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張善政持平評論國六東延看法

國道六號是否可以延伸到花蓮,是工程專業問題。請不要因為不喜歡韓國瑜,就否定國六東延;也不要因為是韓粉,就閉著眼睛支持國六東延。



政策是可以討論的,並不是一昧地支持或反對。在政治立場之上,還是有是非對錯。

LIKE-SEIKO wrote:
對於這項大工程 藍綠聯手要汙的錢恐怕就不只 一百億了
還一元 ??
藍綠 會讓一元的工程公司得標嗎


前提你就沒搞懂吧?開國際標!至於搶標之後,對岸還是得多花成本買台灣在地原物料、人工,那是對岸自己的考量但台灣土木公司一樣可以吃得到該有的利益。

去看看台灣高鐵當初怎麼玩吧!原本講好BOT,但低價得標之後吃香喝辣的還是原始四大股東,等到虧損連連再叫政府接爛攤就好。
chicklingshopper wrote:
國道六號是否可以延...(恕刪)

工程專業造就不是問題了,早個一二十年就已經可以了,如果這一個只有工程被稱專業來討論早就過了,所以工程專業根本不需討論該討論的是經濟環保生態及地形破壞的損失是否值得,東部是否利益超個一個國土保護的價值,及每年這一路段工程維護的價值,還有到台北人多還是中部人多,因台中到霧社的時間目前要兩個小時,跟台北到霧社時間,應該台北已到花蓮了,還不算霧社到花蓮,最近出事的花蓮慕谷慕魚,就道路是沿溪流而建的,應該就是這一條了,那時整個溪流生態將大改,加上東部陡峭大雨流速快的特性,加上地震帶及颱風的影響,期封路問題也是跟蘇花改差不多了,其實這一條越嶺道路台電早有開啟,但只為送電處理,所以一直在工程專業打轉,只是多討論的,目前普悠瑪號台中花蓮已就四個多小時,台北到花蓮也就兩個多小時,論速度也快不了, 不過這一條開放可讓宜蘭及蘇花改路段車流減少,對苗栗到嘉義間到花蓮開車更快,但坐火車差不多
很多事是破壞後再也建立不起來了,跟人類私慾相比是差很多,但現代人比較自私這一點很突出
本來就該做

東部這邊高速公路早該動工

歐洲有些古蹟完工時程是幾十年上百年的

現在不開始做 永遠就是0

曾讚 wrote:
那國道6馬英九怎不...(恕刪)


有評估過,功夫沒到位,做什?
後來先推蘇花改.
蔡英文只想收割蘇花改,宣稱改善東部交通...........沒有心就下台.




果然話題生命已到盡頭,在樓主為今天韓國瑜新問題重新開樓的延續,為這一篇大家的討論做個持平看法
1.國道六號是一個工程可行但是個工程難度很高的一條道路,花費金額驚人且為危險性高的後續維修費用也是驚人的一條道路
2.它是一條要爬升近2000多公尺高山,一條至少近200公里的道路,一點都快速不起來道路
3.就經濟環保生態及國土保護而言它是沒有開發必要的道路
4.它不是花東地區安全回家的路,因為它的危險路段長度至少是目前蘇花公路的七八倍,而且速度不快時間長,且依台灣目前多暴雨與颱風地震的天氣,經常性封路會一點都不低
5.他是一條觀光好路線,這一條路沿路觀光價值會大於到花東,光沿路風景及可延續的登山路線都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的處女地,南投的好處一定比花蓮高
所以個方面看法是一個持平之論,只用工程來看是個偏頗之論,樓主應該改個內容,不然該改個標題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
不愧是張善政台灣不...(恕刪)

hu4852 wrote:
1.國道六號是一個工程可行但是個工程難度很高的一條道路,花費金額驚人且為危險性高的後續維修費用也是驚人的一條道路
2.它是一條要爬升近2000多公尺高山,一條至少近200公里的道路,一點都快速不起來道路
3.就經濟環保生態及國土保護而言它是沒有開發必要的道路
4.它不是花東地區安全回家的路,因為它的危險路段長度至少是目前蘇花公路的七八倍,而且速度不快時間長,且依台灣目前多暴雨與颱風地震的天氣,經常性封路會一點都不低
5.他是一條觀光好路線,這一條路沿路觀光價值會大於到花東,光沿路風景及可延續的登山路線都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的處女地,南投的好處一定比花蓮高
所以個方面看法是一個持平之論,只用工程來看是個偏頗之論,樓主應該改個內容,不然該改個標題


