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itiously wrote:近代史當然要讀,而且要讀台灣史。讀莫那魯道如何受到日本人的迫害。台灣人是多麼歧視原住民!辜家在日治時代是如何的出名? 以前KMT都不教台灣史的,都教中共國史。台灣太多人不認識中共這個邪惡政權,中共國史也該好讀讀。知已知彼,才不會像K黨受騙上當。
八幡 wrote:沒錯!!台灣的法治遇到DPP想用的時候就用,違逆DPP的時候就修法修到符合DPP....的確是法治國家沒錯!! 那是白色恐佈的威權時代了。在那個時代,通匪叛國是死罪,洩露國家機密也是死罪。
ambitiously wrote:總之一句話淘寶台獨代購商不可相信Made in China 產品不可信淘寶,蘋果,華碩,宏碁,捷安特,三星,樂金,海力士,索尼,波音有made in china的產品DPP都不可以買小北百貨的made in China 的產品不可以買 某些中共國人連自家產品都不敢用了,包括中共的高官權貴。華為那個任老闆不是手拿iPhone嗎?他們也怕被中共老大哥天天看著吧!?都21世紀了,中共國還活像喬治.歐威爾1949寫的《1984》不可思議。不管是淘寶、中共國的網站或3C,我一個都不敢用呢。
yuanchih wrote:以前KMT都不教台灣(恕刪) KMT只教台灣人最在行的械鬥,民變台灣史最有名的有清領時期的三大民變-朱一貴,戴潮春,林爽文事件以及日治時期的西來庵事件,霧社事件(莫那魯道)認識民變,這才是認識台灣的鬥爭史。台灣的精髓。乾隆的十全老人政績也包含平定台灣民變呢!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清朝時期台灣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朝臺灣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戴潮春事件,或作「戴萬生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4年平定。事件起因乃官府鎮壓天地會(又名八卦會)所致,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布整個台灣中部。雖然起事者為戴潮春,但與事者中包含各地地主,其中以林日成、洪欉等最有勢力。林爽文事件為清朝時期台灣的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註 1][2][3],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之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4],同時也是臺灣人(主要為漢族閩南人與原住民族大武壠族[5])第一次以宗教力量大規模武力抗日的重要事件。霧社事件(賽德克語:Mkuni Paran [mukuni ˈpaɾan] 、日語:霧社事件/むしゃじけん musha jiken)是臺灣在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1][2]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起事的賽德克族人雖在襲擊成功後即回撤備戰,但仍不敵日方的強大武力,身為起事領袖的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在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 。該事件爆發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羅發號事件亦稱羅妹號事件,是一場發生於十九世紀(清同治年間),因美國船難者誤闖臺灣瑯嶠十八社的領域,遭屏東排灣族出草,繼而引發的外交事件;事後美軍前往報復臺灣原住民部落,史稱福爾摩沙遠征事件。最重要的是被部分台獨先驅們不屑的台灣民主國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清光緒21年/明治28年/永清元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大清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同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與周邊島嶼割讓予日本,遭到臺灣住民強烈反對,臺灣部分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同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2]。然而在隨後因日方接收臺灣而起的乙未戰爭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變,臺北遭到佔領,唐景崧不久後便逃亡廈門,第一共和迅速瓦解。同年6月26日,劉永福被選出任第二任大總統,以臺南為基地建立第二共和,並以大天后宮為總統府。但劉永福亦於該年10月19日西渡中國,兩日後臺南遭日軍攻陷,臺灣民主國滅亡,歷時150天。[3]台日軍隊有數場激戰,日軍傷亡以病死者多。
yuanchih wrote:大家都知道中共國,當(恕刪) 民進黨都不教台灣民主國了嗎?台灣唯一一次獨立建國。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清光緒21年/明治28年/永清元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大清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同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與周邊島嶼割讓予日本,遭到臺灣住民強烈反對,臺灣部分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同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2]。然而在隨後因日方接收臺灣而起的乙未戰爭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變,臺北遭到佔領,唐景崧不久後便逃亡廈門,第一共和迅速瓦解。同年6月26日,劉永福被選出任第二任大總統,以臺南為基地建立第二共和,並以大天后宮為總統府。但劉永福亦於該年10月19日西渡中國,兩日後臺南遭日軍攻陷,臺灣民主國滅亡,歷時150天。[3]台日軍隊有數場激戰,日軍傷亡以病死者多。青龍黃虎旗