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ue wrote:網路上看到的文章,樓主覺得這篇文章提到的是真的嗎?
你發問之前...
是不是忘了先回答我的問題?
忘了沒關係,我提醒你!!!
王明鉅原文
================
現在的平均電費一度2.62元。核電發電成本一度1.12元。所以核能電力每一度電,
台電公司都可以賺1.5元。如果核一、二、三延役20年、核四廠啟封商轉,前20年
每年可以發電600億度電。後20年甚至40年核四每年可以發電220億度。
所以前20年600億度*20年*1.5元=1.8兆。之後核四可以再為台灣省下至少8千億
甚至1.6兆元。
================
大錯特錯,核四廠的均化成本台電官網明明白白寫著每度兩元(這還是封存前的估計),
根本不是1.12元,請問你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要引用擺明說謊的文章?

小心說謊的下場!

王明鉅原文
================
一、政府雖然表面上不必出資。但是政府卻是透過經濟部未經立法院審議就設定了
最貴的躉售電價。然後再透過國營的台電,用保證的價格和離岸風電廠商簽約,
再用全民的電費來買這些風機全部發出來的電。
...請問這種用大家的這麼大量的電費又綁約20年的作法,有經過你我的同意嗎?
有經過立法院的同意嗎?
================
沒經過立法院同意?
請問2009年是什麼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難道是理髮院? 瘋人院? 還是白賊院呢?
第八條: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所產生之電能,應由所在地經營電力網之電業,衡量電網穩定性,
在現有電網最接近再生能源發電集結地點予以併聯、躉購及提供該發電設備停機維修
期間所需之電力; 電業非有正當理由,並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拒絕.
當時國會比例為,

2009年立法院通過,馬英九總統頒布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確規定台電有躉購義務,
不得拒絕! 再問第二次,請問你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要引用擺明說謊的文章?
小心說謊的下場!

王明鉅原文
================
2019年經濟部訂定的躉售電價更誇張,表面上是由2018年的一度5.8489元降到一度
5.516元。但是經濟部提高了適用這個價格的上限,由3600小時提高到4200小時。
所以如果同樣是目前完工的那20座6MW的風機,一年可以有20*6000*4200=5.04億度,
適用一度5.516元的價格賣給台電。離岸風電商的收入增加為27.8億。20年下來廠商的
總收入增加為556億元。
================
大錯特錯! 離岸風電的發電量是按容量因數(滿發小時)計算,提高適用上限,
是考量少數遠海風場年均滿發小時較高,可以補貼較高的建設經費,其中
4200小時源自審定會第5次會議

可見4140小時僅為「風速最高兩個風場」的平均!
不是海洋竹南,更不是全部風場的平均值!
再問第三次,請問你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要引用擺明說謊的文章?
小心說謊的下場!

王明鉅原文
================
示範、遴選與競標的所有離岸風電計算,每度電費平均4.6元。20年每年發電220-240億度,
所以每一年就要花掉全民1000億元的電費,20年下來要多支出2兆的電費。
================
離岸風電遴選+競標(蔡英文時期核准)20年總價約1兆9000千億,
加上馬英九時期核准的示範風場,全部也緊接近2兆,請問如何多支出2兆的電費?
難道其他種發電都不用錢?
何況這種算法完全外行,連棄風都不知道(台電合約規定棄風不計價),
根本不可能實現! 全世界從未見過不棄風的風力發電!
再問第四次,請問你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要引用擺明說謊的文章?
小心說謊的下場!

王明鉅原文
================
興建這些離岸風機的費用,70%-90%是由這些廠商向台灣的金融界借錢,
而且是完全無擔保貸款,SPV。意思是如果風機被颱風、地震吹壞了,
80-90%的損失是由台灣的金融界共同承擔
================
完全無擔保? 70%~90%從台灣借? 繼續狠狠打臉你
沃旭
非採專案融資而是母公司全額擔保的企業融資.
由巴黎銀行、台灣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擔任聯貸案主辦銀行.
達德
信貸機構包含丹麥EKF,德國Euler Hermes,荷蘭Atradius,出口信貸擔保部分共54%.
允能風場(達德)銀行團:
國內民營銀行4家: 中信,國泰,富邦,玉山.
外商銀行15家: 法國巴黎,德國商業,星展,東方匯理,德意志,安智,德國重建復興銀行,日本
瑞穗,三菱日聯,法國外貿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德國西門子銀行,法國興業,渣打,三井住友,
其中三井住友擔任聯貸案財務顧問.
上緯
海洋竹南示範風場,EKF做擔保,見EKF官網提供之擔保清單

融資銀行清單
本地: 國泰世華銀行,富邦銀行,安泰商業銀行,凱基銀行
外商銀行7家: 巴黎銀行,東方匯理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星展銀行,安智銀行,三菱UFJ銀行,
澳盛銀行
不僅有擔保,還向大量外商銀行借款,
再問第五次,請問你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要引用擺明說謊的文章?小心說謊的下場!

