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84vu wrote:
一堆人不是感歎年輕人火星文變多了、一堆錯字,一代不如一代?
錯字多,火星文多 是因為文言文教育多?
我覺得這根本是倒因為果
這裡有一篇文請參考
電視新聞為何錯字百出
2004年06月13日
最近國語文能力變差的話題又發高燒。
要指出中文能力下降,證據隨手可拾。每天看電視新聞,一不小心,斗大的標題就會自動把證據送上來。不久前,我就瞥見編輯把「栽了」誤植為「裁了」。
對敗壞現象的原因,網路最常被揪出來充當元凶。說是年輕一代在網路寫信聊天,大量使用自創而錯誤的字詞。我這種非年輕、非學生的中年新生,也會寫「就醬子囉」或「喔喔睏」,倒不覺得寫這幾個字,跟朋友搞搞笑,就值得被宣判為中文能力低落。
網路並非真正元凶
用「偶」代「我」,拿「粉」替「很」,基本上是製造趣味,多數年輕人用時知道自己在玩弄文字,分得清楚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的不同語文。這從兩三年前大考作文極少出現網路詞彙或單字可以證明。大人把語文能力下滑,歸咎給網路新事物,恐怕是急病亂猜,而且理由還拼命往外找,卻未察覺自己更可能是嫌疑犯。
大人究竟有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小孩怎樣?我們為小孩描繪一個超負載的未來,告訴他們將來是多麼競爭激烈,不僅島內競爭,他們還不能輸給對岸中國,他們還要走入國際,做全球性比試,英文很重要,電腦也很重要。
他們所生之地是個固有語言流失的高危險區域,恰逢國家意識逐漸形成的年代,所以,學習各族群語言也不可謂不重要。一九九八年出爐的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標準正是這個未來的夢幻菜單。大人歪著頭,瞇著菜單,自己想得很樂。竊笑的嘴角好像已偵知小孩吃下十八般武藝的大菜,各個長成完美的主人翁。
國語授課時數銳減
國語課被夢幻菜單擠進來的新寵攤走時間,授課時數銳減,才是國語文能力滑落的根本原因。學習時間少於從前,何以成就能勝過從前?大人打的甚麼如意算盤?又是抱甚麼樣的道德?憑甚麼認定新一代小孩比我們腦袋大,可以裝更多東西,品質還維持不變?他們的一天比我們的二十四小時多嗎?
王羲之用整缸水練字,當然比我們幾年才買一罐墨汁的人強。新一代花時間練琴讀英文,這兩項他們就比我們同年齡時強。老實說,就算年輕人中文能力真比老一代差,也是必然的結果。
大人拼命痛著頭說國語文變差,是典型的「有看法、沒辦法」。要好回來,就必須投資時間。問題是大人願意減英文或刪電腦課時間嗎?不然恢復週六上課,讓小孩六點下課,來增加國語節數,大人願意嗎?
===================
妳前面也提過學制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總總
台灣學制的問題是從政治和經濟面向造成的
現在政府明顯只想要安個改革的空洞口號和找一群不專業的政治打手來操作教改的議題
為何還要把教育的失敗歸類在於文言文? 隨風起舞呢?
語言文化的養成不只需要語言的課程練習
更需要有日常生活活動及環境的配套,經過長年累積刻劃才能提升整體的素質
到底是為什麼不探討真正的原因以及解決現狀的手段
要一直栽贓在 文言文 上
fatlee3 wrote:
錯字多,火星文多 ...(恕刪)
請看一下#198回文。跟文言文比例多寡無關。
vu84vu wrote:
網路的影響勝過於文言文比例的遞增或遞減吧!
縱使今天文言文比例的增加至80%,
學生就腹有詩書?出口成章?
現今主流意識搞笑化、空洞化...
沛然莫之能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