相。因為首相更換頻繁,不能從一而終地推行政策,即使發生緊急事態也不能妥善應對。日本東部發生大地震時暴露出的應對不力就是很好的寫照。如果想解決財政危機,就要提高消費稅等稅金,但誰都不敢輕易下決定,一味推給下屆政府。安倍政府上臺後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並力行調高消費稅3個百分點。但是,對於日本這恐怕無濟於事。IMF則表示日本必須“超越既定日程”加速削減債務,應該把消費稅“至少提高到15%”以應對債務飆升。若是這樣,恐怕日本將立即陷入再度衰退,而安倍政府也必將倒臺。

  日本高負債也不同於歐洲,盡管財政處於嚴重虧損狀態,但日本國債利率卻處於世界最低水平,這與日本特有的結構有很大關聯。日本政府債臺高築,但日本國民都很富裕。1500萬億日元金融資產中大部分被日本國民以存款、保險(放心保)、養老金方式儲存,代管這些資金的金融機構又把大部分資金投資在日本國債上。由於國民對購買國債情有獨鐘,日本國債的90%以上握在本國國民手中。換言之日本民眾無形中支持國家財政,盡管公共債務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政府仍能不停地發債,並且國債利率也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雖然債息回報低,但這批日本國內投資者打算長期持有國債,正常情況之下,不會貿然大手拋售。

  倘若投機者打日債主意,導致債市大跌的話,持有國債的日本金融機構及日本公眾恐難保持克制,屆時形勢就會失控。這種結構有著嚴重的缺陷。由於財政虧損嚴重,政府的國債發行量猛增,但因為經濟原地踏步,存款和保險處於停滯狀態,購買國債的資金來源日益枯竭。照此下去將很難繼續維持低利率。這意味著日本也面臨發生債務危機的危險。

  如果“安倍經濟學”的目標能夠落實,即名義經濟增速達到3%,實際增速達到2%。那麽,政府債務就有望慢慢縮減;若不能實現快速增長無法增加稅收,政府債務必將繼續增加。屆時一旦國債遭到拋售,價格下降,持有國債的日本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將惡化,從而更加惜貸並產生諸多副作用。外界若對日本財政失去信任,將導致住宅貸款和企業融資利率上升、投資與消費趨冷。這將使剛剛因“安倍經濟學”而情況好轉的日本企業業績下降,進一步影響日本民眾的生活。事實上,“安倍經濟學”大規模量化寬松效用已經開始減弱,日本經濟增長連續兩個季度出現放緩。這也令機構分析認為,日本將步歐債危機後塵,這將為投資者提供最好的押註機會。分析認為,日本國家債務危機遠比歐洲、美國嚴重,如果日本政府不能盡快采取財政重建政策,其未來經濟發展堪憂。
日本債務危機將被安倍晉三引爆 梁海明 2014年02月13日09:39

誰是發達國家中債務最沉重的? 不少人可能馬上想到近年來爆發債務危機的“歐豬國家”,但真正的答案卻是日本。

日本財務省(the Ministry of Finance)2月1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繼2013年中日本政府未償還的國債首度超過1000萬億日元後,2013年年底的國債更高達1017萬億日元,攀升至歷史新高位。 更糟糕的是,日本的總負債額不但超過每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00%,而且還在與日俱增。

與日本債務嚴重程度可相比較的是,美國的總負債額與GDP比例約為98%,即使是爆發債務危機、國家財政已經山窮水盡的"歐豬國"希臘、葡萄牙,這一比率也分別只有159%和110%左右。 至於經常被國際投資機構“唱衰”即將發生債務危機的中國,總負債額與GDP比例更不到60%。

日本債務有“三重保障”?

日本嚴峻的債務問題,引發國際社會的極度關注。 由歐洲人掌控、深受歐債危機影響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多次苦口婆心提醒日本政府應警惕債務危機未果之下,近期更狠心以日本國債過於沉重為由,把和自己同一個鼻孔出氣的日本,評定為2013年全球經濟表現最糟糕的五大國家之一,與中非共和國、馬拉維、伊朗和馬其頓同列。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此“痛心疾首”,不惜得罪日本政府,但卻有不少全球的專家、學者仍對日本債務問題持樂觀態度。 他們的理由有三:一是強大的出口產業,為日本帶來豐厚的貿易順差,使得日本成為一個資本淨輸入國;二是國民喜歡儲蓄,令日本擁有可觀的儲蓄率;三、愛國的日本人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投資和消費,日本國債超過90%都被國內認購,“內債”可以內部解決。

有賴於上述三大顯而易見的日本債務保障機制,不少人以為日本債務問題不大,而且還能不斷擴大舉債。 表面上看,這種觀點是站得住腳的。 這也是為何雖然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 此前曾把日本的信用評級從AA-下調到了A+後,日本沒有爆發債務危機,但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了“歐豬五國”身上卻引發災難後果的原因。

但是,實際上這種觀點或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未能識得“廬山真面目”,或是處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階段,未能窺其本質。 隨著環球經濟增長乏力,日本人口老化、儲蓄率下跌問題嚴重,再加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冒進的經濟政策,日本的沉重債務其實相當危險,更很可能成為繼續美國、歐洲之後,第三個爆發債務危機的經濟體。

日本債務保障是怎樣崩塌的?

