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所謂公營事業,大家最常詬病的就是所謂"過於臃腫的人事支出"
但是拿2012年的報導提出幾個數據來看看
自由時報 2012/4/2
中油弭虧損 台塑賺翻 「拿全民開刀」
台灣中油與台塑化經營績效比較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
台灣中油大漲油價,台塑集團旗下台塑石化也跟著調漲油價,以台塑石化去年因補貼內銷油品部分約虧損一百億元來推算,這次台塑化隨著中油先一口氣反映約六成漲幅,隨後還可跟著中油逐步回收,一年少虧一百億元,就等於是多賺一百億元。
等於讓台塑化一年多賺百億
根據台塑石化最近公布的去年財報數字,稅後淨利達二百二十五億餘元、每股稅後淨利為二.三六元,雖然這數字較前年大減四十五%,但對比中油去年慘賠三百六十一億元,國內兩大供油商經營表現立分高下。
到這邊聽起來似乎還不錯,可是問題在下面
台塑油品有高達七成是外銷,僅不到三成內銷。台塑石化主管透露,光這三成內銷去年每個月就虧損八億餘元,今年隨著國際油價走揚,月虧損更擴大到十三到十四億元,去年貼補內銷油品虧損就達一百億元。
說白一點,台朔就是拿外銷的錢來補內銷的虧損,前面有人很自豪的提到台朔那些自己蓋的煉油廠
結果是把汙染留在國內,把油拿去其他國家大賺
而我們聰明的台灣人卻還要中油好好向這個紅頂商人學習.....

這次台塑石化跟著中油大幅調漲油價,先回收六成,每月虧損就立刻少掉八億餘元。未來可跟著中油漲時全漲、跌時減半,逐步回收補貼部分,光這部分,台塑化今年剩下的九個月,就可少賠或多賺七十二億元,對獲利大有幫助。
台塑化去年就算有工安事件,還是賺進兩百多億元,同樣都賣油,中油經營績效明顯不如台塑化。
從兩家公司的損益表來看,除內外銷比重不同,影響中油與台塑化獲利表現外,中油在銷貨成本及人事費用上,明顯包袱較台塑化來得重。
以去年上半年為例,兩家公司銷售收入相差不多,但中油薪資費用近六十億元,就比台塑化的二十二億元多出近三倍
這邊也是大家最常常拿出來說話的部份,三倍耶!!!高達三倍的人事支出!!這聽起來太可惡了!
但我們再拿出另外一篇報導,同樣也是在講人力的問題
曹明︰台塑化執行力高 與中油大不同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2-04-04 06:00
〔自由時報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
針對油價大幅調漲,外界將中油與台塑化(6505)的營運成本相互比較,出身於中油的台塑化總經理曹明則說,中油有很多事業部,和台塑化組織架構不同,而工廠位置、管理方式不同,降低成本的方式就不一樣,不過他也坦承,台塑化的執行力高、主管要求嚴謹等,都是和中油大不同的地方。曹明指出,中油員工有1.8萬人、台塑化則約4000人,而中油有很多台塑化沒有的事業部,比如油品探勘,他指出,中油光是油品銷售事業部就有3000人,台塑化只有160人,兩家公司的組織架構不同,要談成本與人力貢獻度,其實是很難相提並論。
實際上也看得出來這篇的用意也是在把3000:160的人數比打造出中油冗員過多的表向
但他同時也給我們"中油員工有1.8萬人、台塑化則約4000人"的這個數據
而拿同期間環保署對家油站的數量來比對
在國內約有2500家加油站約2000家是中油體系,500家是台朔體系
如果只看直營的話,中油的直營店數是約645家,台朔是133家,約4.8倍
我們把這些數字整合一下,大概可以得知中油的人力需求大約是台朔的4.5倍這個數字是相去不遠的
但如果兩邊報導數據都屬實....
如果分別來看這兩篇報導的話,都會認為在捧台朔,而暗諷中油只是個"大而無當"的國家機器
但只要把兩方的數據給比對,卻發現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中油只以比台朔多3倍的人力支出,卻養了多4.5倍的人力
跟電信產業一樣,只是半調子
石油管理辦法裡,刻意用國家安全戰備理由,要求外商須設立戰備儲油槽
這樣增加外商業者的成本負擔,讓外國石油業的規模經濟優勢無法在台灣產生價格優勢
而電信業,郭董講得沒錯,交通部持股約40趴,第一大股東
這不是國營,那這是什麼
當然中華電信沒有國營機構的福利,也因為如此,中華電董事長義正嚴詞的說他們不是國營機構+
可是過去數10年,既使2000年民營化,但電信業還是特許產業
美其名是,民營化開放國內產業准入,跟石油一樣,最終還是
特許行業
排除外商准入,甚至於嚴格規定外國法人的持股趴數
總之,半吊子,過度管制
也因為這樣,讓台灣的假民營化的公共事業被獨佔
讓我門的最終價格不能跟經濟規模相當的國家相比
這跟韓國政府的作法類似,用法規刻意保護國內產業
最後,養出了大財閥(恐龍),最後大恐龍反過頭來要吃主人(人民與政府)
所以,近幾年韓國為解決此等大到不能倒的問題
只好與他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
藉由外部力量,來制衡那些恐龍
此舉一舉數得,讓市場平衡,不被大到不能倒的財閥所壟斷
難怪韓國要死命的簽FTA
再看看英,德,法三國,為何新的歐洲病夫法國,會淪落到成為二流國家
只因法國政府不敢改革開放,不敢學習英國的佘契爾,德國的施洛德
不敢向人民說不,所以只好繼續沉淪
台灣政府如果只知一昧的只雇選票,而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放
或不敢向財團或人民說不的決心
那台灣再換100個總統都沒辦法解決經濟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