1.真正有困難的只有能高隧道那十幾公里,有種東西叫做google map,不會用沒關係,可以把整棟頭從頭看到尾。
2.施工方式有兩種,不是只有高架爬升這種方式,瑞士跟中國選擇的是從底下打通隧道通過,誰在跟你爬升2000公尺高山?
3.同樣,不管是地震、颱風或暴雨,那是工程設計的問題!難道雪隧啟用以來沒經歷宜蘭遇到颱風、地震?然後雪隧淹了嗎?塌了嗎?還是有因此封過路?
4.打通後南投跟花蓮觀光連成一氣有何不好?1+1>2,不是更可以吸引套裝觀光行程?也是啦!南投廬山或武嶺一堆違建可能就沒人要住,直接投宿有品質、安全無虞的花蓮飯店。
5.登山路線關這議題甚麼事情?真是很會扯!瑞士聖哥達隧道的案例,有因此造成阿爾卑斯山觀光業衝擊?有得話請舉數據來支持你的論點。
Arcus0827 wrote:
1.困難度高經費高風險高有何問題?你的質疑跟我的答案有何關係?不用轉移話題,請問這三高有何問題
2.施工方式有兩種,不是只有高架爬升這種方式,瑞士跟中國選擇的是從底下打通隧道通過,誰在跟你爬升2000公尺高山?
所以你是由埔里一直挖隧道過去,那困難度就不是一段,中間還有水庫路線了?不知是誰給你這樣路線?所以又幾百公尺貫穿隧道?你確定是這樣的路線?是做夢還是韓神給的?所以爬升度不到500公尺?瑞士是火車難道你是開車經過的他的路線?中國工程都沒爬升?光這一點就看出你在胡言亂語了

第3點沒勇氣回答:又是故意忽視轉移了

3.同樣,不管是地震、颱風或暴雨,那是工程設計的問題!難道雪隧啟用以來沒經歷宜蘭遇到颱風、地震?然後雪隧淹了嗎?塌了嗎?還是有因此封過路?
這一條山區目前因暴雨路段封山年年都有?最近就有了?年雨量是台灣目前很高的地區?當然你如果保證二年就好?不會有任何坍塌?維護經費每年不到五千萬,多出來你多可以負擔,而且保證從不封路?大陸跟瑞是那一區年雨量跟我麼是一樣的?還是我們一天大雨就超過他們年雨量了呢?它們經濟國防效益為何?我們又有哪些?還有是否預計從南投埔里到花蓮要多久時間要不要再自行規劃時間說明這一段速度比雪隧更快

4.打通後南投跟花蓮觀光連成一氣有何不好?1+1>2,不是更可以吸引套裝觀光行程?也是啦!南投廬山或武嶺一堆違建可能就沒人要住,直接投宿有品質、安全無虞的花蓮飯店。
有說不好嗎?又在自己無腦補了?只是說南投利益大於花蓮,不過違建只是轉移到這一路段還是違建?可能多個比清境更危險的地區來違建而已,投宿哪裡又是自我腦補預估?好像全是自說自話不知是否有溝通問題?只好自言自語了

5.登山路線關這議題甚麼事情?真是很會扯!瑞士聖哥達隧道的案例,有因此造成阿爾卑斯山觀光業衝擊?有得話請舉數據來支持你的論點
拿瑞士跟台灣比?光這一點就好笑了,台灣地小人稠,土地人口比例是多少,而切是說人會很多登山路線也是一堆在這一路線上,所以不是觀光衝擊是生態衝擊?又問錯題目了

一堆答的亂七八糟,又是自我腦補一堆事項, 這地方連去多沒去過的人,只是看GOOGLE地圖,連西伯利亞地圖多去看過了,看過又如何能證明何事?只是證明你是個宅男,
BOBOKENTI wrote:
伊河湯營、漢中門橋、河南路橋....(恕刪)

今天新聞再加一條
廣東紫金大橋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