其一,日本的巨額貿易逆差,已令債務保障體係出現裂縫。

作為製造業出口大國,豐厚的貿易順差,支撐日本政府可以大量舉債。 但情況已經在2011年發生了逆轉,日本該年出現了1980年以來首次全年貿易逆差,引發日本國內外震驚,日本財務省對此安撫各界稱,出現貿易逆差主要是能源價格高漲,以及日本爆發大地震導致出口中斷。

然而到了2012年,日本貿易赤字接近7000億日元,不但是連續第二年出現貿易逆差,而且逆差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2013年的情況更糟,日本該年貿易赤字高漲至11萬億日元,再度刷新紀錄。

日本出口連續三年停滯,日本財務省所解釋的原因已經淪為笑柄,導致日本貿易出現逆差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不但歐美國家急需依靠大量出口拉動經濟,而且2014年以來因歐美資金撤退遭受衝擊的新興國家,除了對外需求減少之外,更希望通過增加出口為經濟保暖。 在各國都希望多出口、少進口的世界貿易新格局下,日本對外出口已經陷入停滯,貿易逆差未來很大可能將逐年上漲。 日本的貿易逆差問題,已逐漸把債務保障體系撕開了個裂口。

其二,日本的本土資金已難再為國債“供血”。

雖然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超過90%由本土資金持有,其中銀行持有42.4%,保險公司持有約20%,公共及退休基金及日本央行總共持有約23%,海外投資者則持有不到8.4%。 但日本的本土資金未來要繼續大幅購買日本國債,難度已經增加。

一方面是日本高儲蓄率已難以為繼。 日本的儲蓄率逐年下降,已經由13.9%遞減至2%左右。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更發布報告表示,2013年日本家庭的儲蓄率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只有0.9%,2014年還降至0.7%,在未來兩三年內恐怕還將跌至負值,是發達國家之中最低的儲蓄率國家之一,僅略優於儲蓄率為負的丹麥、芬蘭。 而且,據日本央行調查顯示,日本無儲蓄家庭比例已超過30%,創1963年有此調查以來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是隨日本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日本老齡人口增加,作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資產約63%由日本國債構成的日本養老保險基金(GPIF),正在出售而不是買進所持有的日本國債,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養老金需求。 根據數據顯示,在2014年的財政年度,GPIF需要籌集超過9萬億日元以滿足其資金需求,以後每年的資金需求都將遞增。

簡而言之,隨日本國民儲蓄逐步減少,銀行存款也會逐步減少,加上不少日本基金開始減少購買國債以及賣出國債,日本政府已經越來越難繼續依靠國民融資,債務保障體系又再裂開一個更大的口。

其三,日本安倍政府通過激進的貨幣經濟刺激政策,把日債危機推向深淵,更容易觸發金融危機。

國際社會常嘲笑日本擁有“一流的勞動力、二流的銀行及三流的政客”。 安倍晉三在2012年底再度出任日本首相後,為解決困擾日本長達20多年的通縮問題,透過瘋狂印鈔方式,以促使通縮轉為通脹和推動日元貶值,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裡,通過增大貨幣供應量確實可以化解通縮問題,以及帶來通脹,甚至是引發高通脹。 該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提出來的。

日本安倍政府照搬弗里德曼的理論,如果能活學活用那問題倒是不大,甚至有望解決日本長期受通縮困擾的問題。 不過,雖然“經”是好的,也要和尚不“念歪”才行,但由於安倍晉三希望“速戰速決”,盡快解決通縮問題和拉動經濟增長,以鞏固、延長他的相位,這下恐怕是把“經”給念歪了。

安倍晉三為達到他的政治目的,這一年多以來通過不斷給日本央行施加強大的壓力,要求日本央行“推進大膽的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儘管也十分猶疑,但在壓力下,也只好開動印鈔機器,展開瘋狂的量化寬鬆政策(QE)。

之所以把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形容為瘋狂,是由於同樣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美國,其過去每月850億美元(現為650億美元)的買債規模,只占美國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不到0.6%,但經濟實力遠遜以美國的日本,其買債規模卻佔日本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4%,是美國的2倍以上。