王明鉅原文
================
在台灣,離岸風電的最大問題是,台灣只有冬天有風,夏天是沒有風的。
而且冬天夏天可以差到5倍。
但是台灣是夏天才缺電,冬天只需要夏天的約六成電力就夠了。這和德國丹麥英國
都位於地理上的西風帶,他們冬夏都有風,冬天比夏天只大一倍是完全不同的。
================
德國風力 台灣風力 (百萬度)
5月 7390 65.9
6月 5900 95.8
7月 4550 70.4
8月 6280 43.8
---------------------------------
11月 10200 142.9
12月 14800 267.2
1月 15090 248.3
2月 11070 139.6
資料時間2018年6到8月與12月至隔年2月
德國冬季與夏季風電差1.45倍(即冬季發電量為夏季2.45倍),台灣差2.12倍.
若延長採計5到8月與11月至隔年2月,德國冬夏差1.12倍,台灣差1.89倍.
差五倍在哪裡?
再問第六次,請問你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要引用擺明說謊的文章?
其他垃圾內容我已懶得看了,
請你先回答這六道題.
小心說謊的下場!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04042
陳立誠觀點:蔡政府休想脫罪—駁斥芋傳媒風電誤導
2020-01-22 07:00
大選剛結束,蔡政府就忙著為其歷史定位塗脂抹粉,企圖擺脫賣台惡名。
上週芋傳媒於其「綠能流言終結專欄」發表四篇文章,除一篇汚衊抹黑本人外,另外三篇大力為蔡政府之離岸風電辯護。蔡政府以其綠媒側翼如此大張其鼓,其實事出有因。本人在今年九月出版了一本「離岸風電大騙局」,全方位揭發蔡政府割地賠款,掏空台灣兩兆元之離岸風電罪行。
=========================
歡迎收看陳立誠著《離岸風電大騙局》全書評析!!

=========================
本文僅依該三篇文章不同重點,摘要駁斥:
增加風機裝置量
本人在大騙局一書中指出蔡政府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由3GW上調為5.5GW主因恐為增加容量因數較高之離岸風電裝置容量,以降低容量因數較低之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避免因不穩定綠電之總裝置容量過高,電網無法消受,遭到大規模棄綠電的命運。此一論述已由台電証實,
=========================
這個論點我已經批過,故直接引用上述"全書評析"中相關段落.
書中指黃得瑞教授說: 台電內部評估30%綠電無法併網.
神奇的是,陳立誠並未明說這件事是否可信,如果30%棄電為真,陳立誠吹了半天的2兆風電
會被直接打臉成1兆4風電,若說不可信,又與前段力捧的所謂「綠電不能裝太多」相違背,

陳半仙的兩難!!
客觀說,所有國家綠電都有棄電問題,中國跟德州都曾創下17%棄風率,既然台電合約已
載明棄電不計價(電網安全優先),就不是大問題.
台電官方回應全文如下
-----------------------------------------------------------------
關於今日外界投書引述黃得瑞教授日前「2018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演講時提及「台
電評估棄綠電30%」,台電表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逐步提高,有助提升備轉容量,台電已
啟動加強電力網工程,並同步努力透過發電機組、需量反應、智慧電網、儲能設備及
太陽光電與風電預測等多元對策,積極因應再生能源的間歇特性,兼顧國家能源轉型與
穩定供電,《電業法》亦已規範「應優先併網、調度再生能源」,台電無「棄電」(拋棄
綠電)的可能.
台電說明,台電積極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全力以赴達成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因應綠電
發展所需併入全國電網的「併網」需求,台電皆已公開可併網容量與併接線路資訊,並
開發GIS圖資系統,協助民間業者查詢可併網容量及地點,以便循線找地,有效利用既有輸
配電網,以利再生能源順利併網.
台電指出關於外界投書關注「台電再生能源作業要點」及與離岸風電業者合約中提及,
當系統有需要或遭遇事故時,得要求再生能源發電業短暫降載或停機的運轉調度相關
條文,實際上是為了維護系統安全所設定的保護機制,放諸世界各國皆有相關規範,無關
所謂因綠電過多造成台電「棄電」,且《電業法》第8條已明文規定:「於確保電力
系統安全穩定下,應優先併網、調度再生能源」,台電亦無「棄電」可能.
-----------------------------------------------------------------
從回應可推測,30%原意是指「現有併接點不夠」或併接容量不足,故加強電力網,
而不是接上電網後又隨意棄電,
至於你要相信台電..還是陳半仙? 如果你選擇陳半仙,
你最好開始相信蔡英文做的離岸風電電費是一兆四...而非兩兆.

-----------------------------------------------------------------
但芋傳媒文章論點為:因風機容量增大,同樣風場裝置容量就可大幅增加,此乃上調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的主因,該文說:
該文結論為:「在風機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同樣的風場,裝置容量也就可以大幅增加。」
整段論述暴露了綠營網軍文青毫無科學知識。
個人在多年前出版的「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中,曾詳細解釋即使風機加大,也無法在同樣面積的地表增加風機裝置容量,也無法讓同樣面積的地表增加風力發電量。
-----------------------------------------------------------------
過客4112兄早在去年七月底在本棟第1788樓已說過,根據台電內部評估
(離岸風電二期計畫)風機加大的效果...就是面積減少!
如果將原面積繼續填滿,台電300MW的風場可以擴大成400MW!
任憑陳立誠再巧言善辯,也敵不過鐵證如山!

-----------------------------------------------------------------
國產化白忙一場
2018年底,監察院曾對經濟部提出糾正案,主要原因在糾正經濟部以高於國際價格一倍的費率決標,將使台灣多付近兆元的電費給國外開發商。經濟部之主要答辯理由為:高價決標是為了發展國內離岸風電產業,也就是為了「國產化」。本人於大騙局一書中以一章的篇幅檢討國産化,結論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一場」。芋傳媒有一篇文章強力為國產化辯論,但論點極為薄弱,一一駁斥如下:
這可分兩部分檢討,第一,即使沒有國産化要求,許多設備及工料本來也一定是由在地廠商提供,設備如陸上變電站之變壓器及開關箱等,工料如風機塔架及水下基礎鋼料等,這些本來就是內購,難道還千里沼沼從歐洲運來?目前最大訂單都與鋼料有關,即使沒有國產化要求,這些設備材料本來也一定是內購,1兆元不是多花?
-----------------------------------------------------------------
一定內購?
弱弱的問一句: 請問海洋竹南風場水下機構,是在台灣本地內購嗎?
請正面回答!

-----------------------------------------------------------------
第二,蔡總統曾說過建設海上風機要1兆元建設費用,500億元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不到總建設經費5%,不正如本人所說:外商吃肉,本國廠商喝剩湯。
芋傳媒文中特們強調西門子在台灣設立了風機組裝廠。風機體積龐大,就算沒有國產化要求,八成也是在地組裝,有什麼好吹的?
-----------------------------------------------------------------
八成也是在地組裝? SGRE機艙組裝nacelle factory主要在德國Cuxhaven和丹麥Brande,
照陳立誠的邏輯,全世界難道只有這兩國能裝該品牌風機?!
然而西門子歌美颯是離岸風機市占率第一的品牌!
全世界都有他家風機的蹤影! 包含中國!
Siemens Gamesa狠狠打臉陳立誠!

-----------------------------------------------------------------
但重點在於該組裝廠未來命運如何?台電早年也曾為了國產化,要求奇異公司在台灣成立聯亞公司,組裝火力電廠的汽輪機等,但等台電工程結束,聯亞再也沒有新的訂單,最後清算解散。前車之鑑,後生文青可能根本不知道。
-----------------------------------------------------------------
陳立誠不知道離岸風電計畫已經延長到2035年? 總容量15GW以上?
居然還問訂單在那兒?
-----------------------------------------------------------------
上週新聞指出離岸風電「海底電纜」項目之國產化已遭刪除,原因是國內廠商沒有投資設廠意願,主因之一就是看不到未來市場。本人在大騙局一書中明確指出未來在東亞,台灣根本毫無風電商機。一方面除中國大陸外,根本沒有什麼國家將離岸風機列為重大電力建設。以大陸而言,本身離岸風電産業及海事工程能力就極強,台灣有何商機?
-----------------------------------------------------------------
蛤? 讓當事人大亞電纜來打臉夠不夠力?
大亞集團今(14)日舉行記者會,談及離岸風電投資,董事長沈尚弘表示,風電
海纜所需生產廠房腹地大、國內港口土地取得困難,評估後選擇暫緩...沈尚弘說明,
風電海纜生產需專用工廠、無法與一般電纜共用,必須額外興建;而海底電纜數
10公里只能有3、4個接點,重量又高達百噸,需要港邊大腹地建廠,但台中港地形
不合適,最終只好先暫緩,待未來繼續尋覓適合用地。
還是那一句,小心! 說謊的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