而且,美國之所有大力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擁有長期作為全球最大的債券國的能力,那是在美國超強的軍事、經濟實力背靠下,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世界太平時需要美元,世界大亂時更需要美元,所以美元匯率才能堅挺,所以美國才膽敢量寬、量寬再量寬,不擔心大家不買美國國債。

但軍事、經濟實力難以與美國相比的日本,量寬規模竟然超過美國,引發日元匯率對美元過去一年多來跌超約20%,日元的大幅度已嚴重損害市場對日元和日債的信心,持有日本國債超過90%的日本國內投資機構和國民,由於不甘心手中的日元持續貶值導致資產縮水,因此不斷賣出日本國債,轉而投向海外市場。

日本國債遭受拋售後,要吸引投資者購買,只能提高其收益率。 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由2013年初的0.4%左右,升至現在的超過0.6%,上漲了約0.2個百分點,由於安倍晉三繼續強迫日本央行推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日元未來將進一步貶值,日本國債收益率難免不會逐步攀升,這將把日本推進危機深淵。

一方面,日本財政將被拖垮。 截至2013年底,日本國債已高達1017萬億日元,2014年的預計將高達1800萬億日元,日本政府每年僅為償債所支付的利息已虛耗近半財政收入,負擔已經極為沈重。 而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每漲0.1個百分點,日本政府每年利息開支將增加超過1萬億日元,升至1%則會暴增至10萬億日元,如果未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日本政府全部財政收入可能都必須拿來支付利息了,日本債務危機隨之而來。

而且,安倍晉三即使通過瘋狂的大印鈔票政策,成功化通縮為通脹,不但不能化解債務危機,反而可能激化問題。 由於在過去20多年日本國債收益率雖然極低,但在長期通縮影響下,日債的實質回報還算吸引,也因此才被國內機構大量持有。 不過,當日本物價開始從通縮轉為通脹,如果國債收益率仍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隨著通脹率的上升,國債的實際價值會開始縮水,縱使滿懷愛國主義,但是在收益“負回報”,資產不斷縮水下,越來越多的本國投資者只會選擇離開國債市場,這又將導致惡性循環,讓日本政府不得不繼續提高國債收益率,政府更加入不敷出。

另一方面,這一舉措將引發銀行系統危機。 當前有約8成日本國債由日本銀行業持有,日本央行早已警告,國債收益率利息如昇1%,日本銀行業將出現6.7萬元日元虧損,一旦有日本的銀行出現嚴重虧損乃至破產,無疑將引發日本金融業危機,甚至波及全球。

如何為日債危機早做準備?

對於當前日本潛在的危機,以及為避免日本危機禍及本國,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日前已經好心勸告日本:“日本的經濟優勢不能依賴匯率來獲得。”與美國財政部長持相同看法的還有國際金融巨鱷索羅斯,他建議說“日本抗擊通縮應該是與財政刺激配合,以確保貨幣政策不會增加債務的方式。”

相比雅各布·盧、索羅斯的好心,美國華爾街則已早做日本債務違約的打算,一方面,華爾街正在持續買入日本國債信用違約掉期(CDS),引發日本CDS價格今年初開始逐步上漲。 日本國債CDS價格升高,這表示市場認為日本未來信用違約的可能性增加,顯示華爾街已為日本債務危機爆發的那一天做好準備。

華爾街的“債券保安團”(bond vigilantes,為抗議通脹性的貨幣或財政政策而賣出債券的投資者),則更已磨拳擦掌,希望復制2、3年前在歐債危機時的戰績,已千方百計逐步將日本國債收益率推高,希望導致日本政府無力償付債券,引發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主權債務違約潮之一。

歷史往往會重演,尤其是世界金融史。 上個世紀從美國1987年股災開始的世界金融危機,緊隨其後是歐洲,最後是亞洲。 這次擊鼓傳花的遊戲又將開始了,先是2007年的美國債務危機危機引發環球金融風暴,之後是歐洲債務危機,現在由於日本瘋狂的量化寬鬆政策只是外甜內苦的糖果,既難促進經濟強力復甦,經濟增長率仍在低位徘徊,又導致國債收益率提升令日本財政愈發緊絀,加上在人口老化、儲蓄率下跌,財政支出不斷上漲,而且唯利是圖的國際投資機構又磨刀霍霍,準備阻擊日本債務市場、金融市場之下,恐怕日本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引爆下一次全球危機的罪魁禍首,急進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將是該論環球危機的始作俑者。

由於日本爆發債務危機可能性相當大,作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的中國,應該未雨綢繆,減持或對沖日本國債,避免過多損失。 同時雖然中國政府的總負債額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60%,距離爆發債務危機的美歐國家動輒90%、100%仍遠,債務問題總體仍然可控,但也應汲取日本的經驗教訓,避免過多以貨幣刺激經濟,寅吃卯糧的不智之舉。 (梁海明/文)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